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5, 第4期: 13514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4.017
李喆豪1,2(), 姬米源2, 吕梦2, 明博2, 李少昆2, 张海艳1, 谢瑞芝2(
)
Li Zhehao1,2(), Ji Miyuan2, Lü Meng2, Ming Bo2, Li Shaokun2, Zhang Haiyan1, Xie Ruizhi2(
)
摘要: 为明确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根冠协调发育的影响,基于长期定位氮肥试验平台,设置4个氮素处理(N3:300 kg N/hm2;N2:225 kg N/hm2;N1:150 kg N/hm2;N0:0 kg N/hm2),2023-2024年以郑单958和先玉335 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玉米关键生育期根冠特征。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但N2与N3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N3、N2、N1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N0分别增加了106.5%~164.3%、87.4%~125.7%、71.8%~87.4%;根系干重峰值出现在吐丝后15 d左右,N3、N2、N1处理较N0处理分别增加了33.67%~49.67%、17.87%~21.89%、9.69%~18.38%。根冠比动态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出苗后45 d左右,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N2处理较N1、N0处理分别降低11.1%和25.7%,较N3处理增加4.1%。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投入影响玉米产量的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25 kg N/hm2时,增产效应趋于饱和。合理的氮肥运筹(中氮,N2)通过优化物质分配比例,协调根冠生长,在保障产量提升的同时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益,为玉米氮肥精准调控及可持续生产提供了依据。
[1] | 刘胜群, 宋凤斌, 王燕. 玉米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9(1):1-6. |
[2] | Li H B, Ma Q H, Li H G, et al. Root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to localized nutrient supply differ among crop species with contrasting root traits. Plant and Soil, 2014, 376(1/2):151-163. |
[3] | 杨升辉, 张延, 刘晶, 等. 超高产栽培氮肥运筹对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1(6):38-41. |
[4] | 赵久然, 王荣焕, 史洁慧, 等. 国内外玉米动态及展望. 作物杂志, 2008(5):5-9. |
[5] | 马星竹, 周宝库, 郝小雨, 等. 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7):27-31. |
[6] | 易镇邪, 王璞, 屠乃美. 夏播玉米根系分布与含氮量对氮肥类型与施氮量的响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1):91-98. |
[7] | 宋海星, 李生秀. 水、氮供应和土壤空间所引起的根系生理特性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10(1):6-11. |
[8] | 叶东靖. 春玉米对土壤供氮的反应及氮肥推荐指标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9] | Xu W J, Liu C W, Wang K R, et al. Adjusting maize plant density to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across a large longitudinal distance in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7, 212:126-134. |
[10] |
查燕, 武雪萍, 张会民, 等.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黑土土壤有机碳对农田基础地力提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23):4649-465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23.006 |
[11] |
刘月, 明博, 李姚姚, 等. 基于根冠协调发展的东北春玉米高产种植密度分析. 作物学报, 2023, 49(3):795-807.
doi: 10.3724/SP.J.1006.2023.23026 |
[12] | 孙波, 朱兆良, 牛栋. 农田长期生态过程的长期试验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壤, 2007(6):849-854. |
[13] |
Gastal F, Lemaire G. N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in crops: an agronomical and eco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2, 53(370):789-799.
doi: 10.1093/jexbot/53.370.789 pmid: 11912222 |
[14] | 关焱, 宇万太, 李建东. 长期施肥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04, 23(6):131-137. |
[15] | Yang S M, Li F M, Suo D R, et al. 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productivity and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Gansu oasi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6, 5(1):57-67. |
[16] | 冯广龙, 罗远培. 土壤水分与冬小麦根、冠功能均衡关系的模拟研究. 生态学报, 1999, 19(1):98-105. |
[17] | 陈晓远, 高志红, 罗远培. 植物根冠关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41(5):555-562. |
[18] | 高志红, 陈晓远, 罗远培.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冠平衡与生长稳定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3):540-548. |
[19] |
张馨月, 王寅, 陈健, 等. 水分和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根系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34-4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9.01.004 |
[20] | 周晓阳, 徐明岗, 周世伟, 等. 长期施肥下我国南方典型农田土壤的酸化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6):1615-1621. |
[21] | 王华杰. 氮肥运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氮代谢的影响.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7. |
[22] | 杨颖楠.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水力性质、冬小麦产量和农田水分平衡的影响.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 |
[1] | 王兴亚, 陈宇涵, 张孟雯, 孙琳琳, 陈利容, 郭玉秋, 龚魁杰. 不同时期施用脱落酸对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173180 |
[2] | 贺新春, 杜何为, 黄敏. 玉米ZmCaM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4): 1928 |
[3] | 吴凤婕, 侯楠, 齐翔鲲, 杨克军, 付健, 王玉凤. 不同施氮量对半干旱区糯玉米主要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267275 |
[4] | 史亚兴, 刘俊玲, 朱贵川, 赫忠友, 刘辉, 樊艳丽, 徐丽, 卢柏山, 赵久然, 骆美洁. du1新等位变异的克隆及其分子标记的开发[J]. 作物杂志, 2025, (4): 4148 |
[5] | 侯岳, 王红亮, 李杰, 李春杰, 陈范骏. 禾本科与豆科饲草作物间套作对饲草品质及氮素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5, (3): 110 |
[6] | 金梓浩, 赵文清, 王芳, 王威, 彭云玲, 常芳国. 三种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幼苗耐寒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25132 |
[7] | 王祎, 任永福, 张正鹏, 丁德芳, 张靖, 刘祎鸿, 孙多鑫, 陈光荣. 不同覆盖材料对河西灌区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49155 |
[8] | 侯楠, 吴凤婕, 齐翔鲲, 王玉凤, 杨克军, 付健. 不同施氮水平对黑土区糯玉米灌浆期碳代谢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78184 |
[9] | 李洪涛, 柴文波, 许瀚元, 李淑芬, 祝庆, 袁超, 王军. 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货架期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筛选[J]. 作物杂志, 2025, (3): 241248 |
[10] | 张正洁, 杨国华, 郭瑞红, 程凯华, 米兴旺, 刘飞. 采用DTOPSIS法和隶属函数法对西北春玉米区域试验的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5, (3): 7884 |
[11] | 任永福, 李嘉怡, 陈国鹏, 蒲甜, 陈虹, 王小春.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与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01108 |
[12] | 常宏兵, 王晨, 何美敬, 曹熙敏, 俞凤芳, 曹晓良, 宋炜, 吕爱枝. 基于SSR标记对69份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2): 4753 |
[13] | 李文跃, 于滔, 曹士亮, 马雪娜, 唐贵, 高利, 杨耿斌. 基于SNP芯片对96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2): 7478 |
[14] | 孙艳杰, 魏国才, 吴雨恒, 石运强, 邵勇, 刘英蕊, 南元涛, 张维耀. 利用SNP标记对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2): 1419 |
[15] | 储昭康, 王世济, 毕健健, 张林, 彭晨, 陈翔, 武文明. 江淮中部播期对夏玉米产量与灌浆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17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