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2, 第6期: 889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6.012
朱启迪1(), 李艳艳1, 卢萌2, 林圣哲2, 余成强1, 刘轲1
Zhu Qidi1(), Li Yanyan1, Lu Meng2, Lin Shengzhe2, Yu Chengqiang1, Liu Ke1
摘要:
为探明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的变化规律,以济麦22、中麦175和周麦18为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0、15、20、25、30、35和45d对其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后15~35d,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呈升高的趋势,在开花后35~45d,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下降不明显。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下部穗位最高,中部穗位其次,上部穗位最低,中部穗位和下部穗位差别不大,但均高于上部穗位。小麦籽粒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表现为中部穗位最高,下部穗位其次,上部穗位最低,中部穗位和下部穗位差别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上部穗位。本结论可为今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良品质提供参考。
[1] | 刘志勇, 王道文, 张爱民, 等. 小麦育种行业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3):430-434. |
[2] | 赵广才, 常旭虹, 王德梅, 等.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 作物杂志, 2018(4):1-7. |
[3] |
Gao S, Sun G L, Liu W H, et al. 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compositions in current Chinese commercial wheat cultivars and the implication on Chinese wheat breeding for quality. Cereal Chemistry, 2020, 97(4):762-771.
doi: 10.1002/cche.10290 |
[4] | 姜小苓, 张自阳, 冯素伟, 等. 收获期对BNS杂交小麦面粉和馒头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12):3495-3500. |
[5] | 王康君, 孙中伟, 郭明明, 等. 小麦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农业与技术, 2020, 40(7):7-12. |
[6] | Wang Y H, Zhang Q Q, Jiang S H, et al. Effect of wheat flour particle size on the quality of fresh white salted noodles.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2020, 44(12):e14972. |
[7] | 张勇, 郝元峰, 张艳, 等. 小麦营养和健康品质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22):4284-4298. |
[8] | 买春艳, 李洪杰, 刘宏伟, 等. 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和幼穗分化特点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38(7):773-781. |
[9] | 陶海腾, 王文亮, 程安玮, 等. 收获期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31(6):1089-1093. |
[10] |
Zhang L L, Li X Q, Yang X M, et al. 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composition of Chinese wheat germplasm.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 6(8):899-907.
doi: 10.1016/S1671-2927(07)60128-X |
[11] |
左毅, 马冬云, 张艳菲, 等. 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穗粒位差异. 华北农学报, 2012, 27(6):202-207.
doi: 10.3969/j.issn.1000-7091.2012.06.039 |
[12] | 李豪圣, 曹新有, 宋健民, 等. 不同小麦品种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分析. 作物学报, 2017, 43(2):238-252. |
[13] | 李小利, 姜小苓, 李淦, 等. 小麦不同穗位、花位的品质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19):50-53. |
[14] | 侯远玉. 小麦品种间不同穗粒位粒数与粒重的变异.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2):73-77. |
[15] | 朱新开, 郭文善, 王永吉, 等. 大穗型小麦穗粒重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探讨. 种子, 2004(11):67-71. |
[16] | 屈会娟, 李金才, 沈学善, 等.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9, 35(10):1875-1883. |
[17] | 茹振钢, 李淦, 胡铁柱, 等. 强筋小麦不同穗位及花位籽粒粒重和品质的变化.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26(5):134-136. |
[18] | 吕淑芳, 苗芳, 白龙. 不同温度型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12):117-122. |
[19] | 李明慧, 张庆琛, 李刚, 等. 小麦穗与小穗及籽粒差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原因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938-940,949. |
[20] | 远彤, 郭天财, 罗毅, 等. 冬小麦不同粒型品种茎叶组织结构与籽粒形成关系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98, 24(6):876-883. |
[21] |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等. 冬小麦品种粒重和淀粉特性的穗粒位差异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6):1076-1079. |
[22] | 裴雪霞, 王姣爱, 党建友, 等. 小麦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08(2):381-390. |
[23] | 巴青松, 傅兆麟. 小麦粒位效应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653-656. |
[1] | 周浩, 邱先进, 徐建龙. 磁化水灌溉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 (6): 16 |
[2] | 熊又升, 熊汉锋, 郭衍龙, 王海生, 刘威, 严与向, 谢媛园, 周剑雄, 杨立军. 减量施肥模式对稻麦轮作体系中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18123 |
[3] | 陈燕, 陈强, 何轶, 喻会平, 郜军艺, 赵二卫, 陆引罡. 植烟生态区、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含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32138 |
[4] | 梅丽. 北京藜麦适应性栽培研究进展及展望[J]. 作物杂志, 2022, (6): 1422 |
[5] | 张东霞, 秦安振. 冬小麦-夏玉米作物蒸散量及其水热关系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6): 145151 |
[6] | 秦猛, 崔士泽, 何孝东, 翟玲侠, 陶博, 王召君, 赵海成, 李红宇, 郑桂萍, 刘丽华. 秸秆膨化还田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59166 |
[7] | 郭巨先, 黄家昕, 李桂花, 符梅, 罗文龙, 王俊, 陆美莲. 芋头挥发性代谢物分析及其品质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6): 167173 |
[8] | 马春梅, 田阳青, 赵强, 李江余, 吴雪琴. 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81185 |
[9] | 惠超, 杨卫君, 邓天池, 陈雨欣, 宋世龙, 张金汕, 石书兵. 生物炭用量对灌区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201207 |
[10] | 王和寿. 不同氮素水平对叶用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208213 |
[11] | 冯钰, 邢宝龙. 高寒区不同豇豆品种生长特性及饲用品质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6): 220225 |
[12] | 种浩天, 尚程, 张运波, 黄礼英. 增密减氮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226233 |
[13] | 沈文远, 陈昕钰, 余徐润, 吴云飞, 陈刚, 熊飞. 根际温度胁迫对小麦根系形态及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 (6): 2332 |
[14] | 赵斌, 季昌好, 孙皓, 朱斌, 王瑞, 陈晓东. 多棱饲用大麦品系粮、草产量及品质的鉴定与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6): 9397 |
[15] | 冯常辉, 焦春海, 张友昌, 别墅, 秦鸿德, 王琼珊, 张教海, 王孝刚, 夏松波, 蓝家样, 陈全求. 基于部分NCII交配设计的陆地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遗传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5): 13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