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5, 第1期: 15516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1.019
所属专题: 油料作物
Lü Shuli(), Ding Fang(
), Zheng Dongfang
摘要:
为探明不同催熟剂对芝麻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芝麻的机械化收获提供理论支持。选用商芝196采用常规种植,在芝麻终花期喷施化学催熟剂乙烯利、立收谷+乙烯利和540 g/L噻苯·敌草隆+乙烯利,分别在3、6、9 d后调查蒴果层的脱叶和脱水情况、蒴果光合特性、光合效率、千粒重等。结果表明,随催熟天数的增加,蒴果、茎秆和籽粒含水量都下降,且显著低于CK(清水),并且随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加;脱叶率和落叶率不断提高,且显著高于CK;3种催熟剂中,立收谷+乙烯利处理对芝麻脱水和脱叶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540 g/L噻苯·敌草隆+乙烯利处理。催熟剂处理后,蒴果叶绿素含量不同程度下降,随催熟天数的增加,立收谷+乙烯利处理蒴果叶绿素破坏严重,芝麻蒴果实际光合速率较CK显著降低,PSII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效率(Fv/Fm)均下降。540 g/L噻苯·敌草隆+乙烯利处理叶绿素含量随催熟天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催熟处理后,芝麻千粒重和脂肪、蛋白质含量均下降,立收谷+乙烯利处理影响最为显著,540 g/L噻苯·敌草隆(SC)+乙烯利处理对芝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最小。综合分析表明,540 g/L噻苯·敌草隆(SC)45.0 g/hm2+乙烯利2500 g/hm2复配组合下脱叶、脱水和催熟效果显著,对后期蒴果的光合效率影响较小,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催熟效果。
[1] | 陈艳妮. 芝麻蒴果发育过程中蒴果皮的光合作用及籽粒充实的变化研究. 荆州:长江大学, 2022. |
[2] | 肖文娜, 周可金. 作物化学催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7):1722-1725. |
[3] | 王爱玉, 高明伟, 王志伟, 等. 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农学学报, 2015, 5(4):20-23. |
[4] | 官春云, 谭太龙, 陈社员, 等. 油菜化学催熟研究初报. 作物研究, 2008, 22(3):154-156. |
[5] | 马艳, 彭军, 崔金杰, 等. 几种脱叶催熟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棉花, 2009, 36(9):29-31. |
[6] | 刘京涛, 刘炳强, 吴振美, 等. 立收谷水剂催熟对小麦机械收割效果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06(3):53. |
[7] | 施保国, 邢华. 直播稻穗期应用复方乙烯利催熟增产效应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186-190. |
[8] | 崔亦沐. 不同脱叶剂对绿豆叶片生理调节效应及机收特性的影响. 榆林:榆林学院, 2023. |
[9] | 王谊, 杨丽红. 脱叶剂对棉花脱叶率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棉花, 2014, 41(4):28-30. |
[10] | 王熹, 蒋彭炎. 水稻的化学催熟. 中国稻米, 1997(3):36-37. |
[11] | 闫虎斌, 赵雪英, 朱慧珺, 等. 不同脱叶催熟剂对绿豆机收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45(5):710-714. |
[12] | 吴雪琴, 刘开宇, 韩春华, 等. 14%噻苯·敌草隆对棉花脱叶催熟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3(5):164-169. |
[13] | 马立刚, 王树林, 王燕, 等. 脱叶催熟剂用量对不同棉花品种脱叶效果及产量构成与品质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9(5):16-22. |
[14] | 陈艳妮, 徐鸿儒, 赵云燕, 等. 芝麻蒴果发育过程中蒴果皮的光合作用及籽粒充实的变化研究. 植物生理学报, 2022, 58 (4):723-732. |
[15] | 陈兵, 韩焕永, 张国蕾, 等. 4种脱叶催熟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棉花, 2017, 44(1):26-28. |
[16] | 罗玉琴, 向玉凤, 彭霄, 等. 化控催熟对直播油菜抗裂角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4):36-38,52. |
[17] | 周可金, 官春云, 肖文娜. 两种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 32(2):240-244. |
[18] | 高丽丽. 脱叶剂喷施时间对棉花生理调节效应的研究.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16. |
[19] | 靳丹. 五种植物生长物质对绿豆碳代谢及产量与脂肪酸的影响. 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 |
[20] | 李林林, 白玉超, 刘楠楠, 等. 化学脱叶剂及催熟剂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现状.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2):132-135. |
[21] | 刘京涛, 王秀芳, 王滨杰, 等. 噻苯敌草隆脱叶剂对棉花脱叶、吐絮效果试验. 作物杂志, 2012(4):141-143. |
[22] | 贾荣亮, 周海燕, 谭会娟, 等. 超旱生植物红砂与珍珠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初探. 中国沙漠, 2006, 26(4):631-636. |
[23] | 许凤英, 王晓玲, 张秀荣, 等. 涝害对芝麻根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 14(18):1-4,27. |
[24] | 周媛, 童俊, 徐冬云, 等. 高温胁迫下不同杜鹃品种PSⅡ活性及其耐热性比较.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1):150-159. |
[25] | 倪建中, 何仲坚, 王伟, 等. 低温胁迫下3种蒂牡花属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哈尔滨, 2018. |
[26] | 董树亭. 高产冬小麦群体光合能力与产量关系的研. 作物学报, 1991, 17(6):461-468. |
[27] | Isebrands J G, Ceulemans R, Wiard B. Genetic variation in photosynthetic traits among Populus clones in relation to yield.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98, 26:427-437. |
[28] | Zelitch I.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 photosynt hesis and crop yield. Bioscience, 1982, 32:796-802. |
[29] | 舒凯, 孟永杰, 梅林森. 化学催熟剂对套作大豆收获品质的影响研究. 大豆科学, 2015, 34(2):264-270. |
[30] | Warner H L, Leopold A C. Ethylene evolution from 2- chloroethylphosphonic acid. Plant Physiology, 1969, 44(1):156- 158. |
[1] | 任永福, 李嘉怡, 陈国鹏, 蒲甜, 陈虹, 王小春.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与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01108 |
[2] | 田文强, 王泓懿, 聂凌帆, 孙刚刚, 张君, 张强斌, 于姗, 李家豪, 张金汕, 石书兵. 播期和播量对超晚播小麦群体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15122 |
[3] | 姬景红, 刘双全, 马星竹, 郝小雨, 郑雨, 赵月, 王晓军, 匡恩俊. 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49154 |
[4] | 张纪利, 何敬浩, 韦建玉, 黄崇峻, 王维, 蔡一霞. 微生物菌剂配施时期对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酶活性及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62171 |
[5] | 金丹丹, 隋世江, 陈玥, 李波, 曲航, 宫亮. 秸秆还田下氮肥减量对辽河平原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72179 |
[6] | 李云霞, 杨佳蒴, 李洋洋, 向世鹏, 余金龙, 李斌, 郑维威, 刘璐. 不同移栽期对烟稻轮作烟区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222227 |
[7] | 李俊志, 窦爽, 王晓东, 张蒙, 肖继兵. 不同间作模式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234240 |
[8] | 赵玲玲, 李桂芳, 程楚, 郑铭洁, 胡敏, 朱剑锋, 沈阿衣, 沈阿呷, 王俊珍, 邵美红. 浙江省荞麦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 作物杂志, 2025, (2): 8692 |
[9] | 罗健科, 张克厚, 王泽宇, 张平珍, 南铭. 18个燕麦品种(系)在白银市沿黄河灌区的生产性能研究[J]. 作物杂志, 2025, (2): 93100 |
[10] | 龙卫华, 咸志慧, 张正, 阿里别里根·哈孜太, 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 浦惠明, 胡茂龙. 长江下游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油菜品系在新疆伊犁河谷的适应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1): 111116 |
[11] | 储昭康, 王世济, 毕健健, 张林, 彭晨, 陈翔, 武文明. 江淮中部播期对夏玉米产量与灌浆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17122 |
[12] | 张楷楷, 赵德明, 马菊花, 白鹏军, 马鹏, 陈蕙, 徐文杰, 黄彩霞, 刘众宇. 垄沟秸秆覆盖对旱作马铃薯土壤水热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39146 |
[13] | 周苗苗, 何瑞通, 李兰, 王红鑫, 彭浩源, 张玉博, 张丹, 王进斌, 罗新宁, 祁炳琴. 高密度种植下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62169 |
[14] | 马鹏, 魏熙明, 丁芳菊, 张楷楷, 王巧丽, 邢古月, 常磊, 黄彩霞. 水氮调控对膜下滴灌马铃薯水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70178 |
[15] | 朱子健, 陈娜娜, 吴月莹, 穰中文, 戴林建, 田明慧, 田峰, 易镇邪. 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湘西烟区湘烟7号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791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