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6期: 1081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6.017
苏文平1(
), 王欢1, 艾木拉姑丽·库尔班1, 赵鑫琳1, 薛丽华2(
), 章建新1(
), 刘俊2, 孙诗仁2
Su Wenping1(
), Wang Huan1, Aimulaguli·Kuerban 1, Zhao Xinlin1, Xue Lihua2(
), Zhang Jianxin1(
), Liu Jun2, Sun Shiren2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北疆临冬播小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18个小麦品种的出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等。结果表明,越冬期4cm最低地温为-7.93℃条件下,春小麦品种平均出苗率(53.23%)显著高于冬小麦品种(34.20%),宁春系列品种的平均出苗率(60.83%)高于新春系列品种(42.67%);冬小麦品种的平均生育期较春小麦品种长6d且晚熟,新春系列品种的平均生育期(103d)长于农麦和永良系列品种(88d)及宁春系列品种(92d)。新春48号和新冬41号出苗率分别45.60%和52.00%,基本苗数分别为342.00万和390.00万/hm2,穗数分别为459.00万和365.00万/hm2,穗粒数分别为34.90和33.84;叶面积指数峰值分别为3.96和3.52;总光合势分别为247.00和231.21(m2·d)/m2,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经济系数均较高;生育期分别为104和106d;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合各项指标,新春48号和新冬41号适合北疆地区临冬播种。
| [1] | 李放. 春麦冬播的优越性和田间技术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61, 2(1):20-23. |
| [2] | 李灿云, 谢学林. 在北疆种植包蛋春麦是解决棉粮倒茬的一条新途径. 新疆农垦科技, 1996(1):16-18. |
| [3] | 赵俊芳, 赵艳霞, 郭建平, 等. 基于干热风危害指数的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损评估. 生态学报, 2015, 35(16):5287-5293. |
| [4] | 成林, 张志红, 方文松. 干热风对冬小麦灌浆速率和千粒重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34(2):248-254. |
| [5] | 薛丽华, 王铜, 李磊, 等. 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37(6):153-159,165. |
| [6] |
董玉新, 韦炳奇, 吴强, 等. 内蒙古平原灌区“春麦冬播”种植效应及品种适应性. 作物学报, 2021, 47(3):481-493.
doi: 10.3724/SP.J.1006.2021.01039 |
| [7] |
Dong Y X, Wei B Q, Wang L X, et al. Performance of winter-seeded spring wheat in Inner Mongolia. Agronomy, 2019, 9(9):507.
doi: 10.3390/agronomy9090507 |
| [8] | 蒋琳, 王中奇, 季志云. 包蛋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新疆农垦科技, 2014, 37(10):8-9. |
| [9] | 孔德真, 崔凤娟, 聂迎彬, 等. 新疆北部春小麦晚播和春播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差异的影响分析. 新疆农垦科技, 2019, 42(1):3-7. |
| [10] | 李磊, 王铜, 汪晓东, 等.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40(7):862-831. |
| [11] | 李灿云. 包蛋小麦不同品种种植效果试验初报. 新疆农垦科技, 1992, 15(5):19-20. |
| [12] | 吉林省春小麦冬播技术考察团, 王进先. 春小麦冬播技术考察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1960(5):4-12. |
| [1] | 唐刚, 廖萍, 眭锋, 吕伟生, 张俊, 曾勇军, 黄山. 秸秆全量还田下晚稻季翻耕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01107 |
| [2] | 杨娜, 席吉龙, 王珂, 席天元, 张建诚, 姚景珍, 王健. 春季灌水对晋南晚播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15121 |
| [3] | 周乾聪, 陈乐, 罗亢, 刘梦洁, 宋永苹, 谢小兵, 曾勇军. 氮素穗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29133 |
| [4] | 高佳, 王姣, 王松, 刘红健, 康佳, 沈弘, 王海莉, 任少勇. 生物炭基肥对马铃薯田土壤脲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34138 |
| [5] | 李心昊, 李俊, 万林, 刘丽欣, 刘君权, 马霓. 丘陵地区免耕条播对油菜生长、根系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39144 |
| [6] | 王奇, 李妹娟, 章家恩, 汤嘉欣, 曾文静, 周磊, 杨清心, 江明敏, 伍嘉源, 罗明珠. 稻鱼共作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45151 |
| [7] | 郭明明, 王康君, 张广旭, 孙中伟, 李筠, 章跃树, 代丹丹, 陈凤, 樊继伟. 播期和行距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J]. 作物杂志, 2021, (6): 152158 |
| [8] | 张盼盼, 张洪鹏, 郭亚宁.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糜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59163 |
| [9] | 李阳, 杨晓龙, 汪本福, 张枝盛, 陈少愚, 李进兰, 程建平. 头季留茬高度对水稻再生季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64170 |
| [10] | 王欣, 王才.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82188 |
| [11] | 蔡丽君, 张敬涛, 刘婧琦, 盖志佳, 郭震华, 赵桂范. 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对寒地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89192 |
| [12] | 刘卫星, 范小玉, 张枫叶, 贺群岭, 陈雷, 李可, 吴继华. 不同前茬和种衣剂用量对花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99204 |
| [13] | 李鑫, 金光辉, 王鹏程, 王紫雯. 马铃薯品种(系)淀粉与产量表现稳定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6): 5157 |
| [14] | 高甜甜,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常旭虹, 赵广才. 不同春小麦品种对氮肥处理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1, (6): 6771 |
| [15] | 陈忠诚, 金喜军, 李贺, 周伟鑫, 强斌斌, 刘佳, 张玉先. 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889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