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2期: 828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13
黄俊霞1,2,黄甜1,2,饶德民3,张鸣浩2,孟凡钢2,闫晓艳2,张伟2()
Huang Junxia1,2,Huang Tian1,2,Rao Demin3,Zhang Minghao2,Meng Fangang2,Yan Xiaoyan2,Zhang Wei2()
摘要: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吉育86为试验材料,采用垄上双行的种植模式,研究花后水肥一体化与化控措施对大豆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显著提高大豆产量,R2(盛花期)+R4(盛荚期)(T3)、R4+R5(始粒期)(T4)、R2+R4+R5处理(T5)的增产幅度最大,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肥一体化+化控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R2+R4+R5结合化学调控处理(T9)的产量最高,达3 780.4kg/hm 2,比对照增产19.25%。通过T5、T9与对照高产生理特征比较表明,T5显著增加了SPAD值、光合参数、叶面积指数、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重和百粒重;与T5相比,T9提高了SPAD值和光合参数,并且降低了株高、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地控制了倒伏,使叶面积指数动态更合理,促进茎、叶、叶柄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最终增加单株粒重和百粒重,显著增加了产量。说明水肥一体化+化控是提升大豆产量潜力的有效措施,水肥一体化显著增加了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化控措施对百粒重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增加了单株荚重和单株粒重。R2期后进行2~3次水肥处理,并在始花期(R1)化控处理为提高大豆产量的最优措施。
[1] | 裴宇峰, 韩晓增, 祖伟 , 等. 水氮耦合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Ⅰ. 水氮耦合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5(2):106-111. |
[2] | 李延国, 李建军, 任慧 , 等. 吉林省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 农业与技术, 2019,39(1):52-56. |
[3] | 郭培武, 赵俊晔, 石玉 , 等. 水肥一体化对小麦水分利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9,30(4):1170-1178. |
[4] | 陈昱辛, 贾悦, 崔宁博 , 等. 滴灌水肥一体化对柑橘叶片光合、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8,37(S2):50-58. |
[5] | 黎会仙, 王文娥, 胡笑涛 , 等. 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水肥及速效氮分布特征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18,37(3):51-57. |
[6] | 廖常健 . 水氮耦合对花生养分吸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 2017. |
[7] | 高成平 .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鲜食甜糯玉米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农业与技术, 2019,39(2):37-38. |
[8] | 张红梅 . 水肥一体化对大棚土壤生态及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会议手册, 2018: 56. |
[9] | 陈环宇, 贾春青, 胡赵华 , 等. 水肥耦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小麦根系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10):1-10. |
[10] | 霍昭光 .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和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18. |
[11] | 张磊, 曾胜和, 陈云 , 等. 水肥一体化对新疆膜下滴灌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新疆农垦科技, 2017,40(11):33-36. |
[12] | 林鸾芳 .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水蜜桃产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1):152-154. |
[13] | 黄卫东 . PP333——一种新的植物生长延缓剂. 园艺学报, 1988(1):27-32. |
[14] | 成华伟, 李广龙, 周君 , 等. 不同用量多效唑对滴灌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技, 2012(5):17-18. |
[15] | 王美玲, 阚文亮, 宋喜清 , 等. 不同用量多效唑对垦鉴豆28生长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1):32-35. |
[16] | 孙化军, 张琪, 寇传喜 , 等. 多效唑不同用量对商豆6号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12(6):93-95. |
[17] | 曾广文, 朱诚, 黄涛 , 等. 多效唑对大豆植株光合机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2(3):10-14. |
[18] | 王宝生, 刘春娟, 冯乃杰 , 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植株上、中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5,46(9):1567-1573. |
[19] | 王立峰, 张昆, 万勇善 , 等.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施氮时期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 2018: 242. |
[20] | 徐舶 . 水氮耦合对无芒雀麦产量形成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5. |
[21] | 姜妍, 刘燕, 刘伟 , 等. 滴灌大豆氮素积累与分配的肥效差异.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34(4):407-412. |
[22] | 龙波 . 种植密度和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倒伏及冠层光合的影响.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15. |
[23] | 张伟, 邱强, 赵婧 , 等. 不同化控调节剂对杂交大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调控效应. 作物杂志, 2015(4):81-84. |
[24] | 赵婧, 张伟, 邱强 , 等. 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大豆农艺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1,30(2):211-214. |
[25] | 李思忠, 章建新, 李春艳 , 等. 滴灌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分布特性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21(7):21-28. |
[26] | 魏建军, 罗赓彤, 张力 , 等. 中黄35超高产大豆群体的生理参数. 作物学报, 2009,35(3):506-511. |
[1] | 马瑞琦,亓振,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冯金凤,孙敏,赵广才. 化控剂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调节效应[J]. 作物杂志, 2018, (1): 133140 |
[2] | 秦东玲,李钊,尉菊萍,杨文一,白冰,刘宇龙,张倩,杨德光. 作物抗冷性及其化学控制机理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6, (4): 2635 |
[3] | 张伟, 邱强, 赵婧, 等. 不同化控调节剂对杂交大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调控效应[J]. 作物杂志, 2015, (4): 8184 |
[4] | 杨胜海, 吴军, 潘兴书, 等. 化控剂对玉米品种正大999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3, (5): 9093 |
[5] | 石磊, 王朝云, 易永健, 等. 大棚内麻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环境和大豆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0, (3): 9093 |
[6] | 龙步清, 衡彪, 田波. 维他灵2号在玉米上的化控效果分析[J]. 作物杂志, 2009, (2): 4851 |
[7] | 谭娟. 接种俄罗斯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07, (4): 3637 |
[8] | 蒋跃林, 张庆国, 张仕定, 等. 大豆根系生理特性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反应[J]. 作物杂志, 2006, (2): 4043 |
[9] | 廖平安, 靳文奎, 郭春强. 脱毒甘薯的增产潜力分析[J]. 作物杂志, 2002, (6): 1617 |
[10] | 裴桂英, 郭光, 王永锋, 等. 夏大豆化控时间和剂量研究初报[J]. 作物杂志, 2001, (5): 1921 |
[11] | 刘生荣, 刘党培, 杜建. 棉花“两高一优”促早简化栽培技术研究[J]. 作物杂志, 2001, (4): 1213 |
[12] | 徐家宽, 罗时考, 陆惠斌, 等. 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思路[J]. 作物杂志, 1999, (4): 13 |
[13] | 何志鸿, 刘忠堂, 杨庆凯. 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中期进展报告[J]. 作物杂志, 1998, (6): 1415 |
[14] | 杨秀凤, 王兰香, 董国豪, 等. 夏直播棉花新品种德夏棉1号的选育[J]. 作物杂志, 1998, (6): 1818 |
[15] | 田晓莉, 于运华, 段留生, 等.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增产潜力[J]. 作物杂志, 1997, (4): 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