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1期: 17918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1.029
Chen Zongpei,Xue Jiaxin,Li Ben,Wang Guiyan()
摘要:
适宜密度及行株距配置可构建合理的玉米群体和冠层结构,提高光合效率,系统分析玉米光合特性及冠层微环境对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机制,为华北平原玉米光温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密度6.75万株/hm 2(D1)和8.25万株/hm 2(D2),副区为3种行株距配置:60cm等行距(H1)、宽窄行80cm+40cm(H2)、匀播(H3)38cm(行株距相同,D1)和34.5cm(行株距相同,D2)。结果表明:常规生产密度等行距(D1H1)种植和高密度宽窄行(D2H2)种植能形成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具有适宜的冠层温度、CO2浓度和相对湿度,能促进植株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净光合速率,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在常规密度等行距种植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密度至8.25万株/hm 2时,宽窄行种植方式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1] | 曹凯云, 张肖肖 . 河北“粮改饲”试点县泌乳牛需全部饲用全株青贮玉米——河北省首届“粮改饲”促进草牧业发展峰会在石家庄举行. 北方牧业,2016(18):4. |
[2] | 于吉琳 . 从田间结构配置角度谈玉米的光能高效利用. 农民致富之友,2018(8):40. |
[3] | 王富贵, 于晓芳, 高聚林 , 等.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7(2):33-44. |
[4] | 李广浩, 刘娟, 董树亭 , 等. 密植与氮肥用量对不同耐密型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7,50(12):2247-2258. |
[5] | 张敬宇, 付健, 杨克军 , 等.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23):29-32,93. |
[6] | 王波, 余海兵, 支银娟 .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2,26(3):623-627. |
[7] | 范龙秋 .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耐密型春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晋中:山西农业大学, 2014. |
[8] | 马步益 . 宽窄行配置方式对玉米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2017. |
[9] | 吕丽华, 赵明, 赵久然 , 等. 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2008(9):2624-2632. |
[10] | 魏珊珊, 王祥宇, 董树亭 . 株行距配置对高产夏玉米冠层结构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4,25(2):441-450. |
[11] | 王洋, 齐晓宁, 刘胜群 , 等. 宽窄行种植方式对生育后期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 2016,5(4):211-214. |
[12] | 王敬亚, 齐华, 梁熠 , 等. 种植方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9,17(5):113-115,120. |
[13] | 田畅, 王洋 . 行向和种植方式对成熟期玉米叶片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8,33(S1):111-116. |
[14] | 刘铁东, 宋凤斌 . 宽窄行种植方式对玉米光截获和辐射利用效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1,26(6):118-123. |
[15] | 余利, 刘正, 王波 , 等. 行距和行向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21(8):938-942. |
[16] | 王萌, 陈国强, 金海燕 , 等. 密度和空间布局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生理性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6,31(2):131-138. |
[17] | 许大全 . 光合作用效率.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5):1-7. |
[18] | 庄富娟 . 浅析气象因子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种子科技, 2018,36(8):17. |
[19] | 时亚斌 . 谈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林业勘查设计,2016(2):71-72. |
[20] | 孙英杰 . 气象条件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 2017. |
[21] | 王增丽, 栾元利, 温广贵 , 等. 不同灌溉方式下制种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与产量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35(6):27-31. |
[22] | 刘永忠, 李万星, 曹晋军 , 等. 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7,32(3):111-117. |
[23] | Sun J Y, Gao J L, Wang Z G , et al. Maize canopy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plant growth,and yield responses to tillage depth. Agronomy, 2019,9(3):1-18. |
[24] | 齐延芳, 许方佐, 周柱华 , 等. 种植密度对玉米鲁原单22光合作用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4,18(1):14-17. |
[25] | 薛吉全, 梁宗锁, 马国胜 , 等. 玉米不同株型耐密性的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2002(1):55-59. |
[26] | 张邦琨, 张璐, 陈芳 , 等. 不同生态条件对玉米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1999(3):34-38. |
[27] | 王长进, 胡曼, 李静 , 等. 行株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28(3):21-24. |
[28] | 梁熠, 齐华, 王敬亚 , 等. 宽窄行栽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9,17(4):97-100. |
[1] | 严华,晏中文,雷杰. 新源县1981-2018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40146 |
[2] | 申洪涛,张富生,李冬,邱建华,蔡兴宏,秦玉宝. 不同前茬和种植密度对牡丹江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05111 |
[3] | 王天文,李长忠,陈广海. 播期和密度对马铃薯原种扩繁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62167 |
[4] | 李瑞杰,唐会会,王庆燕,许艳丽,房孟颖,闫鹏,董志强,张凤路.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复配剂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25133 |
[5] | 陈迪文,周文灵,敖俊华,黄莹,江永,韩西红,秦益民,沈宏. 海藻提取物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34139 |
[6] | 周伟,崔福柱,段宏凯,郝国花,杨慧,刘芮芮. 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56161 |
[7] | 卫晓轶,王稼苜,马毅,马俊峰,洪德峰,魏锋. 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组合鉴定与主成分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2): 4853 |
[8] | 孙瑞东,臧振原,慈佳宾,杨巍,任雪娇,姜良宇,杨伟光. 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菌的抗性鉴定及抗性来源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2): 6570 |
[9] | 德木其格,刘志萍,王磊,王金波,齐海祥,徐寿军. 氮肥对大麦灌浆期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1): 103109 |
[10] | 许瀚林,刘瑶,袁晓峰,潘婕,瓮巧云,吕爱枝,刘颖慧. 气候变化对冀西北青贮玉米种植布局影响的预测[J]. 作物杂志, 2020, (1): 124129 |
[11] | 张永强,齐晓晓,张璐,董慧云,陈传信,赛力汗·赛,薛丽华,陈兴武,雷钧杰. 氮肥运筹对滴灌冬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1): 141145 |
[12] | 司雷勇,夏镇卿,金岩,陈广周,王广福,路海东,薛吉全. 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1): 146153 |
[13] | 白岚方,张向前,王瑞,王雅楠,叶雪松,王玉芬,李娟,张德健. 不同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及青贮产量品质的差异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1): 154160 |
[14] | 谭友斌. 援西非农业项目玉米育种的策略建议与探讨[J]. 作物杂志, 2020, (1): 912 |
[15] | 李忠南,张晓慧,王越人,张艳辉,邬生辉,许正学,李光发. 玉米DH系第一代种子休眠性的遗传[J]. 作物杂志, 2020, (1): 1941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