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3, 第6期: 13514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6.019
周旭(), 何晓蕾, 曹亮, 李多, 傅晨野, 张明聪, 张玉先, 王孟雪()
Zhou Xu(), He Xiaolei, Cao Liang, Li Duo, Fu Chenye, Zhang Mingcong, Zhang Yuxian, Wang Mengxue()
摘要:
为探究黑龙江地区大豆节水灌溉高产理论,采用盆栽控水方式,研究苗期(V1期)水分胁迫及复水处理对大豆绥农26(旱敏感)和黑农54(抗旱)叶片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正常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0%)相比,V1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及复水均可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其中绥农26在V1期控水15d后复水、田间持水量的60%处理(T1)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35.11%,黑农54在V1期控水15d后复水,田间持水量的50%处理(T2)下提高32.40%。同时,V1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导致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复水后快速增加,并高于对照,产生补偿效应。测产结果表明,V1期适度水分亏缺及复水有利于提高产量,2020年绥农26的T1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30.10%,黑农54的T2处理产量最高,2021年产量变化趋势与2020年一致。因此,通过V1期适当程度控水后复水的方式可提高大豆产量。
[1] |
Arnao M B, Hernández-Ruiz J.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melatonin in plants. Plant Signaling and Behavior, 2006, 1(3):89-95.
doi: 10.4161/psb.1.3.2640 |
[2] | 栾立明, 郭庆海. 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途径.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2):99-103. |
[3] | 李良皓, 韩晓增, 李海波, 等. 黑土区不同施肥对大豆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9, 40(3):601-605. |
[4] |
Blask D E, Dauchy R T, Sauer L A. Putting cancer to sleep at night-The neuroendocrine/circadian melatonin signal. Endocrine, 2005, 27:179-188.
doi: 10.1385/ENDO:27:2 |
[5] | 马亮. 区域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 居舍, 2020(3):189,194. |
[6] | 季永辉.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现状和改革研究. 四川水泥, 2020(1):110. |
[7] | 王利彬. 大豆苗期干旱和高温胁迫应答机制研究及关键转录因子的筛选.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8. |
[8] |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67-268. |
[9]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127. |
[10] | 张红萍, 牛俊义, 轩春香, 等.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豌豆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43(5):50-54. |
[11] | 王利彬, 祖伟, 董守坤, 等. 干旱程度及时期对复水后大豆生长和代谢补偿效应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11):150-156. |
[12] | 张微微, 黄晓林, 赵霞, 等. 棉花酶促抗氧化系统对逆境胁迫生理响应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19):108-112. |
[13] | 周雪英. 不同倍性小麦对旱后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14] | 王磊, 胡楠, 张彤, 等. 干旱和复水对大豆(Glycine max)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7, 27(9):3630- 3636. |
[15] | 李敏敏, 袁军伟, 韩斌, 等. 干旱和复水对两种葡萄砧木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37 (1):221-226. |
[16] | 秦荣荣, 王晓凌. 根系深度对旱后复水玉米补偿性生长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1):3291-3297. |
[17] | 肖凡, 蒋景龙, 段敏. 干旱和复水条件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响应.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50(10):2241-2248. |
[18] |
李琬. 干旱对大豆根系生育的影响及灌溉缓解效应研究进展. 草业学报, 2019, 28(4):192-202.
doi: 10.11686/cyxb2018222 |
[19] |
魏清江, 冯芳芳, 马张正, 等. 干旱复水对柑橘幼苗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和根系构型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8):2485-2492.
doi: 10.13287/j.1001-9332.201808.028 |
[20] | 沈融, 章新建, 古丽娜, 等. 亏缺灌溉对大豆根系生长和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1, 30(1):62-66. |
[21] | 王利彬. 大豆对干旱胁迫响应及复水效应的研究.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
[1] | 刘哲文, 郭丹丹, 常旭虹,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刘希伟, 王玉娇, 石书兵, 赵广才. 强筋小麦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对氮肥追施时期和比例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3, (6): 114120 |
[2] | 杨善伟, 梁仁敏, 赵海红, 韦贵剑, 贺登美, 黄徐谋, 胡忠银, 韦春项, 许畅, 韦敏超, 魏爽, 罗继腾, 徐莹莹, 张秀花, 韩亦, 王士强. 孕穗期低温胁迫对优质香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6): 143149 |
[3] | 刘希伟,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常旭虹. 小麦生育中后期干旱高温对籽粒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机制及缓解措施[J]. 作物杂志, 2023, (6): 1725 |
[4] | 董好胜, 王琦, 闫鹏, 许艳丽, 张薇, 卢霖, 董志强. 乙矮合剂对谷子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6): 181189 |
[5] | 梁忠宇, 薛军, 张国强, 明博, 沈东萍, 方梁, 周林立, 张玉芹, 杨恒山, 王克如, 李少昆. 水肥一体化施磷量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6): 190194 |
[6] | 段俊雅, 赵园园, 韦建玉, 王德勋, 王政, 王婷婷, 史宏志. 叶面喷施聚天冬氨酸对烤烟生长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6): 195201 |
[7] | 许世豪, 赵春波, 皇甫丽云, 范欣桐, 陈姗姗, 韩忠才, 韩玉珠. 不同钾源对马铃薯钾营养积累、转运及产量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6): 202208 |
[8] | 郝智勇, 杨广东, 胡尊艳, 李菁华, 孙邦升, 陈林祺. 不同肥料对极早熟高粱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6): 218223 |
[9] | 王振龙, 宿翠翠, 周琦, 邓超超, 周彦芳. 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菊芋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04109 |
[10] | 刘艳, 曲航, 邢月华, 王晓辉, 宫亮. 新型氮肥对水稻生长、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10116 |
[11] | 刘秋员, 李猛, 高阳光, 史孟豫, 卫云飞, 季新, 厉励, 刘亚丽, 王付娟. 减氮并调整氮肥运筹模式对常规粳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31137 |
[12] | 杨梅, 杨卫君, 高文翠, 贾永红, 张金汕.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灌区冬小麦干物质转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38144 |
[13] | 张蓉, 陈晓文, 路平, 尤艳蓉, 周德录, 李德明. 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变化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45150 |
[14] | 吴雪琴, 刘开宇, 韩春华, 阿力木江·克来木, 崔延南, 李江余, 马春梅, 仲文帆, 赵强. 14%噻苯·敌草隆对棉花脱叶催熟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64169 |
[15] | 管庆林, 朴晟源, 张思唯, 王俊, 雷云康, 钟秋, 赵铭钦. 中微量元素配施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871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