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4期: 13013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4.020
刘学彤1(), 郑春莲1, 曹薇2, 党红凯1, 曹彩云1,3, 李晓爽4, 李科江1,3, 马俊永1,3()
Liu Xuetong1(), Zheng Chunlian1, Cao Wei2, Dang Hongkai1, Cao Caiyun1,3, Li Xiaoshuang4, Li Kejiang1,3, Ma Junyong1,3()
摘要: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河北省低平原区土壤有机质、不同氮形态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秸秆全量还田下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36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施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化肥施用量≤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化肥施用量为N 540kg/hm2+P2O5 360kg/hm2时,增加速度减缓。与CK相比,长期施肥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而对土壤铵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单施化肥时,表层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秸秆还田下,N360+P240+S9000处理表层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施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单施化肥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产量在化肥施用量≤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较单独施用化肥的处理增产。由以上结果可知,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配合秸秆还田可固持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过量氮肥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长期单施化肥或化肥配合秸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对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长期施肥可提高作物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施用量为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增产效果较好。
[1] | Johnson J M F, Allmaras R R, Reicosky D C. Estimating source carbon from crop residue,roots and rhizodeposits using the national grain-yield database. Agronomy Journal, 2006,98(3):622-636. |
[2] | 王文静, 魏静, 马文奇, 等. 氮肥用量和秸秆根茬碳投入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0,30(13):3591-3598. |
[3] | 崔振岭, 石立委, 徐久飞, 等. 氮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11):2071-2075. |
[4] | 潘剑玲, 代万安, 尚占环, 等.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21(5):526-535. |
[5] |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2,34(11):1361-1368. |
[6] | 张福锁. 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 |
[7] | 高祥照, 马文奇, 杜森, 等. 我国施肥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土壤通报, 2001,32(6):258-261. |
[8] | 陈中玉, 张祖立, 白小虎.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农机化研究, 2007(5):194-196. |
[9] | Lal R. Long-term tillage and maize monoculture effects on a tropical alfisol in western Nigeria. I. crop yield and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1997,42(3):145-160. |
[10] | 韩冰, 王效科, 逯非, 等. 中国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 生态学报, 2008,28(2):612-619. |
[11] | 白和平, 胡喜巧, 朱俊涛, 等. 玉米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科技信息, 2011(11):37-38. |
[12] | Wei W L, Yan Y, Cao J, et al. Effects of combin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mendments and fertilizers on crop yield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long-term experiment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16,225:86-92. |
[13] | 盖霞普, 刘宏斌, 翟丽梅, 等. 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51(12):2336-2347. |
[14]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5] | 张琳, 孙卓玲, 马理, 等. 不同水氮条件下双氰胺(DCD)对温室黄瓜土壤氮素损失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21(1):128-137. |
[16] | 武天云, Schoenau J J, 李凤民, 等. 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2004,15(4):717-722. |
[17] | 宋春雨, 张兴义, 刘晓冰, 等.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8,24(3):357-362. |
[18] | 赵鹏, 陈阜, 马新明, 等. 麦玉两熟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28(2):162-166. |
[19] | 汪军, 王德建, 张刚. 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稻田养分淋洗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18(2):316-321. |
[20] | 肖伟伟, 范晓晖, 杨林章, 等.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有机氮组分和有机碳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09,46(2):274-281. |
[21] | 赵士诚, 曹彩云, 李科江, 等. 长期秸秆还田对华北潮土肥力、氮库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20(6):1441-1449. |
[22] | 曹丽花, 赵世伟. 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5(3):177-187. |
[23] | 张启新, 李洁. 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关系分析. 硅谷, 2010(16):122,162. |
[24] | Tosti G, Benincasa P, Farneselli M, et al. Green manuring effect of pure and mixed barley-hairy vetch winter cover crops on maize and processing tomato N nutri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12,43:136-146. |
[25] | Basso B, Ritchie J T. Impact of compost,manure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 on nitrate leaching and yield for a 6-year maize-alfalfa rotation in Michigan.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5,108:329-341. |
[26] | 李玮, 乔玉强, 陈欢, 等.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4,34(17):5052-5061. |
[27] | 马东辉, 李松, 潘志海, 等. 施氮量和花后控水对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6(2):99-102. |
[28] | 刘学军, 赵紫娟, 巨晓棠, 等.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2,22(7):1067-1073. |
[29] | 刘欢, 陈苗苗, 孙志梅, 等. 氮肥调控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6,31(1):232-238. |
[30] | 金继运, 李家康, 李书田. 粮食作物对化肥的需求分析. 磷肥与复肥, 2006,21(3):1-6. |
[31] | 张卫峰, 马文奇, 王雁峰, 等. 基于CBEM模型的2010年农田化肥需求预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14(3):407-416. |
[32] | 李书田, 刘晓永, 何萍.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分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23(6):1416-1432. |
[33] | 李少昆, 王克如, 冯聚凯, 等. 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 作物学报, 2006,32(3):463-465. |
[1] | 王国骄, 宋鹏, 杨振中, 张文忠. 秸秆还田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稻米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6772 |
[2] | 孟祥宇, 冉成, 刘宝龙, 赵哲萱, 白晶晶, 耿艳秋.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东北黑土稻区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3): 167172 |
[3] | 周正萍, 田宝庚, 陈婉华, 王子阳, 袁伟, 刘世平.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3): 7883 |
[4] | 刘剑钊, 袁静超, 梁尧, 贺宇, 张水梅, 史海鹏, 蔡红光, 任军. 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地力提升技术模式实证及效益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2): 135139 |
[5] | 黄少辉, 杨军芳, 刘学彤, 杨云马, 邢素丽, 韩宝文, 刘孟朝, 贾良良, 何萍. 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对壤质潮土磷素含量及磷盈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8996 |
[6] | 张刚, 张世洁, 王德建, 俞元春. 稻麦两熟制下秸秆还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6): 97103 |
[7] | 宋秋来, 王麒, 冯延江, 孙羽, 曾宪楠, 来永才. 寒地水旱轮作及秸秆还田对土壤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49153 |
[8] | 齐华,李从锋,赵明,姜英. 我国北方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发展与展望[J]. 作物杂志, 2020, (2): 1619 |
[9] | 刁生鹏,高日平,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8389 |
[10] | 李冠男,黄立华,张璐,陈嘉兴,杨靖民. 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东北苏打盐碱地水稻营养与食味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8288 |
[11] | 崔月峰,孙国才,卢铁钢,王桂艳,王健,黄文佳,栾和林.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北方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4): 164169 |
[12] | 肖小军,吕伟生,余跑兰,郑伟,李亚贞,胡磊,肖富良,张绍文,黄天宝,肖国滨. 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03109 |
[13] | 张宇飞,刘立志,马昱萱,王晓纯,戴建军. 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22127 |
[14] | 隋阳辉,高继平,刘彩虹,徐正进,王延波,赵海岩. 东北冷凉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光合、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7143 |
[15] | 李春喜,张令令,马守臣,邵云,陈惠婷,王敬婼. 有机物料还田对麦田土壤碳氮含量、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2): 1451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