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5, 第1期: 21421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1.027
所属专题: 水稻专题
张宝龙1(), 何军1,2(
), 张艺1, 汤驰3, 张宏涛3, 廖薇1, 李飞4
Zhang Baolong1(), He Jun1,2(
), Zhang Yi1, Tang Chi3, Zhang Hongtao3, Liao Wei1, Li Fei4
摘要:
为探究缓释肥对水稻的增产潜力,2020年在湖北漳河灌区选取常规稻品种(钻两优超占)和超级稻品种(Y两优957)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常规肥和缓释肥的处理,开展了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对超级稻和常规稻的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净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超级稻+缓释肥”处理产量最高,为8644.44 kg/hm2。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是缓释肥作用下超级稻增产的主要原因,而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是缓释肥作用下常规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施用缓释肥可以使水稻在中后生育期有更好的干物质积累优势,增加了水稻分蘖后期至乳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为水稻高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1] | 李世发, 刘元英, 范立春, 等. 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大学学报, 2008, 161(7):38-43. |
[2] |
Liu X D, Chen L Y, Hua Z L, et al. Comparing ammonia volatilization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s in paddy fields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0, 27(8):8386- 8394.
doi: 10.1007/s11356-019-07536-2 pmid: 31900785 |
[3] | Shojl S, Delgado J A, Mosier A, et al. Use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 and nitrification inhibitors to increas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to conserve air and water quality.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01, 32(7/8):1051-1070. |
[4] | 何军, 何天楷, 张宇航, 等. 不同水肥处理水稻氮磷吸收利用及产量试验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20, 39(6):67-72. |
[5] | 杨阳, 刘灿华, 葛树春, 等. 减量配施新型基质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47(3):442-447. |
[6] | 徐培智, 解开治, 卢钰升, 等. 超级稻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41(14):1-3,19. |
[7] |
胡柯鑫, 谢宜, 董春华, 等. 超级稻晚稻‘5优103’不同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7):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80093 |
[8] | 钱银飞, 邵彩虹, 邱才飞, 等. 包膜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5):27-32. |
[9] | 梁健, 吕修涛, 冯宇鹏, 等. 我国超级稻发展现状及建议. 中国稻米, 2020, 26(3):1-4. |
[10] | 科技教育司.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19年超级稻确认品种的通知: 农办科[2019]12号. (2019-03-26)[2023-06-07].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KJJYS/201904/t20190410_617 8517.htm. |
[11] | Wu Q, Wang Y H, Ding Y F,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low-and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on rice yield.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1, 20(6):1503-1514. |
[12] |
周洁宇, 何军, 李杜白, 等. 不同栽培方式下缓释肥施用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22, 28(3):92-9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8 |
[13] | 王爽, 张平, 龚明强, 等.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产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22):155-157,160. |
[14] | 田小海, 马国辉, 杨令芝, 等. 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稻后期生长与生理功能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10, 25(5):64-69. |
[15] | 朱发林, 邓启云, 周萍, 等. Y两优957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耕作与栽培, 2018(6):55-56. |
[16] | Ding W C, Xu X P, He P, et al. Improving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through alternative fertilization options for rice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8, 227:11-18. |
[17] | 陈恺林, 刘功朋, 张玉烛, 等.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及其植株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26(4):1-5. |
[18] |
胡丹丹, 范呈根, 洪欠欠, 等. 养分条件下缓/控释肥料替代部分速效化肥对中稻生产效益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8, 24(1):16-1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1.004 |
[19] | Deng F, Wang L, Ren W J, et al. Optimized nitrogen managements and polyaspartic acid urea improved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yield of indica hybrid rice.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15, 145:1-9. |
[20] | 杨惠杰, 杨仁崔, 李义珍, 等.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00, 25(3):1-8. |
[21] | 夏冰, 赵杨, 魏颖娟, 等. 不同种植地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特点. 作物研究, 2015, 29(5):457-462. |
[22] | 张小翠, 戴其根, 胡星星, 等. 不同质地土壤下缓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2, 38(8):1494-1503. |
[23] |
王佰成, 孟祥海. 牡丹江地区超级稻物质生产特性的研究. 中国稻米, 2021, 27(6):80-8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6.016 |
[24] | 杨惠杰, 李义珍, 杨仁崔, 等.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33(4):26-31. |
[25] | 朱庆森, 张祖建, 杨建昌, 等. 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源库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3):52-59. |
[26] | 杨建昌, 张文虎, 王志琴, 等. 水稻新株型与粳/籼杂种源库特征物质运转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5):511-518. |
[1] | 任永福, 李嘉怡, 陈国鹏, 蒲甜, 陈虹, 王小春.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与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01108 |
[2] | 田文强, 王泓懿, 聂凌帆, 孙刚刚, 张君, 张强斌, 于姗, 李家豪, 张金汕, 石书兵. 播期和播量对超晚播小麦群体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15122 |
[3] | 姬景红, 刘双全, 马星竹, 郝小雨, 郑雨, 赵月, 王晓军, 匡恩俊. 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49154 |
[4] | 张纪利, 何敬浩, 韦建玉, 黄崇峻, 王维, 蔡一霞. 微生物菌剂配施时期对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酶活性及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62171 |
[5] | 金丹丹, 隋世江, 陈玥, 李波, 曲航, 宫亮. 秸秆还田下氮肥减量对辽河平原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72179 |
[6] | 李云霞, 杨佳蒴, 李洋洋, 向世鹏, 余金龙, 李斌, 郑维威, 刘璐. 不同移栽期对烟稻轮作烟区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222227 |
[7] | 李俊志, 窦爽, 王晓东, 张蒙, 肖继兵. 不同间作模式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234240 |
[8] | 赵玲玲, 李桂芳, 程楚, 郑铭洁, 胡敏, 朱剑锋, 沈阿衣, 沈阿呷, 王俊珍, 邵美红. 浙江省荞麦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 作物杂志, 2025, (2): 8692 |
[9] | 罗健科, 张克厚, 王泽宇, 张平珍, 南铭. 18个燕麦品种(系)在白银市沿黄河灌区的生产性能研究[J]. 作物杂志, 2025, (2): 93100 |
[10] | 龙卫华, 咸志慧, 张正, 阿里别里根·哈孜太, 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 浦惠明, 胡茂龙. 长江下游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油菜品系在新疆伊犁河谷的适应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1): 111116 |
[11] | 储昭康, 王世济, 毕健健, 张林, 彭晨, 陈翔, 武文明. 江淮中部播期对夏玉米产量与灌浆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17122 |
[12] | 张楷楷, 赵德明, 马菊花, 白鹏军, 马鹏, 陈蕙, 徐文杰, 黄彩霞, 刘众宇. 垄沟秸秆覆盖对旱作马铃薯土壤水热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39146 |
[13] | 胡聪聪, 李红宇, 孙显龙, 王童, 赵海成, 范名宇, 张巩亮.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47154 |
[14] | 吕树立, 丁芳, 郑东方. 芝麻蒴果光合特性及产量与品质对不同化学催熟剂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5, (1): 155161 |
[15] | 周苗苗, 何瑞通, 李兰, 王红鑫, 彭浩源, 张玉博, 张丹, 王进斌, 罗新宁, 祁炳琴. 高密度种植下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621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