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6期: 172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03
杨婉君1,2(), 潘香逾1,2, 王秀华1,2, 王璐1,2, 赵岩2()
Yang Wanjun1,2(), Pan Xiangyu1,2, Wang Xiuhua1,2, Wang Lu1,2, Zhao Yan2()
摘要:
研究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紫花苜蓿品种的改良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119个苜蓿品种(系)的13个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0.57%(株高,2017年初茬)~45.09%(茎干重,2018年末茬)。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均与株高、植株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株高和较大的植株密度是高产的重要性状特征。聚类分析将119份苜蓿材料分为3类,类群Ⅰ的植株生长密度大,叶片较大;类群Ⅱ植株枝条数多,叶片数多;类群Ⅲ植株较高,产量较大,茎叶较大,叶片相对较小。
[1] | 吴欣明, 郭璞, 池惠武, 等. 国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与品质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19(1):103-111. |
[2] | 张成军, 陈义才, 徐方红, 等. 杨树幼林地种植紫花苜蓿试验研究. 草原与草坪, 2008,3(17):63-65. |
[3] | 张艳娟, 沈益新. 南方农区紫花苜蓿发展潜力与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草原与草坪, 2010,1(8):84-88. |
[4] | 陈冬立, 宝力德, 杜建材, 等. 31份苜蓿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 2013,2(35):19-23. |
[5] | 曹宏, 章会玲, 盖琼辉, 等.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草业学报, 2011,6(20):219-229. |
[6] |
强海平, 余国辉, 刘海泉, 等. 基于SSR标记的中美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14):2853-286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14.015 |
[7] | 马金星, 王铁梅, 卢欣石, 等. 20份新疆紫花苜蓿种质的形态特征与农艺性状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2018,40(3):20-26. |
[8] | 武自念, 魏臻武, 雷艳芳, 等. 12份苜蓿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草原与草坪, 2011,31(1):50-53. |
[9] | 关潇. 野生紫花首偕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9: 47-48. |
[10] | 王娟, 杜建才, 王照兰, 等. 36份苜蓿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 中国草地学报, 2016,38(2):21-23. |
[11] |
Talebi M, Hajiahmadi Z, Rahimmalek M. Genetic diverd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four Iranian alfalfa population revealed by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 markers.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1,14(3):173-178.
doi: 10.1007/s12892-011-0030-6 |
[12] | 王红柳, 岳征文, 卢欣石, 等. 野生紫花苜蓿苗期农艺和形态性状的多样性研究// 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0: 635-639. |
[13] | 刘青松. 苜蓿种质资源的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4-35. |
[14] | 苏东, 周延林, 于林清, 等. 利用SSR分析中国北方野生黄花苜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草地学报, 2010,32(5):85-89. |
[15] | 李亚玲, 韩国民, 何沙娥, 等. 基于DNA分子标记数据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新策略. 生物信息学, 2008,6(4):168-170. |
[16] |
胡建斌, 马双武, 李建吾, 等. 国外甜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学报, 2013,48(1):42-51.
doi: 10.3724/SP.J.1259.2013.00042 |
[17] | 于林清. 苜蓿种质资源系统评价与多样性分析.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87-126. |
[18] | 李进军, 吴跃明, 刘建新, 等.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亚热带地区引种紫花苜蓿.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5,31(5):524-529. |
[19] | 耿慧, 王志锋, 刘卓, 等. 国内外苜蓿品种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草业科学, 2009,26(10):85-89. |
[20] |
Monirifar H. Path analysis of yield and quality traits in alfalfa. Notulae Botanicae Horti Agrobotanici Cluj-Napoca, 2011,39(2):190-195.
doi: 10.15835/nbha3926324 |
[21] | 张帆, 康俊梅, 龙瑞才, 等. 紫花苜蓿杂交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 2017,39(5):39-45. |
[1] | 王传旗, 王红梅, 魏小星, 马祥, 周青平. 老芒麦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0, (6): 17 |
[2] | 王会文, 李蕾, 余少波, 王强, 冯玉, 任爱霞, 林文, 孙敏, 高志强. 干旱年型深翻与探墒沟播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贡献[J]. 作物杂志, 2020, (6): 116122 |
[3] | 钱爱萍, 曹秀霞, 张炜, 剡宽将, 陆俊武. 不同缓释肥混配比例对旱地胡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28131 |
[4] | 徐林, 吴凯朝, 庞天, 邓智年, 张荣华, 黄成丰, 黄海荣, 李毅杰, 刘晓燕, 覃文宪, 王维赞. 促根剂对甘蔗单芽种茎的生长及产量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32136 |
[5] | 刘振兴, 周桂梅, 亚秀秀, 陈健, 孟庆祥, 何国庆. 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小豆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37142 |
[6] | 吕伟生, 肖小军, 黄天宝, 肖国滨, 李亚贞, 肖富良, 韩德鹏, 郑伟. 缓释型配方肥在晚稻套播油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6): 143150 |
[7] | 韩云飞, 高日平, 任永峰, 赵沛义, 刘小月, 高宇, 张鹏, 梁广荣, 高金龙. 播期对毛叶苕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51157 |
[8] | 郭丹丹, 刘哲文, 常旭虹, 王德梅, 陶志强,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石书兵. 施氮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58162 |
[9] | 高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彭秋. 贵州不同地区高粱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与聚类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6): 5460 |
[10] | 朱统泉, 宋全昊, 孟祥锋. 不同生长因素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驻马店市近10年小麦生产情况为例[J]. 作物杂志, 2020, (6): 8088 |
[11] | 张刚, 张世洁, 王德建, 俞元春. 稻麦两熟制下秸秆还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6): 97103 |
[12] | 曹小闯, 李烨锋, 吴龙龙, 朱春权, 朱练峰, 张均华, 金千瑜. 有机水溶肥对水稻干物质、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10118 |
[13] | 孙琪, 耿艳秋, 金峰, 刘丽新, 郑浣彤, 郭丽颖, 邵玺文. 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花后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19126 |
[14] | 郝曦煜, 肖焕玉, 梁杰, 王英杰, 郭文云. 绿豆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最优施肥量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5): 127132 |
[15] | 罗玉琼, 严博, 吴可, 谢慧敏, 梁和, 江立庚. 免耕和稻草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331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