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2期: 485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2.008
Wei Xiaoyi,Wang Jiamu,Ma Yi,Ma Junfeng,Hong Defeng,Wei Feng()
摘要:
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是未来玉米发展的方向。以16份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测定产量性状(产量、穗长、穗粗、百粒重)、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机收性状(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共9个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穗长、穗粗、百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含水率与籽粒破碎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对16份杂交组合的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适宜性综合评价,结合机械籽粒收获与人工收获的产量差异比较,表明新单65、新单58、新单68和新单88均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
[1] | 李树岩, 任丽伟, 刘天学 , 等. 黄淮海夏玉米籽粒机收适宜光温指标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26(8):1149-1158. |
[2] | 李少昆 . 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的发展方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35(3):265-272. |
[3] | 佟屏亚 . 对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探讨.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4):4-6. |
[4] | 王振华, 鲁晓民, 张新 , 等. 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育种目标浅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1,40(11):1-3,21. |
[5] | 李淑芳, 张春宵, 路明 , 等. 玉米籽粒自然脱水速率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4,12(4):825-829. |
[6] | 易克传, 朱德文, 张新伟 , 等. 含水率对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接收获的影响.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37(11):78-80. |
[7] | 赫黎仁, 樊元, 赫哲欧 , 等. SPSS实用统计分析.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10-12. |
[8] | 张文霖 . 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 市场研究, 2005(12):31-34. |
[9] | 何亮 . 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应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6(5):20-22. |
[10] | 周颖, 顾万荣, 赵猛 , 等. 黑龙江省不同熟期春玉米品种茎秆特性及机收指标差异. 华北农学报, 2017,32(S1):140-146. |
[11] | 尚赏, 胡启国, 郭书亚 , 等. 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倒伏率与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8,46(8):1282-1285. |
[12] | 柳枫贺 . 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2013. |
[13] | 杨锦越, 宋碧, 罗英舰 , 等. 不同玉米品种机械粒收质量评价及其鉴定指标初步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2018,47(11):25-31. |
[14] | 李璐璐, 雷晓鹏, 谢润芝 , 等. 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7,50(11):2044-2051. |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玉米收获机械试验方法:GB/T-21961-2008.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
[16] | 冯健英, 许洛, 李中建 , 等. 宜机收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中国种业, 2018(12):34-36. |
[1] | 严华,晏中文,雷杰. 新源县1981-2018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40146 |
[2] | 李瑞杰,唐会会,王庆燕,许艳丽,房孟颖,闫鹏,董志强,张凤路.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复配剂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25133 |
[3] | 陈迪文,周文灵,敖俊华,黄莹,江永,韩西红,秦益民,沈宏. 海藻提取物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34139 |
[4] | 周伟,崔福柱,段宏凯,郝国花,杨慧,刘芮芮. 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56161 |
[5] | 孙瑞东,臧振原,慈佳宾,杨巍,任雪娇,姜良宇,杨伟光. 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菌的抗性鉴定及抗性来源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2): 6570 |
[6] | 许瀚林,刘瑶,袁晓峰,潘婕,瓮巧云,吕爱枝,刘颖慧. 气候变化对冀西北青贮玉米种植布局影响的预测[J]. 作物杂志, 2020, (1): 124129 |
[7] | 司雷勇,夏镇卿,金岩,陈广周,王广福,路海东,薛吉全. 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1): 146153 |
[8] | 白岚方,张向前,王瑞,王雅楠,叶雪松,王玉芬,李娟,张德健. 不同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及青贮产量品质的差异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 (1): 154160 |
[9] | 谭友斌. 援西非农业项目玉米育种的策略建议与探讨[J]. 作物杂志, 2020, (1): 912 |
[10] | 陈宗培,薛佳欣,李奔,王贵彦. 玉米光合特性和冠层微环境对密度和行株距配置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0, (1): 179186 |
[11] | 李忠南,张晓慧,王越人,张艳辉,邬生辉,许正学,李光发. 玉米DH系第一代种子休眠性的遗传[J]. 作物杂志, 2020, (1): 194198 |
[12] | 张新,曹丽茹,魏良明,张前进,周柯,王振华,鲁晓民. 玉米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ZmGLUT-1表达特征分析及互作预测[J]. 作物杂志, 2020, (1): 2228 |
[13] | 刁生鹏,高日平,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8389 |
[14] | 庄克章,吴荣华,张春艳,徐立华,徐相波,丁一,王振南.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青贮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140144 |
[15] | 陈丽,张璐鑫,吴枫,李真,龙兴洲,杨玉锐,尹宝重. 河北平原麦玉两熟轮耕模式对土壤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431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