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7, 第6期: 454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6.008
张胜全,陈兆波,王拯,任立平,高新欢,叶志杰,张风廷
Zhang Shengquan,Chen Zhaobo,Wang Zheng,Ren Liping,Gao Xinhuan,Ye Zhijie,Zhang Fengting
摘要:
为探讨二系杂交小麦的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特征,在大田环境下,以常规小麦为对照,对142份杂交小麦组合进行了群体茎蘖动态和产量构成要素比较。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增产优势明显,最高增产17.3%,增产组合占全部参试组合的27.5%;杂交小麦具有突出的分蘖成穗优势,分蘖高峰主要在越冬前。促进杂交小麦冬前分蘖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群体;穗数和千粒重对杂交小麦产量形成贡献明显,进一步挖掘穗粒数潜力对扩充库容、实现更大幅度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杂交小麦产量水平,在组合创制方面应重点选育库容量大、恢复结实性能好的杂交组合。
[1] | 赵昌平 .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12(2):5-8. |
[2] |
李生荣, 陶军, 杜小英 , 等. 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绵杂麦168”选育研究.农学学报, 2011(9):26-29.
doi: 10.3969/j.issn.1007-7774.2011.09.006 |
[3] | 蒋纪芸, 冯佰利, 张保军 , 等. 杂种小麦生育规律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1993,1(3):31-36. |
[4] | 王树安, 王纪华, 梁振兴 . 杂种小麦源库基本特性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94,20(4):426-431. |
[5] | 张爱民, 孙其信 . 杂种小麦产量优势与产量因素优势的关系. 作物学报, 1993,19(1):94-96. |
[6] | 孙其信, 郭玉响 . T型杂种小麦优势表现的形态及遗传基础.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5,11(4):65-73. |
[7] |
李万昌, 刘曙东 . 强优势杂交小麦产量结构优势间关系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2,22(3):1-6.
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02.03.060 |
[8] |
蒲宗君, 刘仲齐, 饶世达 , 等. 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产量性状改良的比较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01,21(4):15-17.
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01.04.092 |
[9] |
齐志广 . 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9(4):399-403.
doi: 10.3969/j.issn.1000-5854.2005.04.021 |
[10] |
周强, 李生荣, 陶军 , 等. 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作物杂志, 2010(4):111-117.
doi: 10.3969/j.issn.1001-7283.2010.04.033 |
[11] |
张慧成, 袁虎林, 张改生 , 等. 小麦杂交种西杂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作物杂志, 2002(6):42.
doi: 10.3969/j.issn.1001-7283.2002.06.020 |
[12] | 张胜全, 赵昌平 . 春季限水灌溉对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2013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3: 163. |
[13] | 张胜全 . 群体调控对杂交小麦源库关系影响研究. 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221-222. |
[1] | 张瑞栋 曹 雄 岳忠孝 梁晓红 刘 静 黄敏佳.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10115 |
[2] | 安 霞 张海军 蒋方山 吕连杰 陈 军.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2136 |
[3] | 王洁,曾波,雷财林,赵志超,王久林,程治军. 北方国家水稻区域试验近15年参试品种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1): 7176 |
[4] | 吴芸紫,段门俊,刘章勇,陈阜,金涛. 播种期对3个再生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2): 151156 |
[5] | 穆婷婷,杜慧玲,景小兰,李志华,郭琦,田岗,李会霞,刘璋. 外源硒对谷子产量因子及硒含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1): 7378 |
[6] | 陈盈,张满利,刘宪平,代贵金,侯守贵. 生物炭对水稻齐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3): 9498 |
[7] | 高小丽. 施磷对豌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1): 125128 |
[8] | 孟祥浩,张玉梅,薛远赛,刘义国,张洪生,林琪,穆平. 滨海盐碱地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花后旗叶可溶性物质、灌浆速率及产量因素的分析[J]. 作物杂志, 2016, (1): 135139 |
[9] | 郭丽颖, 赵宏伟, 王敬国, 等. 粳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联分析[J]. 作物杂志, 2015, (5): 2530 |
[10] | 石玲艳, 侯建华, 张永虎, 等. 基于sRAP标记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J]. 作物杂志, 2015, (3): 5763 |
[11] | 刘伟, 刘景辉, 萨如拉, 等. 腐植酸水溶肥料对燕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3, (6): 8790 |
[12] | 王新兵, 侯海鹏, 马玮, 等. 不同生态区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3, (5): 114120 |
[13] | 郝洪波, 崔海英, 李明哲, 等. 免耕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3, (5): 104108 |
[14] | 陈小龙, 孙占波, 李前荣, 唐建, 曹彦龙, 吴立国, 伍昌, 张振锁, 季英, 陶媛. 种植密度对宁夏春小麦新品种(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3, (3): 99102 |
[15] | 解松峰, 谢世学, 张百忍, 等. 秦巴山区玉米杂交组合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作物杂志, 2012, (1): 52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