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2期: 13013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18
Yang Ping(), Chen Yuli(
), Gong Fajiang, Bi Haibin, Gao Minghui
摘要:
为定量分析马铃薯块茎膨大特性及其与单薯鲜重之间的相关性,于2018-2019年马铃薯生长季开展不同种植管理模式的田间试验,通过分析马铃薯单薯鲜重和块茎膨大速率等随结薯天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块茎膨大参数与单薯鲜重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了马铃薯块茎膨大特性及其与单薯鲜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单薯鲜重随结薯天数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在结薯35d后,水肥一体化(TI)处理的单薯鲜重显著高于常规水肥(TC)处理;各处理马铃薯块茎膨大速率随结薯天数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块茎膨大速率达到最大值成熟期时,TI处理的块茎膨大速率高于TC处理,但差异不显著;马铃薯块茎膨大主要参数均与最终单薯鲜重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快增期膨大速率R2和缓增期膨大速率R3均与平均膨大速率R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说明TI处理可以保障水肥的精准供应,特别是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可以有效防止植株早衰,提高块茎膨大快增期和缓增期膨大速率,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和干物质积累,而TC处理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容易出现肥料供应不足的情况,抑制了马铃薯块茎膨大。此外,马铃薯块茎平均膨大速率和最大膨大速率主要受块茎快增期和缓增期膨大速率的影响。
[1] | 杨平, 陈昱利, 巩法江, 等.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3(8):13-18. |
[2] | 陈萌山, 王小虎. 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与展望. 农业经济问题, 2015,36(12):4-11. |
[3] | 纪晓玲, 张雄, 张静, 等. 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8,27(6):819-825. |
[4] | 冯梅, 陈小花, 李丰先.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8):48-50. |
[5] | 冯志文, 康跃虎, 万书勤, 等. 滴灌施肥下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节水灌溉, 2016(8):23-26. |
[6] | 张慧, 黄洪明, 吴美娟, 等. 不同栽培方式对春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8(11):16-18. |
[7] | 王正容.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15):117-122. |
[8] | 崔亮, Laanemets K, 刘冠求, 等. 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0,49(2):44-51. |
[9] | 韩占江, 郜庆炉, 吴玉娥, 等. 小麦籽粒灌浆参数变异及其与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种子, 2008,27(6):27-30. |
[10] | 钟鑫, 蒋和平, 张忠明.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比较优势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18(2):1-8. |
[11] | 姚玉璧, 张秀云, 卢汉威, 等. 气象条件对西北温凉半湿润区马铃薯块茎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09,30(2):208-211. |
[1] | 唐红琴, 李忠义, 董文斌, 韦彩会, 何铁光, 蒙炎成, 汤海玲, 莫永诚. 不同间作绿肥替代化肥模式对木薯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84190 |
[2] | 娄树宝, 李凤云, 田国奎, 王海艳, 田振东, 王立春, 刘喜才, 王辉. 马铃薯种质资源晚疫病抗性评价及分子标记辅助筛选[J]. 作物杂志, 2021, (4): 196201 |
[3] | 邱甜, 牛力立, 朱江, 蔡甫格, 王庆伟. 3种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2): 160164 |
[4] | 周月霞, 范昱, 阮景军, 严俊, 赖弟利, 彭艳, 唐勇, 翁文凤, 程剑平. 燕麦籽粒营养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2): 165172 |
[5] | 段惠敏, 卢潇, 周晓洁, 李高峰, 文国宏, 王玉萍, 程李香, 张峰. 马铃薯叶型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组分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1): 160167 |
[6] | 刘振兴, 周桂梅, 亚秀秀, 陈健, 孟庆祥, 何国庆. 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小豆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37142 |
[7] | 杨云马, 杨军芳, 贾良良, 邢素丽, 樊建英, 封志明, 张淑青, 相丛超, 黄少辉, 刘学彤. 河北二季作春播马铃薯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适宜用量[J]. 作物杂志, 2020, (6): 170174 |
[8] | 王中秋, 应鹏飞, 陈梦涛, 贺琼颖, 胡鑫. 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系籽粒与品质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4): 3744 |
[9] | 杨斌, 闫雪, 温宏伟, 王曙光, 逯腊虎, 范华, 景蕊莲, 孙黛珍.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持绿表型性状评价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4): 4552 |
[10] | 陈卫国, 张政, 史雨刚, 曹亚萍, 王曙光, 李宏, 孙黛珍. 211份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的评价[J]. 作物杂志, 2020, (4): 5363 |
[11] | 缪平贵, 于显枫, 张绪成, 方彦杰,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窦学诚. 立式深旋耕作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09116 |
[12] | 何万春, 黄凯, 令鹏, 陈子雄, 王景才, 潘晓春, 张娟宁, 李鹏程. 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和形态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32136 |
[13] | 陈娟, 贺锦红, 刘吉利, 康建宏, 吴娜. 半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69176 |
[14] | 郝凯, 贾立国, 秦永林, 樊明寿. 氮素对马铃薯源-库关系影响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0, (3): 2226 |
[15] | 邱彩玲, 范国权, 申宇, 高艳玲, 张威, 韩树鑫, 张抒, 董学志, 马纪, 白艳菊.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RT-qPCR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J]. 作物杂志, 2020, (3): 79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