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1期: 15416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1.025
白岚方1,2,张向前3,王瑞1,2,王雅楠1,2,叶雪松3,王玉芬1,2(),李娟1,2,张德健1,2
Bai Lanfang1,2,Zhang Xiangqian3,Wang Rui1,2,Wang Ya'nan1,2,Ye Xuesong3,Wang Yufen1,2(),Li Juan1,2,Zhang Dejian1,2
摘要:
明确内蒙古中熟区不同玉米品种光合效率、青贮产量及品质的差异性,为筛选适宜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种植的中熟青贮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分析了先玉335、利禾1号、东裕120、金创998、京科青贮301和种星青饲1号6个玉米品种关键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特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青贮收获期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的各项光合指标变化规律均表现为抽雄吐丝期>大喇叭口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各品种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种星青饲1号、先玉335和利禾1号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玉米品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较平缓,其生物产量均达到了20 100kg/hm 2以上,品质优良,综合各玉米品种的光合特性、产量以及品质分析得出,种星青饲1号、先玉335以及利禾1号3个品种作为内蒙古中熟区青贮玉米种植。
[1] | 周玉霞, 巨天珍, 王引弟 , 等. 3种旱生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33(5):164-170. |
[2] | 包明陈, 谭燕, 周航飞 , 等. 盐胁迫对不同耐性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信息,2013(5):87-88. |
[3] | Murchie E H, Pinto M, Horton P . Agriculture and the new challenges for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New Phytologist, 2009,181(3):532-552. |
[4] | 赵久然, 王荣焕, 史洁慧 , 等. 国内外玉米动态及展望. 作物杂志,2008(5):5-9. |
[5] | 张吉旺, 胡昌浩, 王空军 , 等.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饲用营养价值比较. 作物学报,2003(6):951-954. |
[6] | 王世英, 韩润英, 褚景芬 . 青贮玉米品种选择几个关键因素. 中国畜禽种业, 2018,14(9):41. |
[7] | 李德锋, 姜义宝, 付楠 , 等. 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草地学报, 2013,21(3):612-617. |
[8] | 耿显胜, 肖世奇, 葛晓改 . 植物的光合午休. 生物学教学, 2010,35(12):59-60. |
[9] | 张瑞霞, 刘景辉, 牛敏 . 不同收获期青贮玉米品种营养成分的积累与分配. 玉米科学,2006(6):108-112,116. |
[10] | 王振华, 王久龙, 李文昊 , 等. 施氮对滴灌复播青贮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7,35(6):526-534. |
[11] | 姜良超, 仝川, 胡敏杰 , 等. 河套灌区玉米光合特征及产量对全膜覆盖下不同滴灌量的响应. 水土保持学报, 2017,31(4):289-297,319. |
[12] | 冯淑华, 李伟忠, 李晶 .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 草原与草坪, 2011,31(2):38-40. |
[13] | 王富贵, 于晓芳, 高聚林 , 等.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7(2):39-50. |
[14] | 李少昆, 王崇桃 .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1999(2):53-59. |
[15] | 薛吉全, 梁宗锁, 马国胜 , 等. 玉米不同株型耐密性的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2002(1):55-59. |
[16] | 张德健, 路战远, 张向前 , 等. 不同耕作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差异. 华北农学报, 2014,29(2):161-164. |
[17] | 裴磊, 王振华, 郑旭荣 , 等. 氮肥对北疆滴灌复播青储玉米光合特性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33(2):176-182. |
[18] | 裴磊, 王振华, 姜国军 , 等. 毛管布置模式对北疆滴灌复播青储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30):79-85. |
[19] | Farquhar G D, Sharkey T D .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sis.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1982,33(33):317-345. |
[20] | 沈秀瑛, 戴俊英 . 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光截获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作物学报,1993(3):246-252. |
[21] | 朱慧森, 邹新平, 玉柱 , 等. 青贮玉米生产性能对收获期的响应及收获指数的探讨. 畜牧兽医学报, 2015,46(8):1375-1382. |
[22] | 唐江华, 苏丽丽, 李亚杰 , 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6,27(1):182-190. |
[23] | Ye Y, Wang G, Huang Y , et al. Understanding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yield-trait relationships in modern wheat varieties.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1,124(3):316-322. |
[24] | 段震宇, 张小伟, 王婷 , 等. 不同入水期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46(10):62-66. |
[25] | 闫峻, 高玉鹏, 王文杰 , 等. 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贮存期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7(8):75-80. |
[1] | 严华,晏中文,雷杰. 新源县1981-2018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40146 |
[2] | 申洪涛,张富生,李冬,邱建华,蔡兴宏,秦玉宝. 不同前茬和种植密度对牡丹江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05111 |
[3] | 王天文,李长忠,陈广海. 播期和密度对马铃薯原种扩繁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62167 |
[4] | 李瑞杰,唐会会,王庆燕,许艳丽,房孟颖,闫鹏,董志强,张凤路.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复配剂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25133 |
[5] | 陈迪文,周文灵,敖俊华,黄莹,江永,韩西红,秦益民,沈宏. 海藻提取物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34139 |
[6] | 周伟,崔福柱,段宏凯,郝国花,杨慧,刘芮芮. 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56161 |
[7] | 范业赓,闫海锋,陈荣发,丘立杭,周慧文,黄杏,翁梦苓,吴建明,李杨瑞,韦生满. 甘蔗脱毒种苗第三代种茎不同体积单芽育苗差异及其移栽效果[J]. 作物杂志, 2020, (2): 194199 |
[8] | 刘卫星,贺群岭,张枫叶,范小玉,陈雷,李可,吴继华. 大粒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2): 6064 |
[9] | 杨志长,沈涛,罗卓,彭芝,胡宇倩,资涛,熊廷浩,宋海星. 低氮密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7181 |
[10] | 黄俊霞,黄甜,饶德民,张鸣浩,孟凡钢,闫晓艳,张伟. 花后水肥一体化与化控措施对大豆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8287 |
[11] | 陈天鑫,王艳杰,张燕,常旭虹,陶志强,王德梅,杨玉双,朱英杰,刘阿康,石书兵,赵广才.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8896 |
[12] | 张博,高甜甜,程宏波,李瑞,柴雨葳,李亚伟,柴守玺. 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和旗叶水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97104 |
[13] | 朱安,高捷,黄健,汪浩,陈云,刘立军.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0, (2): 18 |
[14] | 张凯旋,丁梦琦,李发良,唐宇,杨克理,杨富裕,张汉民,袁仁贵,胡永平,周美亮. 药饲两用金荞麦中金1号的选育与效益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1): 2934 |
[15] | 高杰,李青风,李晓荣,封广才,彭秋. 贵州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特性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1): 4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