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2期: 283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05
Liu Xin1,2,Zhu Rong2,Yang Mei1,2,Liu Zhangyong1,2()
摘要:
再生稻高产种质资源是选育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的物质基础,缺乏具有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是制约再生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进247份早抽穗水稻核心种质在江汉平原作再生稻种植,从中筛选高产再生稻种质资源,并探究高产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为再生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47份核心种质在江汉平原两季稻均能正常抽穗成熟,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10.31%~51.83%,从中筛选出27份高产水稻种质资源。其中,4份双季高产种质两季总单株产量均超过60.00g,可作为亲本用于水稻再生力基因挖掘和再生稻高产育种。再生稻高产群体产量构成分析表明,提高再生稻产量的关键是提高其每穗颖花数和有效穗数;再生稻高产种质头季稻产量与再生季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再生稻高产育种方向应从追求单季高产转变为追求周年高产。
[1] | 刘贵富, 陈明江, 李明 , 等. 水稻育种行业创新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19(3):416-429. |
[2] | Peng S B, Tang Q Y, Ying Z .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 2009,12(1):3-8. |
[3] | Dong H L, Chen Q, Wang W Q , et al.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a wet-seeded rice-ratoon rice system in central.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7,208:56-59. |
[4] | Yuan L P . Progress in super-hybrid rice breeding. The Crop Journal, 2017,5(2):100-102. |
[5] | 朱德峰, 程式华, 张玉屏 , 等. 全球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0,43(3):474-479. |
[6] | Long H L . Land consolidation:an indispensable way of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24(2):211-225. |
[7] | 熊洪, 冉茂林, 徐富贤 , 等. 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 作物学报, 2000,26(3):297-304. |
[8] | Zhou X G . Rice main-crop cutting height affects severity of narrow brown leaf spot in the ratoon crop. Phytopathology, 2014,12(11):138-148. |
[9] | 周奥, 何可佳, 李晓刚 . 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2(15):1-5. |
[10] |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 等.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15,48(9):1702-1717. |
[11] | 张建福, 朱永生, 蔡秋华 , 等. 再生稻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1,25(1):103-106. |
[12] | 张桂莲, 屠乃美 . 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物研究, 2001(3):64-69. |
[13] | 吴芸紫, 段门俊, 刘章勇 , 等. 播种期对3个再生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2):151-156. |
[14] | 林文雄, 陈鸿飞, 张志兴 , 等. 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23(4):392-401. |
[15] | 彭少兵 . 对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的战略思考.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44(8):845-850. |
[16] | 李经勇, 张洪松, 唐永群 . 中国再生稻研究与应用. 南方农业, 2009,3(3):88-92. |
[17] | 蒋俊, 屠乃美 . 再生稻产量形成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作物研究, 2013,27(1):70-74. |
[18] | 柳开楼, 秦江涛, 张斌 . 播种期对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源库关系的影响. 土壤, 2012,44(4):686-695. |
[19] | Lin W X . Developmental status and problems of rice ration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9,18(1):246-247. |
[20] | Tansley S D, Mccouch S R . Seed banks and molecular maps:unlocking genetic potential from the wild. Science, 1997,277(5329):1063-1066. |
[21] | 张上守, 卓传营, 姜照伟 , 等. 超高产再生稻产量形成和栽培技术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03,18(1):1-6. |
[22] | 李义珍, 黄育民, 陈子聪 , 等. 再生稻丰产技术研究.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1,6(1):1-12. |
[23] | 王永雄, 莫家让 . 中稻再生稻农艺性状与亩产量关系简析. 广西农业科学, 1991(2):56. |
[24] | 吴登, 徐世宏, 游建华 .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栽培. 广西农业科学, 1996(1):1-3. |
[25] | Li J Y, Wang J, Zeigler R S . The 3000 rice genomes project: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future rice research. Giga Science, 2014,3(1):8. |
[26] | Wang P, Zhou G L, Cui K H . Cluster QTL for source leaf size and yield trait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Molecular Breeding, 2012,29:99-113. |
[27] | 任天举, 蒋志成, 王培华 , 等. 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作物学报, 2006,32(4):613-617. |
[28] | 贾继增, 张启发 . 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发掘基因资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总体设计及研究进展. 中国基础科学, 2001(7):6-10. |
[29] | 胡兴明, 钱前 . 现阶段中国水稻种质创新的研究策略和应用思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5(2):193-196. |
[30] | 李贵勇, 谭丽明, 刘玉文 , 等. 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其高产群体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37(4):577-583. |
[31] | 谭震波, 沈利爽, 袁祚廉 , 等. 水稻再生能力和头季稻产量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作物学报, 1997,23(3):289-295. |
[1] | 赵艳红,侯文焕,廖小芳,唐兴富,李初英. 不同日照时长对玫瑰茄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72175 |
[2] | 范昕琦,王海燕,聂萌恩,赵兴奎,张一中,杨慧勇,张晓娟,梁笃,段永红,柳青山. EMS诱变对高粱出苗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1): 4754 |
[3] | 王鹤璎,郭晓红,张钦明,马艳,李猛,姜红芳,胡月,兰宇辰,徐令旗,郭洪涛,吕艳东. 水条播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1): 8188 |
[4] | 王艳青,李勇军,李春花,卢文洁,孙道旺,尹桂芳,洪波,王莉花. 藜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6): 156161 |
[5] |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吴子帅,黄秋要,罗群昌.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桂育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99103 |
[6] | 曹廷杰,张玉娥,胡卫国,杨剑,赵虹,王西成,周艳杰,赵群友,李会群. 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品种(系)中3个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9, (6): 1419 |
[7] | 张婷,逯腊虎,杨斌,袁凯,张伟,史晓芳. 黄淮麦区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6): 2026 |
[8] | 吕伟,韩俊梅,任果香,文飞,王若鹏,刘文萍. 山西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5): 5763 |
[9] | 刘兴叶,邢宝龙,吴瑞香,王桂梅,刘飞. 晋北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6975 |
[10] | 李晶,南铭. 俄罗斯和乌克兰引进冬小麦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5): 914 |
[11] | 李松,张世成,董云武,施德林,史云东.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腾冲水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5): 1521 |
[12] | 高杰,李青风,李晓荣,封广才,彭秋. 贵州省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4): 1723 |
[13] | 王小明,廖政达,何奕响,孙晓波,韦增林,韦喜,苏喜德. 糖料蔗等价配方施肥农艺及品质性状比较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4): 191195 |
[14] | 穆云森,温晓蕾,杨燕萍,刘欣欣,郭娟,崔敬,宋楠,左学丽,车永和. 新疆杂草黑麦基本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4): 4248 |
[15] | 曲志华,白苇,张丽丽,李峰,胡杨,乔海明. 170份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4): 77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