作物杂志,2017, 第1期: 798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1.015
佘小玲1,聂紫瑾2,赵静1,李琳2
She Xiaoling1,Nie Zijin2,Zhao Jing1,Li Lin2
摘要:
针对北京市延庆区景观休闲农业结构调整和耕地资源紧张现状,开展了紫肉甘薯套作向日葵试验,研究了不同间作密度对该模式作物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可以增加甘薯种植效益,在3 125~12 500株/hm 2的向日葵间作密度范围内,随着向日葵密度的增加,甘薯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向日葵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向日葵间作密度在3 125~6 250株/hm 2时对甘薯产量有促进作用,其中向日葵间作密度为4 167株/hm 2时对甘薯的增产增效作用最大,此时甘薯产量可达33.48t/hm 2,增产比例13.26%,效益可达165 411元/hm 2,增效比例21.80%。
[1] | 董宛麟, 于洋, 张立祯 , 等.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农业工程学报, 2013(7):98-108. |
[2] | 于勇, 秦宏, 何峰 , 等 .向日葵间作套种的优点及方式.现代农业科技, 2010(17): 95, 98. |
[3] | 卢广远, 杨爱梅 . 甘薯/鲜食玉米套作模式下产量与效益的分析.中国农学通报, 2012(21):135-139. |
[4] | 王家才, 孟子力, 张曦 , 等. 甘薯新品种商薯6号套种模式及其效益分析.山东农业科学, 2011(5):40-41. |
[5] |
王小春, 杨文钰, 邓小燕 , 等. 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 作物学报, 2014,40(3):519-530.
doi: 10.3724/SP.J.1006.2014.00519 |
[6] | 王新华, 郭书亚, 尚赏 . 玉米甘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农业与科技, 2014,34(5):2-3. |
[7] | 高文川, 刘明慧, 王钊 , 等 .关中地区甘薯套种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 .宁夏农林科技, 2012, 53(9): 15,36. |
[8] | 于振文 . 作物栽培学各论.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28. |
[9] |
王翠娟, 史春余, 王振振 , 等. 覆膜栽培对甘薯幼根生长发育、块根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4,40(9):1677-1685.
doi: 10.3724/SP.J.1006.2014.01677 |
[1] | 张翔宇 李 海 梁海燕 张 知 宋晓强 郑敏娜. 不同种植行距与种植密度对黍子#br# 生长特性及子实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9196 |
[2] | 张瑞栋 曹 雄 岳忠孝 梁晓红 刘 静 黄敏佳.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10115 |
[3] | 黄学芳,黄明镜,刘化涛,赵聪,王娟玲. 覆膜穴播条件下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张杂谷5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06113 |
[4] | 赵云,徐彩龙,杨旭,李素真,周静,李继存,韩天富,吴存祥. 不同播种方式对麦茬夏大豆保苗和生产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14120 |
[5] | 王晓飞,徐海军,郭梦桥,肖宇,程薪宇,刘淑霞,关向军,吴耀坤,赵伟华,魏国江.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26130 |
[6] | 商娜,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王士红,李海涛,李彤,张晗. 鲁西地区常规棉聊棉6号留叶枝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4): 143148 |
[7] | 柏文恋,郑毅,肖靖秀. 豆科禾本科间作促进磷高效吸收利用的地下部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 (4): 2027 |
[8] | 刘亚军,胡启国,储凤丽,王文静,杨爱梅. 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商薯9号”产量及结薯习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8994 |
[9] | 张春明,赵雪英,闫虎斌,朱慧珺,张泽燕,张耀文. 覆膜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绿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3): 108115 |
[10] | 卢军帅,李云祥,王兴富,高国花,杨霞,梁婧. 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2): 97102 |
[11] | 王晓娟,赵圆峰,王娟玲,翟广谦,刘恩科,董春林,闫六英,张伟,姜春霞,张正. 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滴灌番茄水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2): 103107 |
[12] | 朱凯,张飞,柯福来,王艳秋,邹剑秋. 种植密度对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1): 8387 |
[13] | 张明聪,战英策,何松榆,金喜军,王孟雪,任春元,张玉先. 氮密交互对红小豆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1): 141146 |
[14] | 郝艳芳,王良群,刘勇,张微,杨伟,白鸿雁,武擘. 高粱幼叶细胞悬浮系的建立[J]. 作物杂志, 2018, (1): 3540 |
[15] | 梁淑敏,张磊,和生鼎,杨群擎,李燕山,和平根,王绍林,王颖,杨琼芬,隋启君. 滇西北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下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J]. 作物杂志, 2017, (6): 79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