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9, 第6期: 15616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6.025
王艳青1,李勇军1,李春花1,卢文洁1,孙道旺1,尹桂芳1,洪波2,王莉花1
Wang Yanqing1,Li Yongjun1,Li Chunhua1,Lu Wenjie1,Sun Daowang1,Yin Guifang1,Hong Bo2,Wang Lihua1
摘要:
为探究藜麦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对10个藜麦新品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分枝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与藜麦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7个农艺性状可以解释51.60%藜麦单株产量的变异,株高(X2)和茎粗(X3)可以解释48.20%藜麦单株产量的变异,最优回归方程为Y=-102.340+1.040X2+3.257X3;株高和茎粗对藜麦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因此,在适宜种植密度基础上,将适当提高株高和茎粗作为云南昆明及周边地区高产藜麦选育的方向。
[1] | 阿图尔·博汗格瓦, 希尔皮·斯利瓦斯塔瓦 . 藜麦生产与应用. 任贵兴, 叶全宝,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
[2] | K. 墨菲, J. 马坦吉翰 . 藜麦研究进展和可持续生产. 任贵兴,赵刚,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 |
[3] | 崔宏亮, 刑宝, 姚庆 , 等. 新疆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作物杂志,2019(1):32-37. |
[4] | 胡一波, 杨修仕, 陆平 , 等. 中国北部藜麦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17,43(3):464-470. |
[5] |
魏爱春, 杨修仕, 么杨 , 等. 藜麦营养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15,36(15):272-276.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515050 |
[6] | 彭识, 李朝凤, 王灿星 , 等. 丽江优质藜麦栽培技术. 中国农技推广, 2018,34(12):44-45. |
[7] | 余菊, 郑宏刚, 文杰 , 等. 云南省不同海拔梯度耕地自然质量等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14,21(4):224-228. |
[8] | 宋娇, 姚有华, 刘洋 , 等. 6个藜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青海大学学报, 2017,35(6):6-10. |
[9] | 王艳青, 李春花, 卢文洁 , 等. 135份国外藜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19(5):887-894. |
[10] | 黄杰, 刘文瑜, 吕玮 , 等. 38份藜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2018(12):72-75. |
[11] |
Bhargava A, Shukla S, Ohri D .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various morphological and quality traits in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7,101(1):104-116.
doi: 10.1016/j.fcr.2006.10.001 |
[12] |
Bhargava A, Shukla S, Rajan S ,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for morphological and quality traits in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germplasm.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07,54(1):167-173.
doi: 10.1007/s10722-005-3011-0 |
[13] |
Bertero H D, Ruiz R A . Determination of seed number in sea level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cultivars. European Journal Agronomy, 2008,28(3):186-194.
doi: 10.1016/j.eja.2007.07.002 |
[14] | 陈庆富 . 生物统计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
[15] | 杜家菊, 陈志伟 .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 生物学通报, 2010,45(2):4-6. |
[16] | 宋小园, 朱仲元, 刘艳伟 , 等. 通径分析在SPSS逐步线性回归中的实现. 干旱区研究, 2016,33(1):108-113. |
[17] | 王官, 刘璋, 薛丁丁 , 等. 绿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5(8):12-16. |
[18] | 王鹏, 陈寅初, 李万云 , 等. 抗列当向日葵品种(系)植物学性状对产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作物杂志,2016(1):38-45. |
[19] | 郑本川, 李浩杰, 崔成 , 等. 甘白远缘杂交新材料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5(9):22-27. |
[20] |
庞春花, 张紫薇, 张永清 . 水磷耦合对藜麦根系生长、生物量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7,50(21):4107-411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21.005 |
[21] | 马伟宝, 彭励, 李海洋 , 等. 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中国现代中药, 2017,19(11):1612-1614,1630. |
[22] | 代梦媛, 李文昌, 高梅 , 等. 藜麦品种冬春季试种初报. 云南农业,2017(10):50-52. |
[23] | 东川反季藜麦试种成功. 农村百事通,2019(12):26. |
[24] | 任永峰, 梅丽, 杨亚东 , 等. 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26(5):643-656. |
[1] | 曹廷杰,张玉娥,胡卫国,杨剑,赵虹,王西成,周艳杰,赵群友,李会群. 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品种(系)中3个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9, (6): 1419 |
[2] | 张婷,逯腊虎,杨斌,袁凯,张伟,史晓芳. 黄淮麦区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6): 2026 |
[3] |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吴子帅,黄秋要,罗群昌.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桂育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99103 |
[4] | 刘兴叶,邢宝龙,吴瑞香,王桂梅,刘飞. 晋北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6975 |
[5] | 李晶,南铭. 俄罗斯和乌克兰引进冬小麦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5): 914 |
[6] | 高杰,李青风,李晓荣,封广才,彭秋. 贵州省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4): 1723 |
[7] | 王小明,廖政达,何奕响,孙晓波,韦增林,韦喜,苏喜德. 糖料蔗等价配方施肥农艺及品质性状比较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4): 191195 |
[8] | 穆云森,温晓蕾,杨燕萍,刘欣欣,郭娟,崔敬,宋楠,左学丽,车永和. 新疆杂草黑麦基本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4): 4248 |
[9] | 曲志华,白苇,张丽丽,李峰,胡杨,乔海明. 170份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4): 7783 |
[10] | 张自强,王良,白晨,张惠忠,李晓东,付增娟,赵尚敏,鄂圆圆,张辉,张必周. 104份甜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3): 2936 |
[11] | 谭秦亮,朱鹏锦,程琴,李佳慧,吕平,庞新华,周全光. 不同甘蔗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比较[J]. 作物杂志, 2019, (3): 4954 |
[12] | 任洪雷,李春霞,龚士琛,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杨剑飞. 利用SPSS实现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3): 8690 |
[13] | 付颖,沈轶男,刘艳春,柴晓娇,王显瑞,白晓雷,李书田. 不同春谷品种支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指标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2): 9093 |
[14] | 崔宏亮,邢宝,姚庆,张琴萍,杨修仕,么杨,任贵兴,秦培友. 新疆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1): 3237 |
[15] | 王小明,李大成,廖政达,甘远初,陈辉袖,苏喜德,韦增林. 糖料蔗新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J]. 作物杂志, 2019, (1): 50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