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油料作物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花生TCP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王通, 赵孝东, 甄萍萍, 陈静, 陈明娜, 陈娜, 潘丽娟, 王冕, 许静, 禹山林, 迟晓元, 张建成
作物杂志    2021, 37 (2): 35-4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05
摘要412)   HTML12)    PDF(pc) (1819KB)(376)    收藏

TCP基因家族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调控,尤其在花器官和分生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花生中尚无TCP相关基因的报道。为研究花生各TCP转录因子的生物调控作用,以及为进一步分析花生TCP基因提供参考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对花生TCP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其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基因表达模式。结果分别从花生野生种和栽培种鉴定出19个和32个TCP基因,不均匀分布在9个野生种染色体和14个栽培种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1个花生TCP基因可划分为亚家族Ⅰ(PCF)和亚家族Ⅱ两个亚类,其中亚家族Ⅱ包括2个分支,CINCYC/TB1。这些基因都含有高度保守的bHLH结构域,但其内含子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内含子数量及长度分布与基因的系统进化有较大关系,其中亚家族Ⅰ成员的内含子较少,亚家族Ⅱ内含子较多,且长度差异较大。表达谱分析显示,仅有7个基因在各组织中呈现显著差异性表达,其中有6个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分生组织和花器官有关,推测其在花生茎尖和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主栽大豆品种产量指标筛选及评价
李灿东, 郭泰, 王志新, 郑伟, 赵海红, 张振宇, 徐杰飞, 郭美玲
作物杂志    2021, 37 (2): 45-5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06
摘要944)   HTML21)    PDF(pc) (581KB)(349)    收藏

以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28个大豆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大豆产量进行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产量相关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综合指标,性状累计贡献率为79.083%;通过隶属函数计算产量综合评价值(Y),对参试品种进行产量综合评价,筛选出了产量较高的大豆品种合农71、合农85、绥农26、合农75、黑农61及合农76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大豆产量评价数学模型,Y=0.122+0.736X1+0.465X2+0.168X3+2.527X4+0.326X5+0.289X6-0.313X8,平均估计精度为92.16%;筛选了7个核心产量评价性状,分别为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及4粒荚数,该模型可作为大豆育种材料产量评价及品种产量鉴定的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向日葵籽仁脂肪和脂肪酸含量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建立
周菲, 王文军, 刘岩, 马军, 王静, 吴立仁, 关洪江, 黄绪堂
作物杂志    2021, 37 (2): 200-20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2.029
摘要222)   HTML10)    PDF(pc) (4449KB)(355)    收藏

为实现向日葵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选取50份具有代表性的油用向日葵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籽仁脂肪、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IRS)模型。结果表明,脂肪、亚油酸、油酸含量模型校正和验证相关系数均大于0.96,且预测值与化学值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下,能够达到样品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模型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82,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74,预测值与化学值相对误差在4.66%~17.99%之间,可用于样品成分含量的初步预测。本研究构建的NIRS模型,有助于油用向日葵种质资源品质鉴定和快速筛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施用磷和钙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钙利用效率的影响
索炎炎, 张翔, 司贤宗, 李亮, 余琼, 余辉
作物杂志    2021, 37 (1): 187-19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1.026
摘要503)   HTML5)    PDF(pc) (648KB)(440)    收藏

发挥元素间互作优势是作物高产及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为探明外源磷钙配施在花生上的作用效果及磷钙互作关系,在豫南砂姜黑土区开展了施用磷钙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钙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施磷和磷钙配施比不施磷钙肥显著促进了花生生长和增产;磷钙配施比单独施磷显著增产29.75%,主要原因是增加了花生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百果重和出仁率,且磷钙配施比单独施磷显著增加花生体内磷积累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其中磷吸收和利用效率分别增加5.36%和8.08kg/kg;单独施磷比不施磷钙显著增加花生体内钙积累量、吸收和利用效率,其中钙吸收和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72%和3.60kg/kg,表明磷钙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因此,磷钙合理配施可提高花生磷钙吸收效率,有利于花生生长和增产,是花生高产及磷钙高效利用的一种优化施肥模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蓖麻地上部主茎器官形态建成的预测模型
徐寿军, 王磊, 德木其格, 王金波, 齐海祥, 朱国立
作物杂志    2021, 37 (1): 193-19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1.027
摘要254)   HTML6)    PDF(pc) (1077KB)(270)    收藏

以通蓖9号、通蓖10号、通蓖11号和通蓖13号为试验材料,在系统观测的基础上,构建了蓖麻主茎茎秆、叶片、果穗和蒴果等地上部器官的形态建成预测模型。用生理发育时间表达模型尺度,以品种遗传参数为基础,通过计算获得其他模型参数,以生理发育日衡量茎秆、叶片、果穗和蒴果的生长进程与生长次序,用最小含氮量、最大含氮量和临界含氮量订正氮肥效应。不同品种的检验结果表明,节间长、各节直径、叶长、叶宽、穗长、蒴果长和蒴果直径的模拟误差分别为0.10~0.72、0.03~0.16、0.19~0.73、0.30~0.60、0.89~1.85、0.11~0.21和0.05~0.12cm,RMSE分别为0.14~0.60、0.06~0.11、0.47、0.38、1.42、0.16和0.07cm。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和可靠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不同缓释肥混配比例对旱地胡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钱爱萍, 曹秀霞, 张炜, 剡宽将, 陆俊武
作物杂志    2020, 36 (6): 128-13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18
摘要242)   HTML2)    PDF(pc) (1785KB)(216)    收藏

研究了旱地胡麻在施用60d缓释肥和90d缓释肥不同混配比例下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缓释肥能促进旱地胡麻的生长,增加地上部植株鲜重和干重,提高胡麻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可显著提高胡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60d缓释肥和90d缓释肥以3:1配比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产量达1 608.56kg/hm2,增产幅度为18.26%。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发掘大豆资源中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优异等位变异
王财金, 弟文静, 马淑梅, 王洋
作物杂志    2020, 36 (6): 189-19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28
摘要270)   HTML3)    PDF(pc) (2737KB)(238)    收藏

通过发掘大豆资源中抗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的优异等位变异和载体材料,为开展抗灰斑病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205份大豆资源构建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利用117对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应用GLM和MLM程序对标记与大豆灰斑病抗性开展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05份大豆资源对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变异系数为20.90%;2个模型共检测到与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关联的位点7个,表型变异解释率在7.58%~16.06%;发掘到增效等位变异36个,其中效应值较大的等位变异为Satt244-230(26.16)、Satt142-154(21.94)和Satt244-186(20.19),携带上述3个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均为野生资源,3个典型材料分别为12C8646、12C8670和12C6175;育成品种中具有最大增效值的等位变异为Satt142-189(8.94),有7个品种携带该等位片段,均为黑龙江品种,典型载体材料为东农43。 上述信息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抗源筛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不同向日葵品种根系分泌物对向日葵列当萌发的刺激作用
邸娜, 郑娜, 韩海军, 王靖, 崔超, 郑喜清
作物杂志    2020, 36 (6): 197-20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29
摘要335)   HTML10)    PDF(pc) (1872KB)(311)    收藏

以不同列当抗性向日葵根系分泌物作为萌发刺激物,研究其对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不同向日葵品种对列当抗性差异响应的机制,为向日葵列当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根系分泌物的稀释倍数对向日葵列当的萌发具有显著影响,其中TP-3313和SH363-M根系分泌物在稀释50倍时达到最大萌发率,而3638C根系分泌物在稀释75倍时达到最大萌发率,整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不同列当抗性的向日葵根系分泌物诱导向日葵列当萌发的效果不同,向日葵列当萌发率表现为TP-3313<SH363-M<3638C;不同列当抗性向日葵根系分泌物与脱氢木香内酯共同作用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有所不同,TP-3313和SH363-M根系分泌物降低了脱氢木香内酯对向日葵列当萌发的促进作用,而3638C根系分泌物增强了脱氢木香内酯对向日葵列当萌发的促进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大豆G位点近等基因系叶片类囊体蛋白质组比较分析
赵宇杨, 宋健, 邱丽娟
作物杂志    2020, 36 (6): 8-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02
摘要304)   HTML10)    PDF(pc) (2505KB)(328)    收藏

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和电子传递关键载体,是叶绿体核心组分,在植物亚细胞器蛋白质组研究中尤为重要。为了探究大豆叶片类囊体的蛋白质组,以1对遗传背景相似度为97.6%的大豆种皮颜色G位点近等基因系(NIL-G和NIL-Y)为材料,利用SDS-PAGE与分级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豆叶片类囊体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NIL-G和NIL-Y中鉴定到的总蛋白分别为2 170种和1 730种,特异蛋白分别为1 140种和700种,总蛋白和特异蛋白数量在NIL-G中均高于NIL-Y。特异蛋白的GO注释及KEGG通路分析表明,尽管这对近等基因系遗传背景相似度很高,但其叶片类囊体蛋白在生物途径、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方面均存在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食用向日葵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杨海峰, 段学艳, 卫玲, 刘博
作物杂志    2020, 36 (5): 93-9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5.014
摘要241)   HTML4)    PDF(pc) (770KB)(294)    收藏

以食葵不育系17-A26为母本、恢复系17-C19为父本,构建P1、P2、F1、F2、B1和B2 6个世代群体,研究了产量相关性状盘径、单株总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粒长和粒宽的后代变异及遗传率。结果表明,6个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变异幅度排序为单株总粒数>粒长>盘径>结实率>百粒重>粒宽,狭义遗传率排序为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粒宽>盘径>结实率。根据遗传进度结果,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和粒宽宜早代根据表型选择,盘径宜晚代选择,结实率宜晚代结合多环境联合选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张海洋, 李海燕, 孟庆林, 何超群, 刘树清
作物杂志    2020, 36 (4): 202-20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4.029
摘要224)   HTML6)    PDF(pc) (1777KB)(316)    收藏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302μg/mL,其次为75%拿敌稳WG和50%啶酰菌胺WG,EC50值分别为0.0370和0.2152μg/mL。50%啶酰菌胺WG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563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9.68%,可有效改善向日葵相关农艺性状,较对照增产34.58%。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田间控制病害的轮换药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油菜种子中亚麻酸研究现状及改良思路
张耀文, 李殿荣, 侯君利, 孔建, 张文学, 董育红, 赵小光, 田建华, 张忠鑫
作物杂志    2020, 36 (4): 21-2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4.004
摘要346)   HTML7)    PDF(pc) (1755KB)(398)    收藏

提高油菜种子(油)中亚麻酸含量对缓解目前亚麻酸资源日益紧缺的压力、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形成过程、含量差异、影响因素、杂种优势、遗传方式和控制基因等方面对油菜种子中亚麻酸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剖析油菜高亚麻酸育种的意义、可行性、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开展高亚麻酸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建高亚麻酸育种体系,建立高效保优栽培技术体系,开展油菜籽加工技术和抗氧化研究,构建标准体系等5个方面促进油菜高亚麻酸产业发展的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性分析
常世豪, 杨青春, 舒文涛, 李金花, 李琼, 张保亮, 张东辉, 耿臻
作物杂志    2020, 36 (3): 66-7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3.011
摘要327)   HTML11)    PDF(pc) (5272KB)(527)    收藏

以2018年黄淮海区试60个夏大豆参试品种(系)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中组平均产量最高,南组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高,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株高、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12个主要农艺性状被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6.7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60个品种(系)被分为2大类,每类又分为2个亚群,但60个品种(系)未按照北组、中组和南组的地域而区分开,说明黄淮海区域大豆品种(系)遗传背景相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应用大豆表型设计育种技术选育大豆品种齐黄34
徐冉, 王彩洁, 张礼凤, 李伟, 张彦威, 林延慧, 刘薇
作物杂志    2020, 36 (3): 73-7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3.012
摘要327)   HTML6)    PDF(pc) (666KB)(332)    收藏

大豆产量由群体结构和个体生产力共同决定。其中,群体结构由个体的结荚习性、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叶柄和叶片等株型性状决定;个体生产力由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等性状决定,这些性状都具有特定的遗传和变异规律。表型设计育种是根据农作物表型性状的遗传和变异规律,设计出理想的表型性状值并培育出理想品种的育种技术。大豆品种齐黄34就是根据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采用表型设计育种技术选育成的高产大豆品种,具有株型紧凑、个体生产潜力大等特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春油菜区抗跳甲油菜资源的筛选
柳海东,余青兰,王瑞生,杜德志
作物杂志    2020, 36 (2): 34-4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06
摘要259)   HTML2)    PDF(pc) (856KB)(380)    收藏

跳甲是油菜苗期最主要的虫害。以42个油菜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析田间跳甲为害指数和测定4种主要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油菜对跳甲的抗性,从中筛选抗跳甲油菜资源。田间跳甲为害指数统计结果显示,芥菜型油菜品种大辣芥、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12号、青杂2号的为害指数2年都较低;青杂12号、大辣芥、白芥的PAL、PPO、POD、SOD活性最强。综上,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12号、芥菜型油菜品种大辣芥和白芥抗跳甲能力最强,可以作为抗跳甲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大粒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
刘卫星,贺群岭,张枫叶,范小玉,陈雷,李可,吴继华
作物杂志    2020, 36 (2): 60-6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10
摘要278)   HTML2)    PDF(pc) (746KB)(447)    收藏

运用AMMI模型分析了2015-2016年国家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荚果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品种、试验地点、品种与试验地点互作、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花生品种在各试验地点的稳定性和不同试验地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差异较大,开农705的稳定性参数最大(Dg=32.9718),对照品种花育33号的稳定性参数最小(Dg=11.3287);8个花生品种中高产稳产的品种是商花11号和郑农花15号,产量高而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开农705和龙花二号,稳产但不高产的品种是花育33号;19个试验地点中山东日照和河南洛阳的分辨力强,河南漯河和安徽固镇的分辨力较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花后水肥一体化与化控措施对大豆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黄俊霞,黄甜,饶德民,张鸣浩,孟凡钢,闫晓艳,张伟
作物杂志    2020, 36 (2): 82-8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13
摘要280)   HTML4)    PDF(pc) (1046KB)(354)    收藏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吉育86为试验材料,采用垄上双行的种植模式,研究花后水肥一体化与化控措施对大豆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显著提高大豆产量,R2(盛花期)+R4(盛荚期)(T3)、R4+R5(始粒期)(T4)、R2+R4+R5处理(T5)的增产幅度最大,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肥一体化+化控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R2+R4+R5结合化学调控处理(T9)的产量最高,达3 780.4kg/hm 2,比对照增产19.25%。通过T5、T9与对照高产生理特征比较表明,T5显著增加了SPAD值、光合参数、叶面积指数、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重和百粒重;与T5相比,T9提高了SPAD值和光合参数,并且降低了株高、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地控制了倒伏,使叶面积指数动态更合理,促进茎、叶、叶柄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最终增加单株粒重和百粒重,显著增加了产量。说明水肥一体化+化控是提升大豆产量潜力的有效措施,水肥一体化显著增加了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化控措施对百粒重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增加了单株荚重和单株粒重。R2期后进行2~3次水肥处理,并在始花期(R1)化控处理为提高大豆产量的最优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养分吸收规律差异研究
胡宇倩,资涛,熊廷浩,张振华,宋海星
作物杂志    2020, 36 (1): 117-12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1.019
摘要226)   HTML5)    PDF(pc) (945KB)(320)    收藏

探明南方三熟区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在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方面的规律差异,为稻-稻-油三熟制油菜施肥提供依据。于2017年冬季至2018年春季在湖南衡阳布置田间小区试验,供试品种为早熟品种湘油420和湘油642、常规熟期品种湘油1035和湘杂油710×1035,间隔10~15d取样,监测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氮、磷、钾元素吸收的时空特征及产量。早熟冬油菜品种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早熟冬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磷在花期-角果期积累比例最大,分别为79.9%~80.0%、69.3%~79.5%,氮、钾积累量在花期的比例最大,分别为46.8%~47.7%、39.9%~52.3%;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磷、钾在花期积累比例最大,分别为37.1%~38.6%、44.1%~49.3%、32.8%~36.2%,氮在苗期的积累比例最大(48.6%~73.9%)。相较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早熟冬油菜品种对干物质及养分的吸收高峰推迟,干物质和磷、钾养分累积多集中在花期-角果期。冬油菜的养分积累量随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大而提高。早熟冬油菜品种生育期185d,较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短15d,能缓解稻油轮作时茬口矛盾;收获期早熟冬油菜品种氮、磷积累量明显高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氮、磷、钾累积特性适用于缓控释肥养分释放速率慢、周期长的释肥特性。早熟冬油菜品种生育期短且养分积累量高,在南方三熟区存在季节优势和养分积累优势,适宜在南方三熟区大面积推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机械化栽培条件下株距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积铭,李爱国,贾英全,宋聪敏,刘桂华,徐桂真,李和平
作物杂志    2019, 35 (6): 71-7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6.011
摘要206)   HTML8)    PDF(pc) (534KB)(334)    收藏

为了确定适宜河北低平原区油葵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的株行距配置,以当前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的中早熟品种新葵20和晚熟品种SD567为试验材料,在适宜机械化和轻简化栽培的宽窄行(70cm+50cm)种植的前提条件下,设置24、26、28、30、32、35cm等6个株距,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油葵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同一株距配置条件下油葵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及产量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品种在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油葵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及产量都是以宽窄行(70cm+50cm)、株距30cm的处理为最高。说明油葵在宽窄行(70cm+50cm)、株距30cm的行株距配置条件下,水肥效应和光合效应得到了最大发挥,能够获得最大产量,适宜于河北低平原区当前的油葵生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1985-2015年我国胡麻子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孙悦,刘斌,傅漫琪,王婧,王小慧,陈阜
作物杂志    2019, 35 (6): 8-1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6.002
摘要295)   HTML13)    PDF(pc) (621KB)(282)    收藏

胡麻是我国重要的纤维和油料作物之一。基于1985-2015年的全国县域胡麻子生产数据,分析了我国胡麻种植面积、胡麻子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揭示了胡麻子生产的重心迁移轨迹和贡献率变化,同时评估了全国胡麻子生产优势度。结果发现,1985-2015年,胡麻子生产中20%的面积与产量集中于阴山以南地区、六盘山以东地区;我国胡麻种植面积、胡麻子产量重心分别向东南方向迁移了193和303km;我国胡麻子生产主导因素主要为面积,约占所有主导型之和的40%;我国胡麻子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以及综合优势区域均位于甘肃省。结果表明,全国胡麻种植规模趋于稳定、胡麻子单产不断上升以及胡麻子生产重心向南转移是我国胡麻子生产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主要受到政策鼓励、品种创新等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不同油葵种植方式对银北灌区盐碱地土壤温度、含水率和电导率的影响
樊丽琴,李磊,吴霞
作物杂志    2019, 35 (6): 127-13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6.020
摘要219)   HTML3)    PDF(pc) (624KB)(191)    收藏

为了探究油葵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土壤水、热、盐分布状况的影响,以平播(T1)为对照,开展了半膜平播(T2)、半膜平播+膜间覆秸秆(T3)、起垄沟播(T4)、起垄沟播+沟覆秸秆(T5)、垄膜沟播(T6)、垄膜沟播+沟覆秸秆(T7)等6种种植方式对油葵田土壤温度、水分和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种植方式均提高了早上7:00时5cm深度的土温,但油葵花期土壤增温效果明显弱于苗期,垄膜沟播种植方式更有利于减缓地 表5cm深度土温的剧烈变化。与对照相比,在油葵苗期,T7和T6的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6.30%和5.01%,20~40cm土层分别提高了6.00%和3.38%,在油葵开花期,土壤含水率较对照提高幅度有所降低。与播种前0~20cm土层土壤电导率相比,T6在苗期和开花期均有所下降,其中开花期下降了33.81%,T7在苗期略有增加,在开花期则略有下降,其他处理在苗期增加幅度较大。因此,在银北灌区油葵生产中,垄膜沟播是一种适宜的油葵种植方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基于向日葵DUS测试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代码分级
王永行,单飞彪,闫文芝,杜瑞霞,杨钦方,刘春晖,白立华
作物杂志    2019, 35 (5): 22-2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5.004
摘要195)   HTML6)    PDF(pc) (572KB)(258)    收藏

通过对来源于全国各地的253份向日葵种质资源进行相关、回归、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向日葵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提供参考;利用2倍标准差法对数量性状进行代码分级,并采用频次分析对代码分级的科学性进行探讨,为向日葵DUS测试[对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进行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栽培鉴定试验或室内分析测试]指南的修订提供依据。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叶片大小与叶长、叶宽,瘦果大小与瘦果长度、瘦果宽度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且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函数关系。通过性状代码分级和频次分析发现苞叶密度、舌状花密度、叶长、瘦果厚度分级比较少,且数据较为集中,不利于区分不同品种。瘦果长度、瘦果宽度、瘦果大小虽然分级较多,但不符合正态分布,表明代码分级不够科学合理。而主茎叶数、叶宽、叶片大小、花盘直径、株高这些性状数据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代码分级较为科学,便于区分不同品种。造成代码分级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同时也受品种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不同大豆材料的抗旱性鉴定及耐旱品种筛选
张永芳,钱肖娜,王润梅,史鹏清,杨荣
作物杂志    2019, 35 (5): 41-4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5.007
摘要349)   HTML13)    PDF(pc) (575KB)(549)    收藏

发掘、创新、筛选综合性状优良、具有抗旱潜力的大豆种质对于优良大豆品种的选育及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耐旱大豆品种晋豆21为对照,10份其他地区较耐旱优异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自然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条件下植株叶片的3个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及评价成熟期植株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表现,从而筛选出适宜晋北干旱地区种植的优异抗旱大豆品种。与正常灌水处理(对照)相比,自然干旱胁迫下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自然干旱胁迫处理比正常灌水处理叶绿素损失率为9.70%~44.93%,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长率0.98%~68.10%,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长率1.66%~58.72%。与耐旱品种晋豆21相比,绥农4、绥农14、合丰56这3份材料抗旱性较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山西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吕伟,韩俊梅,任果香,文飞,王若鹏,刘文萍
作物杂志    2019, 35 (5): 57-6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5.010
摘要221)   HTML6)    PDF(pc) (566KB)(213)    收藏

为了解山西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189份山西芝麻种质资源的10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9份山西芝麻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质量性状以主茎茸毛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5,以蒴果棱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63.88%;数量性状以节间长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9,以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47.66%;通过聚类分析,将189份山西芝麻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可作为选育八棱、高秆品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Ⅱ为矮秆、短节间特异材料,类群Ⅲ为高产选育目标材料,综合性状较好,可直接作为优异亲本加以利用,类群Ⅳ包含一批单花、高产特异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甘蓝型油菜对华北坝上冷凉环境的适应性
刘晓亚,张立峰,张继宗,石文宾,张培月
作物杂志    2019, 35 (5): 97-10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5.016
摘要193)   HTML2)    PDF(pc) (709KB)(213)    收藏

针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短季类经济作物缺乏,芥菜型油菜品质差、产量低等问题,于2017-2018年在农业农村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引种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62,以当地传统芥菜型油菜品种大黄为对照,监测了两品种的叶面积指数、角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和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等。结果表明,华油杂62较大黄生育期长约10d,平均叶面积指数高23.36%~36.73%;角果净光合速率不及大黄,N、P、K积累量高于大黄;干物质快速增长期延长21d,干物质积累潜值高46.86%;菜子产量较大黄高22.8%~54.0%。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的地理气候环境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具有替代区域传统芥菜型油菜的优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大豆抗病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刘念析,陈亮,厉志,刘宝泉,刘佳,衣志刚,董志敏,王曙明
作物杂志    2019, 35 (4): 10-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4.002
摘要426)   HTML21)    PDF(pc) (462KB)(426)    收藏

大豆(Glycine max L.)病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大豆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以SNP为代表的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使大豆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得以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2010年以来研究者们对大豆抗性基因的定位方法、抗病基因的定位、候选基因的筛选及鉴定等所取得的新进展,并结合当前大豆抗病分子标记的现状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探究相关抗病基因的功能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油菜高光效种质综合鉴选指标体系与方法
张耀文,侯君利,赵小光,关周博,李殿荣,田建华,董育红,王竹云
作物杂志    2019, 35 (4): 69-7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4.011
摘要169)   HTML3)    PDF(pc) (567KB)(310)    收藏

高光效种质是开展作物高光效育种的基础。在剖析油菜高光效种质筛选要求、面临困难、研究缺陷的基础上,针对油菜超高产育种目标和生产实际需求,构建出油菜高光效的综合筛选指标体系和方法,对油菜种质进行数量化综合评价,并开展定向选育和杂交改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获得一批油菜高光效种质,为利用“高光效+杂种优势”途径开展油菜高光效育种奠定了物质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喷施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冯学金,郭秀娟,杨建春,王利琴
作物杂志    2019, 35 (3): 155-15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3.025
摘要179)   HTML6)    PDF(pc) (426KB)(205)    收藏

以晋亚10号胡麻为试验材料,研究盛花期和青果期两次喷施不同剂量的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富硒胡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供试硒肥有机硒含量6g/L,共设置6个硒肥剂量,分别是1 500mL/hm 2(T1)、3 000mL/hm 2(T2)、4 500mL/hm 2(T3)、6 000mL/hm 2(T4)、7 500mL/hm 2(T5)和清水对照(T0)。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且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中的硒含量逐步增加,T5处理胡麻子粒中硒含量最高,达0.507mg/kg,是对照组胡麻含硒量的18.1倍。适量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产量,具体表现是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小,T4处理产量最高,达858.2kg/hm 2,比对照增产9.5%。结论喷施合适剂量的硒肥可以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和产量,且对胡麻品质影响较小。综合分析,以有机硒含量6g/L的硒肥在盛花期和青果期进行两次喷施,6 000mL/hm 2为胡麻叶面喷施硒肥的最佳施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不同灌溉方式对芝麻冠层结构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高桐梅,李丰,吴寅,魏利斌,王东勇,田媛,费高亮,卫双玲
作物杂志    2019, 35 (3): 162-16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3.027
摘要236)   HTML6)    PDF(pc) (526KB)(193)    收藏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芝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2018年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设置2个灌水模式(漫灌和滴灌)、选取2个基因型品种(郑太芝1号和郑黑芝1号)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与漫灌相比,滴灌条件下两品种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3.58%和8.40%,经济系数增加了4.25%和4.29%;(2)与漫灌相比,滴灌显著改善了芝麻的冠层结构,在盛花中期影响最大,两品种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分别增加了2.61%和5.50%,冠层透光率(LTRC)降低了13.43%和23.22%;(3)与漫灌相比,滴灌条件下两品种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叶绿素密度平均分别增加了3.60%和4.15%、2.99%和3.78%、8.24%和10.09%。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油菜及其近缘种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差异
范惠玲,白生文,朱雪峰,李振洲,秦明岗,何志军
作物杂志    2019, 35 (3): 178-18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3.030
摘要200)   HTML7)    PDF(pc) (473KB)(312)    收藏

为了明确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白芥和芸芥种子萌发期的耐盐碱性差异,分别采用0(CK)、0.4%、0.6%、0.8%、1.0%、1.2%和1.5%的NaCl溶液和0(CK)、0.1%、0.2%、0.3%、0.4%、0.5%和0.6%的NaHCO3溶液进行萌发期胁迫处理,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油菜及其近缘植物的平均发芽率依次为芥菜型油菜(71.7%)>甘蓝型油菜(64.0%)>白芥(62.4%)>白菜型油菜(48.4%)>芸芥(30.6%)。当NaCl的浓度为1.0%时,芥菜型油菜的发芽率最高,为91%,芸芥最低,仅有2%。不同浓度NaHCO3溶液胁迫下,5种植物的平均发芽率依次为白芥(85.3%)>甘蓝型油菜(84.3%)>白菜型油菜(59.1%)>芸芥(42.9%)>芥菜型油菜(34.3%)。当NaHCO3溶液浓度为0.4%时,白芥的发芽率最高,为95%,而芥菜型油菜最低,为0。综上,芥菜型油菜对NaCl胁迫的耐性最强,白菜型油菜和芸芥对NaCl胁迫的耐性差;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对NaHCO3胁迫的耐性强,而芥菜型油菜对NaHCO3胁迫的耐性较差。可见,在油菜种植区改良盐渍化土壤,中性盐渍化土壤最好选用芥菜型油菜,偏碱性盐渍化土壤可以选用白芥或甘蓝型油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利用SNP芯片解析油菜杂交种丰油10号的遗传基础
蔡东芳,张书芬,王建平,曹金华,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赵磊,王东国,朱家成
作物杂志    2019, 35 (3): 80-8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3.013
摘要222)   HTML7)    PDF(pc) (464KB)(431)    收藏

为解析高产稳产油菜品种丰油10号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利用油菜60K SNP芯片对丰油10号及包括其2个亲本在内的20份骨干亲本系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20份骨干亲本系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123~0.463,平均为0.348。丰油10号母本22A和父本P087-2间遗传距离为0.375,高于平均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将20份骨干亲本系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母本22A归在类群Ⅰ,父本P087-2归在类群Ⅳ。基因组比较发现杂交种丰油10号与母本22A的相似性比例为64.77%,与父本P087-2的相似性比例为62.89%,其中有30.78%的基因组杂合区段来源于双亲不同基因型间的组合。同时发现丰油10号与父母本在19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比例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该研究为后续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林春雨,梁晓宇,赵慧艳,王洋
作物杂志    2019, 35 (2): 78-8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11
摘要210)   HTML10)    PDF(pc) (1112KB)(338)    收藏

利用187对SSR标记对近25年(1992-2017)在黑龙江省栽培的202个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从试验材料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多态性位点808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位点4.42个;多态性位点最多的引物是satt703和satt311,均为10个;等位变异频率最高的引物是satt417和satt575,等位变异频率均为99.5%。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83~0.930,平均值为0.519。同一个育种单位育成的部分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群体结构、主坐标分析和NJ聚类将202个品种划分的结果是一致的,均为3个类群。类群中的部分材料血缘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龙葵杂10号向日葵染色体核型分析
丁海燕,汪春林,武燕,任国领,翟祖欢,马军
作物杂志    2019, 35 (2): 99-10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15
摘要258)   HTML3)    PDF(pc) (496KB)(283)    收藏

为了探索向日葵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制片技术,以向日葵龙葵杂10号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低温预处理向日葵根尖细胞对制片效果的影响;使用Photoshop和Excel软件辅助分析染色体图像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向日葵根尖细胞,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染色体制片用于核型分析,龙葵杂10号染色体数量为2n=34,核型公式为2n=34=30m+2sm+2M。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肖小军,吕伟生,余跑兰,郑伟,李亚贞,胡磊,肖富良,张绍文,黄天宝,肖国滨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03-10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16
摘要227)   HTML4)    PDF(pc) (663KB)(257)    收藏

为明确油-稻-稻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早稻的适宜施氮量,2017-2018年以超级常规早稻中嘉早17为材料,设置0、75、120、165、210kg/hm 2等5个施氮量,探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宜施氮量有利于早稻分蘖成穗,灌浆期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同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保持较多的每穗粒数,从而扩大总库容量。在施氮量为165kg/hm 2时早稻即可达到较高产量,同时维持较高的氮肥吸收利用率。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得出最佳施氮量,2017和2018两年分别为155.91、160.37kg/hm 2,产量潜力分别达8 241.17和8 387.32kg/hm 2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耦合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
代希茜,詹和明,崔兴洪,赵银月,单丹丹,张亮,王铁军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28-13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20
摘要264)   HTML5)    PDF(pc) (733KB)(353)    收藏

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著,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 2+147 013株/hm 2(A)、63 068株/hm 2+147 116株/hm 2(B)、64 059株/hm 2+145 077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 2+149 852株/hm 2(A)、61 499株/hm 2+151 807株/hm 2(B)、62 762株/hm 2+147 108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 2、经济产值≥24 000元/hm 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 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 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 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 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 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 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播期对川中丘陵区油菜倒伏性状的影响
杨泽鹏,陈红琳,郭娟,王昌桃,刘定辉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50-15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23
摘要198)   HTML3)    PDF(pc) (514KB)(266)    收藏

油菜机械化生产中,植株倒伏是影响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因素。为探讨不同播种期对川中丘陵区油菜倒伏性状的影响,以川油36和蓉油18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9月22日、9月29日、10月6日、10月13日和10月20日5个播期处理,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油菜生育期气象因子、倒伏性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播种期推迟,油菜生育期内的降水量、积温、日均最高气温、日均最低气温和日照时长均逐渐下降,生育期逐渐缩短,成熟期植株株高、分枝部位、根颈粗、茎秆粗降低,倒伏系数增加。油菜抗倒伏能力在9月22-29日播期处理之间最强。因此,川中丘陵区油菜的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轮作及农艺措施对减轻向日葵列当危害的影响
白雨,韩雪莹,董海洋,乌云苏都,李冰圳,陈贵林
作物杂志    2019, 35 (2): 192-19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30
摘要239)   HTML7)    PDF(pc) (535KB)(236)    收藏

向日葵列当对向日葵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向日葵生产中主要通过化学除草、选择抗性品种进行防除。通过合理轮作是减轻列当危害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选择轮作作物、其防除效果如何并不清晰。采用向日葵连作重茬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并进行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与燕麦、小麦和马铃薯轮作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向日葵列当寄生率,其中向日葵—燕麦—向日葵轮作对列当耗减最多,与对照组(向日葵连作)相比列当寄生率降低30%。向日葵—燕麦—向日葵—燕麦—向日葵、向日葵—小麦—向日葵—小麦—向日葵轮作列当寄生率均低于50%,两者差异不显著,而显著低于向日葵—马铃薯—向日葵—马铃薯—向日葵轮作处理。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向日葵的花盘直径与列当寄生数呈负相关,地膜覆盖对向日葵列当寄生影响不大。综合得出,燕麦是一种良好的向日葵列当诱捕作物,适合在内蒙古等食用向日葵主产区推广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丰油10号纯度的SSR鉴定
何俊平,张书芬,王建平,蔡东芳,曹金华,文雁成,胡坤,赵磊,王东国,朱家成
作物杂志    2019, 35 (1): 75-8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12
摘要268)   HTML5)    PDF(pc) (739KB)(171)    收藏

品种纯度影响品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是品种鉴定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建立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丰油10号的SSR标记纯度鉴定方法,以丰油10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SSR荧光标记与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的方法,在12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可用于丰油10号纯度鉴定的引物。2对SSR引物对丰油10号的纯度鉴定结果为85.64%,与田间表型纯度鉴定的结果87.18%相比,纯度值非常接近,说明筛选的SSR标记可用于丰油10号杂交种纯度鉴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关于提高大豆杂交结实率的研究
刘博,卫玲,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陈爱萍,任瑞兰
作物杂志    2019, 35 (1): 81-8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13
摘要320)   HTML11)    PDF(pc) (489KB)(269)    收藏

研究了5个母本、10个父本、11个杂交日期、59个杂交时间对大豆杂交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母本对杂交结实率影响显著,J4032、齐黄26作母本容易获得杂种后代;不同父本对杂交结实率影响极显著,Avery、G3005作父本容易获得杂种后代;不同杂交日期对杂交结实率影响极显著;不同时间杂交对杂交结实率影响不显著。影响大豆杂交结实率的因素多样而且复杂,需要后续更深入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深松对向日葵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胡树平,孟天天,赵卉,包海柱
作物杂志    2019, 35 (1): 116-12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1.019
摘要190)   HTML3)    PDF(pc) (577KB)(186)    收藏

为探索油用向日葵产量、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片衰老对深松的响应,2016-2017年,以油用向日葵T562为供试材料,测定了不同处理(深松45cm、深松30cm、浅旋15cm)不同生育时期向日葵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叶片SPAD值、产量构成和枯叶数。结果表明,深松处理的向日葵产量和Pn较浅旋有显著提高。开花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Pn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现蕾-初花阶段达到最大值;Pn值表现为深松45cm>深松30cm>浅旋15cm;不同层面叶片SPAD值表现为深松处理高于浅旋;下部叶片自初花至终花期,SPAD值呈下降趋势,以浅旋15cm处理的降幅最大,深松45cm处理的降幅最小。深松处理可以延缓向日葵叶片衰老进程,深松措施能够调节产量构成因素,整体表现为:单盘粒重、结实率、千粒重和子仁率随深松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深松处理对单盘粒重影响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子仁率,最终提高了子实产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