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6期: 10911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15
刘莹1(), 李洁2, 赵凌霄1, 李春喜1, 姜丽娜1, 张黛静1, 马建辉1()
Liu Ying1(), Li Jie2, Zhao Lingxiao1, Li Chunxi1, Jiang Lina1, Zhang Daijing1, Ma Jianhui1()
摘要:
由于长期受到流水冲击,黄河故道区域农田以中低产田为主,因此本区域农田质量提升成为黄河中下游平原绿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河南濮阳清丰地区秸秆还田方式的基础上,选取黄河故道区域广泛种植的小麦、玉米和花生三大主要农作物,于2009年进行4种种植模式长期定位试验: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和单季花生,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全部还田,花生秸秆不还田,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量越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越多,小麦-花生、小麦-玉米-小麦-花生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且其土壤含水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上层土壤容重有所降低,显著改善了土壤砂质化,提升了土壤的蓄水能力;秸秆还田量较大的种植模式的养分保持能力明显提高,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种植模式响应结果为,花生可以显著提升微生物丰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种植作物类型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小麦-玉米-小麦-花生种植模式较为适宜濮阳清丰黄河故道区域,有利于土壤改良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 张义丰, 宁远. 黄河故道的开发利用与发展前景. 地理科学进展, 1997(1):40-46. |
[2] | 张天义, 薄志新. 构筑区域农业现代化平台——对河南省黄河故道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分析和建议. 中国土地, 2003(4):40-42. |
[3] | 陈丹梅, 陈晓明, 梁永江. 轮作对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5,24(12):56-65. |
[4] | 牛倩云, 韩彦莎, 徐丽霞, 等. 作物轮作对谷田土壤理化性质及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37(12):2802-2809. |
[5] |
Philipp G, Jan R, Anna J, 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different crop rotations in terms of soil compac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6,181:54-63.
pmid: 27315601 |
[6] | 宋丽萍, 罗珠珠, 李玲玲, 等. 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作物轮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5,24(7):12-20. |
[7] | 牛小霞, 牛俊义. 不同轮作制度对定西地区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35(4):223-229. |
[8] | 侯占领, 苗小红, 牛银霞. 不同轮作制度下的土壤培肥施肥技术集成模式探讨. 安徽农学通报, 2012,18(7):116-117. |
[9] | Wang J Z, Wang X J, Xu M G, et al. Crop yield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after long-term straw return to soil in China.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15,102:371-381. |
[10] | 王永洁, 史健峰, 崔虎, 等.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科技通报, 2019,35(7):97-103. |
[11] | 顾美英, 徐万里, 茆军, 等. 新疆绿洲农田不同连作年限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生态学报, 2012,32(10):3031-3040. |
[12] | 张立成, 邵继海, 林毅青, 等. 稻-稻-油菜轮作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7,26(2):204-210. |
[13] | 吴宏亮, 康建宏, 陈阜, 等. 不同轮作模式对砂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21(6):674-680. |
[14] | 张晓晓, 安美君, 吴凤芝. 不同生态条件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7(3):101-108. |
[15] |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 |
[16] | 武天云, Schoenau J J, 李凤民, 等. 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2004(4):717-722. |
[17] | 张亚丽, 吕家珑, 金继运, 等. 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及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18(2):307-314. |
[18] | 李玮, 乔玉强, 陈欢, 等.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4,34(17):5052-5061. |
[19] | 庄恒扬, 刘世平, 沈新平, 等. 长期少免耕对稻麦产量及土壤有机质与容重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1999(4):41-46. |
[20] | 付国占, 李潮海, 王俊忠, 等.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05(1):52-56. |
[21] | 路文涛, 贾志宽, 高飞, 等.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30(1):93-99. |
[22] | 徐蒋来, 胡乃娟, 张政文, 等. 连续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土壤, 2016,48(1):71-75. |
[23] | 高日平, 赵思华, 高宇, 等. 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2019,47(4):52-56. |
[24] | 史云峰, 周娜娜, 黎明, 等.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瓜菜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24(5):76-80. |
[25] | 刘兰清, 杨晨璐, 王维钰, 等. 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7,32(6):213-221. |
[26] | 龚万涛, 何瑞银, 马建永, 等.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2(8):1737-1739,1744. |
[27] | 任豫霜, 朱丹, 姜伟, 等. 酸性土壤中接种耐酸根瘤菌对豆科植物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23(4):1077-1088. |
[28] |
Roller C, Wagner M, Amann R, et al. In situ probing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with high DNA G+C content using 23S rRNA-targeted oligonucleotides. Microbiology, 1994,140:2849-2858.
pmid: 8000548 |
[1] | 杨静, 高亮, 朱毅. 稻鸭共作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0, (3): 16 |
[2] | 陈娟, 贺锦红, 刘吉利, 康建宏, 吴娜. 半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69176 |
[3] | 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武爱莲,白文斌,王立革,郭珺,韩雄,柳青山. 不同种植模式对高粱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66172 |
[4] | 毛丽萍,巫东堂,郭伟民,任君. 芦笋种植对冷凉沙化区土壤改良的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 2019, (1): 180185 |
[5] | 贾有余,任永峰,高宇,赵沛义,尹秀兰,李彬,蒙美丽. 内蒙古阴山北麓区不同土壤改良剂施用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 2017, (2): 130134 |
[6] | 王晓娟, 杜太生, 纪莎莎, 等. 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对大豆耗水动态、养分吸收和水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2): 129133 |
[7] | 赵哲, 丁伟, 马有志, 李新海, 王振华, 李文滨. 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2, (4): 6264 |
[8] | 刘小明, 雍太文, 廖敦平, 等. 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2, (2): 8488 |
[9] | 任丽, 谷建中, 范君龙, 金建猛, 蔡君玲, 李阳, 苗建利. 不同种植模式和贮存时间对花生O/L值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0, (6): 6768 |
[10] | 王高勤, 冒建宏. 鲜食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演变及高效种植模式[J]. 作物杂志, 2010, (6): 113115 |
[11] | 何建清, 罗春华. 杂交水稻制种—荞麦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09, (6): 7577 |
[12] | 宋慧欣, 付铁梅, 马春香, 等. 京郊优质玉米高效种植技术[J]. 作物杂志, 2005, (6): 6062 |
[13] | 李瑞玲. 蒜苗/马铃薯—谷子—油菜四种四收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05, (4): 5959 |
[14] | 黄瑞芳, 黄万松. 烤烟—水稻—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的关键措施[J]. 作物杂志, 2005, (2): 5253 |
[15] | 郗福平, 许成军. 水稻麦棵套种轻型高效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 2005, (2): 55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