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5, 第4期: 23123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4.029
李云1(), 王静1, 刘艳昆1, 赵光辉1(
), 郑敏娜2
Li Yun1(), Wang Jing1, Liu Yankun1, Zhao Guanghui1(
), Zheng Minna2
摘要: 茎秆倒伏是影响苦荞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降低倒伏对保障苦荞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大田条件下,以苦荞品种“川荞1号”为材料,研究在苦荞盛花期叶面喷施多效唑10(T1)、20(T2)、40(T3)、80(T4)、160 μg/mL(T5)对苦荞抗倒伏性、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的调节作用,清水处理(T0)为对照。结果表明,盛花期叶面喷施多效唑显著改变了苦荞植株主茎形态及产量性状,不同浓度喷施处理主茎节数、分枝数和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喷施一定浓度的多效唑对苦荞有增产作用。多效唑喷施能显著降低苦荞株高和茎秆重心高度,高浓度处理(T5)较T0处理分别降低27%和49%。同时,多效唑能抑制苦荞茎秆基部节间纵向生长,茎秆基部第2节间茎粗、秆壁厚、节间密度和充实度随喷施浓度的增大而增大,T4处理茎秆基部第2节间茎粗最大,茎长最小,T5处理茎秆抗折力最大,倒伏指数最小。株高、茎秆重心高度、基部第2节间茎粗及主茎节数与茎秆抗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基部第2节间茎长、茎壁厚、茎秆密度、茎秆充实度及抗折力与抗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茎秆抗倒伏指数与苦荞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而与主茎分枝数呈正相关关系。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浓度处理效果为T5>T0>T4>T2>T1>T3,在本试验条件下叶面喷施多效唑80 μg/mL时相关度为3.1127,在增产的同时可以有效增强苦荞的抗倒伏能力,是较适宜的防倒增产栽培措施。
[1] |
唐宇, 邵继荣, 周美亮. 中国荞麦属植物分类学的修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20(3):646-653.
doi: 10.13430/j.cnki.jpgr.20181210001 |
[2] | Ohnishi O. Search for the wild ancestor of buckwheat III. The wild ancestor of cultivated common buckwheat, and of tatary buckwheat. Economic Botany, 1998, 52(2):123-133. |
[3] | Tsuji K, Ohnishi O. Origin of cultivated tatary buckwheat (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 revealed by RAPD analyses.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00, 47(4):431-438. |
[4] | 何伟俊, 曾荣, 白永亮, 等. 苦荞麦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 2019(12):69-75. |
[5] | Tian X R, Weixie L Y, Wang S Y, et al. Effect of polylactic acid microplastics and lead on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uckwheat. Chemosphere, 2023, 337:139356. |
[6] | 杨武德, 郝晓玲, 杨玉. 荞麦光合产物分配规律及其与结实率关系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8):934-938. |
[7] | Hagiwara M, Izusawa H, Inoue N, et al. Varietal differences of shoot growth characters related to lodging in tartary buckwheat. Fagopyrum, 1999, 16:67-72. |
[8] | 杨利艳, 杨武德. 多效唑对荞麦生长、生理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5(4):328-330. |
[9] | 潘瑞炽. 植物生长延缓剂的生化效应.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6, 32(3):161-168. |
[10] | 高芳. 喷施多效唑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29):77-78. |
[11] | 耿小丽, 武慧娟, 付萍, 等. 叶面喷施多效唑、矮壮素、缩节胺对燕麦抗倒伏性和种子产量的调节作用. 草业科学, 2023, 40(9):2340-2347. |
[12] | 邵玺文, 牟金猛, 杨志鑫, 等. 多效唑施用方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3, 54(1):1-9. |
[13] | 马瑞琦, 亓振, 常旭虹, 等. 化控剂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调节效应. 作物杂志, 2018(1):133-140. |
[14] |
刘星贝, 吴东倩, 汪灿, 等. 喷施烯效唑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24):4903-491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24.005 |
[15] | 董扬. 多效唑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天津农林科技, 2023(1):14-16,30. |
[16] | 李志华, 穆婷婷, 杨金慧, 等. 多效唑和矮壮素对糜子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23, 51(10):1219-1225. |
[17] |
聂萌恩, 柳青山, 白文斌, 等. 喷施多效唑对谷子农艺性状及抗倒伏力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3):35-4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60097 |
[18] | 陈秋静, 杨招娣, 王仕玉, 等.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藜麦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11):42-48. |
[19] | 宗兴梅, 李双情, 杨尚琼, 等.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大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6, 33(2):54-55. |
[20] | 陈晓光, 王振林, 彭佃亮, 等. 种植密度与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6):1465-1470. |
[21] | 黄胜东, 姚金保, 姚国才, 等. 多效唑拌种对小麦形态及增产效应探讨. 江苏农业科学, 2001(2):16-18 |
[22] | Crook M J, Ennos A R. The effect of nitrogen and growth regulators on stem and root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lodging in two cultivars of winter whea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1995, 46(8):931-938. |
[23] | 杨明君, 杨媛, 杨芳, 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苦荞麦上的利用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11(5):49-50. |
[24] | 常庆涛, 张新江, 管云霞. 多效唑对荞麦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上海农业科技, 2002(2):93-94. |
[25] | 徐芹, 贾赵东, 刘金根. 施用多效唑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耕作与栽培, 2006(4):22-23. |
[26] | 刘刚, 赵桂琴. 灰色系统理论在燕麦抗倒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草业科学, 2006, 23(10):23-27. |
[27] | 陈新军, 戚存扣, 浦惠明, 等. 甘蓝型油菜抗倒性评价及抗倒性与株型结构的关系.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 29(1):54-57,62. |
[28] | 张立明. 多效唑防止小麦倒伏的机理研究. 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 北京: 中国园艺学会, 1993. |
[29] |
高翔, 郝志萍, 吕慧卿, 等. 荞麦抗倒性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3):6-1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10108 |
[30] | 姜龙, 曲金玲, 孙国宏, 等. 矮壮素、烯效唑和多效唑对水稻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林副特产, 2018(2):10-13,18. |
[31] | 陈一酉, 汪军成, 姚立蓉, 等. 2种生长延缓剂对青稞抗倒伏、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 36(5):24-31. |
[32] | 王耀, 孙小娟, 方子森. 多效唑叶喷施对胡麻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 2018, 7(3):338-348. |
[33] | 鱼冰星, 王宏富, 王振华, 等. 多效唑对谷子茎秆特征及抗倒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8):37-44. |
[1] | 王生态, 赵宝勰, 杜世坤, 李雨阳, 俞华林, 李榕鑫. 中度盐碱地胡麻耐盐性鉴定及品种筛选[J]. 作物杂志, 2025, (4): 111117 |
[2] | 李秀诗, 李英桃, 付瑜华, 罗仁山, 李守岭, 尚昆, 朱加保, 於春. 不同生态条件对薏苡品种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157163 |
[3] | 王兴亚, 陈宇涵, 张孟雯, 孙琳琳, 陈利容, 郭玉秋, 龚魁杰. 不同时期施用脱落酸对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173180 |
[4] | 周琦, 张靖, 王振龙, 施志国, 邓超超, 常浩, 柳洋, 周彦芳. 绿肥还田和减量施氮对甘肃河西灌区土壤质量及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188196 |
[5] | 严定伟, 杨建新, 郭杰, 梁一凡, 罗菲, 付光明, 李军正, 常剑波, 张玉林, 姬小明. 不同保水剂对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197205 |
[6] | 董扬, 闫锋, 赵富阳, 侯晓敏, 李清泉, 李青超, 刘悦, 兰英, 杨慧莹, 王冰雪, 徐妍. 不同除草剂喷施方案对谷子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238244 |
[7] | 雒兴刚, 万海元, 安丽蓉, 李永海, 雒兴玉, 张学凯, 梁维云, 朱建强. 垄作条播下春小麦不同品种与施氮量对边行效应、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251258 |
[8] | 吴凤婕, 侯楠, 齐翔鲲, 杨克军, 付健, 王玉凤. 不同施氮量对半干旱区糯玉米主要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267275 |
[9] | 王志刚, 刘强, 王谨, 巩敬锦, 姚群英. 未来气象条件下旱地春小麦产量及生物量对施氮量和播期变化的响应模拟[J]. 作物杂志, 2025, (4): 276282 |
[10] | 贺云霞, 马建辉, 张黛静, 刘东华, 晁晓燕, 陈慧平, 李春喜. 不同氮肥增效剂对减少豫北麦田气态氮损失及其增产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 2025, (3): 108115 |
[11] | 王祎, 任永福, 张正鹏, 丁德芳, 张靖, 刘祎鸿, 孙多鑫, 陈光荣. 不同覆盖材料对河西灌区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49155 |
[12] | 曹正男, 赵振东, 胡博, 于涵, 宁晓海, 赵泽强, 曹立勇. 氮肥与促腐菌肥配施对寒地水稻秸秆还田腐解效果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72177 |
[13] | 侯楠, 吴凤婕, 齐翔鲲, 王玉凤, 杨克军, 付健. 不同施氮水平对黑土区糯玉米灌浆期碳代谢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78184 |
[14] | 朱金籴, 朱学刚, 杜文青, 邱拓宇, 赵新彬.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设施番茄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85189 |
[15] | 李虎, 黄秋要, 吴子帅, 刘广林, 陈传华, 罗群昌, 朱其南.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优质常规稻桂育12产量和米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95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