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5, 第2期: 475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2.007
常宏兵1(), 王晨1, 何美敬1, 曹熙敏1, 俞凤芳1, 曹晓良1, 宋炜2(
), 吕爱枝1(
)
Chang Hongbing1(), Wang Chen1, He Meijing1, Cao Ximin1, Yu Fengfang1, Cao Xiaoliang1, Song Wei2(
), Lü Aizhi1(
)
摘要:
为了拓宽河北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加快优异种质的开发与利用,利用SSR标记对39个自交系和30个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2个多态性SSR标记共扩增出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扩增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8.75%。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香农信息指数、期望杂合度和PIC值分别为1.40、0.31、0.20和0.27。玉米群体的遗传距离介于0.103~0.844,自交系与河北省及北京市的品种基因交流最为密切,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较小,分别为0.140和0.155,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划为5个类群,自交系被明显区分开;东北三省、甘肃省及部分河北省与北京市的品种被聚为一类,且大部分品种育成地农作物为一年一熟,8个早熟品种紧密接近,说明SSR标记可以一定程度上区分出种质类型。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且纯度较高,可以进一步选育利用。
[1] | 高峰, 王剑. 我国玉米产业安全态势演进及展望. 农业经济, 2023(10):14-16. |
[2] | 仇焕广, 李新海, 余嘉玲.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农业经济问题, 2021(7):4-16. |
[3] | 李婷婷, 李文娟. 我国玉米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42(2):87-95. |
[4] | 李国平, 吴孔明. 中国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商业化策略.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49(1):17-32. |
[5] | 柳茜, 孙启忠, 徐丽君, 等. 6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比较. 中国奶牛, 2019(2):50-53. |
[6] | 徐玉鹏. 7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品质比较.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6):12-13,36. |
[7] | 杨扬, 仇律雯, 田红丽, 等. 308个糯玉米审定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23(1):169-176. |
[8] | 陈艳, 吕秉儒, 王路勇. 基于SSR标记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研究, 2021, 35(5):538-543. |
[9] | 蔡一鸣, 蒋双丰, 毛光志.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41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0):54-60. |
[10] | 王凤格, 田红丽, 易红梅, 等. 植物品种DNA指纹鉴定原理及其鉴定方案.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16(14):4756-4766. |
[11] | 王凤格, 杨扬, 易红梅, 等. 中国玉米审定品种标准SSR指纹库的构建.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1-14. |
[12] | 樊文强, 盖红梅, 孙鑫, 等. SSR数据格式转换软件DataFormater.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14(1):265-270. |
[13] | 李亚玲, 韩国民, 何沙娥, 等. 基于DNA分子标记数据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新策略. 生物信息学, 2008(4):168-170. |
[14] | 葛大朋, 任媛, 赵俊, 等. 西藏石榴野生群体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6(3):127-133. |
[15] | 李大宇, 殷倩茜, 侯宁, 等. 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不同生态地理分布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09, 40(4):460-469. |
[16] | 冯夏莲, 何承忠, 张志毅, 等.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概述.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 26(1):69-74,79. |
[17] | 张乐超, 刘月琴, 段春辉, 等. 7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0, 36(6):183-190. |
[18] | 巴爱丽, 杨靖, 贾菲芸, 等.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高多态SSR引物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59(6):1373-1383. |
[19] | 王月影, 范保杰, 曹志敏, 等. 利用EST-SSR标记分析绿豆农家种及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作物杂志, 2024(1):73-79. |
[20] | 杨亚桐, 董安忆, 刘松涛, 等.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糯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2):83-86. |
[21] | 段梦冉, 刘丰泽, 葛建镕, 等. 吉林省主推玉米品种的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 作物杂志, 2022(5):34-41. |
[22] | 李松, 施德林, 董云武, 等.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35个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3, 38(5):732-738. |
[23] | 许乃银, 金石桥, 晋芳, 等. 基于SNP标记的小麦品种遗传相似度及其检测准确度分析. 作物学报, 2024, 50(4):887-896. |
[24] | 刘海忠, 宋炜, 王宝强, 等. 120份欧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4):676-684. |
[1] | 任永福, 李嘉怡, 陈国鹏, 蒲甜, 陈虹, 王小春.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与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01108 |
[2] | 李文跃, 于滔, 曹士亮, 马雪娜, 唐贵, 高利, 杨耿斌. 基于SNP芯片对96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2): 7478 |
[3] | 江慧, 钟巧芳, 殷富有, 李金璐, 刘丽, 张云, 王波, 蒋聪, 程在全, 张慧, 肖素勤. 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和多组学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5, (2): 18 |
[4] | 孙艳杰, 魏国才, 吴雨恒, 石运强, 邵勇, 刘英蕊, 南元涛, 张维耀. 利用SNP标记对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2): 1419 |
[5] | 卢晶, 余波, 江谧, 彭镰心, 任远航, 吴琪. 58份青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5, (2): 2028 |
[6] | 储昭康, 王世济, 毕健健, 张林, 彭晨, 陈翔, 武文明. 江淮中部播期对夏玉米产量与灌浆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17122 |
[7] | 周苗苗, 何瑞通, 李兰, 王红鑫, 彭浩源, 张玉博, 张丹, 王进斌, 罗新宁, 祁炳琴. 高密度种植下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162169 |
[8] | 马俊美, 窦敏, 刘弟, 杨秀华, 杨勇, 年夫照, 刘雅婷, 李永忠. 烤烟与玉米间作种植对根际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227234 |
[9] | 颜群翔, 庞玉辉, 洪壮壮, 毕俊鸽, 王春平. 141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特异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5, (1): 2634 |
[10] | 姚陆铭, 袁娟, 马晓红, 王彪. 基于表型性状及SSR标记的扁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1): 3545 |
[11] | 张杰, 贾冰, 程瑞宝, 杨薇, 刘影, 张立媛, 温雅辉, 董春浩, 王振普, 琦明玉, 张清艳, 赵敏, 李志光. 东北平原生态区糜子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1): 7682 |
[12] | 李泽松, 肖珊珊, 张翼飞, 李桂彬, 陆雨欣, 刘海晨, 陈忠旭. 不同熟期品种间作对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性能和粒重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99110 |
[13] | 程生煜, 杨彩红, 崔文强, 姜晓敏. 不同耕种模式对玉米叶片生理及结构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6): 103112 |
[14] | 李斐, 边少锋, 徐晨, 赵洪祥, 宋杭霖, 王芙臣, 庄妍. 坡耕地垄侧栽培对玉米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6): 120125 |
[15] | 张金鑫, 葛均筑, 李从锋, 周宝元. 黄淮海平原夏玉米生长季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J]. 作物杂志, 2024, (6): 1621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