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4期: 18419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4.028
唐红琴(), 李忠义, 董文斌, 韦彩会, 何铁光(), 蒙炎成, 汤海玲, 莫永诚
Tang Hongqin(), Li Zhongyi, Dong Wenbin, Wei Caihui, He Tieguang(), Meng Yancheng, Tang Hailing, Mo Yongcheng
摘要:
通过探讨秸秆还田与化肥减施下间作绿肥对木薯产量性状的影响,着力解决连作木薯土壤肥力提高与改良相关技术的协调增效。于2019-2020年,以木薯品种“南美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8个处理,调查每个小区的木薯茎径、叶绿素(SPAD)、块根直径、块根长、单株茎秆鲜重、单株块根鲜重、株高、单片叶重、单株块根数以及小区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处理5(木薯秆还田+化肥减量12.5%+12.5%营养元素当量黑豆绿肥还田)的木薯产量最高,并得到拟合方程。绿肥秸秆还田以及间作绿肥从整体上改良了土壤肥力,并通过显著影响木薯块根、单片叶重以及单株块根数而影响最终产量。
[1] | 欧文军, 罗秀芹, 安飞飞, 等. 气候变化与我国木薯北移的可能性分析. 中国热带农业, 2014(4):4-7,8. |
[2] | 谭砚文, 李丛希, 曾华盛. 中国木薯生产和贸易发展分析. 世界农业, 2018 (10):163-168. |
[3] | 梁海波, 黄洁, 韩全辉, 等. 海南岛木薯主产区产量差及限制因素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6,37(10):1863-1871. |
[4] | 王战. 木薯磷营养与连作障碍的关系研究. 南宁:广西大学, 2016. |
[5] | 周贵靖. 木薯根际土壤理化性状与连作障碍关系研究. 南宁:广西大学, 2017. |
[6] | 马艳芹. 紫云英配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土壤特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南昌:江西农业大学, 2017. |
[7] | 祖韦军, 潘文杰, 张金召, 等. 耕作深度与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0,51(10):2383-2393. |
[8] | 史桂芳, 董浩, 朱国梁, 等. 绿肥还田条件下化肥减施对土壤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0,52(11):65-68,79. |
[9] | 钟梅. 不同绿肥还田腐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4):153-154,158. |
[10] | 况胜剑, 王文华. 翻压绿肥对土壤微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2020,48(8):64-67. |
[11] | 宋崇熙. 几种夏季绿肥的栽培及其肥效的探讨. 陕西农业科技, 1979(1):21-25. |
[12] | Priscila G F, Silvio J B, Songbi C, 等. 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木薯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41(11):193-200. |
[13] | 杨冬艳, 郭文忠, 杨自强, 等. 绿肥种植及翻压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09(10):146-148. |
[14] | 王帘里, 孙波, 隋跃宇, 等. 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对土壤氮素供应和玉米产量的预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15(2):327-335. |
[15] | 王晟强, 郑子成, 李廷轩. 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19(6):1393-1402. |
[16] | 龚静静, 胡宏祥, 朱昌雄, 等.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46(23):36-40. |
[17] | 张向前, 杨文飞, 徐云姬. 中国主要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养分和微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综述. 生态环境学报, 2019,28(12):2464-2472. |
[18] | 李玉洁, 王慧, 赵建宁, 等.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因子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26(3):939-948. |
[19] | 曾文丹, 严华兵, 谢向誉, 等. 木薯间作套种不同作物栽培模式及经济效益研究概况. 农学学报, 2016,6(12):11-15. |
[20] | 汤复跃, 陈渊, 梁江, 等. 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2,31(3):395-398. |
[21] | 高蕊, 龚颖婷, 李沛然, 等. 木薯/大豆间距对间作作物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8,37(1):81-86. |
[22] | 闫庆祥, 魏云霞, 黄洁, 等. 木薯/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光合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2017,37(12):10-15. |
[23] | 宋佳, 黄晶, 高菊生, 等. 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区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官能团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1,32(2):564-570. |
[24] | 邓昌哲, 姚慧, 安飞飞, 等. 木薯块根有色体分离及其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17,43(9):1290-1299. |
[1] | 杜晓宇, 李楠楠, 邹少奎, 王丽娜, 吕永军, 张倩, 李顺成, 杨光宇, 韩玉林. 黄淮南片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综合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4): 3845 |
[2] | 王怡针, 苏港, 曹利霞, 李泽, 葛均筑, 臧凤艳, 李子芳, 王金龙, 吴锡冬. 春玉米田翻压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J]. 作物杂志, 2021, (3): 120125 |
[3] | 杨平, 陈昱利, 巩法江, 毕海滨, 高明慧. 马铃薯块茎膨大特性及其与单薯鲜重之间的相关性[J]. 作物杂志, 2021, (2): 130134 |
[4] | 周月霞, 范昱, 阮景军, 严俊, 赖弟利, 彭艳, 唐勇, 翁文凤, 程剑平. 燕麦籽粒营养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2): 165172 |
[5] | 白苇, 胡杨, 杨素梅, 张宝英, 崔金丽, 靳涛, 白海花. 冀西北食葵地方资源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1): 5459 |
[6] | 刘振兴, 周桂梅, 亚秀秀, 陈健, 孟庆祥, 何国庆. 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小豆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37142 |
[7] | 高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彭秋. 贵州不同地区高粱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与聚类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6): 5460 |
[8] | 罗兴录, 黄小凤, 吴美艳, 刘珊迁, 赵博伟. 5个木薯品种生理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5): 182187 |
[9] | 杨学乐, 张璐, 李志清, 何录秋. 苦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5): 5358 |
[10] | 孙道旺, 王艳青, 洪波, 卢文洁, 尹桂芳, 王莉花. 云南冬播燕麦的农艺性状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5): 8087 |
[11] | 谢金兰, 林丽, 李长宁, 罗霆, 莫璋红. 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4): 164169 |
[12] | 王中秋, 应鹏飞, 陈梦涛, 贺琼颖, 胡鑫. 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系籽粒与品质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4): 3744 |
[13] | 杨斌, 闫雪, 温宏伟, 王曙光, 逯腊虎, 范华, 景蕊莲, 孙黛珍.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持绿表型性状评价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4): 4552 |
[14] | 陈卫国, 张政, 史雨刚, 曹亚萍, 王曙光, 李宏, 孙黛珍. 211份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的评价[J]. 作物杂志, 2020, (4): 5363 |
[15] | 张阳, 张伟, 赵威军, 邵荣峰, 王官, 薛丁丁, 李金梅. 基于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分析的饲草小黑麦品种筛选与配套技术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3): 117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