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6期: 15215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6.024
        
               		郭明明1( ), 王康君1, 张广旭1, 孙中伟1, 李筠2, 章跃树2, 代丹丹2, 陈凤1, 樊继伟1(
), 王康君1, 张广旭1, 孙中伟1, 李筠2, 章跃树2, 代丹丹2, 陈凤1, 樊继伟1( )
)
                  
        
        
        
        
    
        
               		Guo Mingming1( ), Wang Kangjun1, Zhang Guangxu1, Sun Zhongwei1, Li Jun2, Zhang Yueshu2, Dai Dandan2, Chen Feng1, Fan Jiwei1(
), Wang Kangjun1, Zhang Guangxu1, Sun Zhongwei1, Li Jun2, Zhang Yueshu2, Dai Dandan2, Chen Feng1, Fan Jiwei1( )
)
			  
			
			
			
                
        
    
摘要:
为探明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连云港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和淮麦4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播期和行距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连麦7号和淮麦45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2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行距25cm时最高。2个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等指标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表现较好,而11月15日播期下各行距处理的小麦品质均明显下降。随着行距增大,2个小麦品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不断提高,但3个行距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由以上可知,播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行距。综合分析可知,兼顾连麦7号和淮麦45高产优质的最佳播期和行距配置分别为10月30日、25cm和10月15日、25cm。
| [1] | 赵广才, 常旭虹, 王德梅, 等.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 作物杂志, 2018(4):1-7. | 
| [2] | 曹承富, 孔令聪, 张存岭, 等.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5):1073-1077. | 
| [3] | 荆奇, 曹卫星, 戴廷波. 小麦籽粒品质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麦类作物, 1999, 19(4):46-50. | 
| [4] | 马一峰, 梁茜, 葛均筑, 等. 冬小麦济麦22和春小麦津强8号的产量形成差异分析. 作物杂志, 2019(5):192-195. | 
| [5] | Ali M A, Ali M, Sattar M, et al. Sowing date effect on yield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 48(2):157-162. | 
| [6] | 惠红霞, 许兴, 李树华, 等. 不同春小麦品种(系)光合生理特性差异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03, 1(1):19-21. | 
| [7] | 温红霞, 马飞, 冯伟森, 等. 播期对不同专用型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0(5):144-145. | 
| [8] | 杨文平, 郭天财, 刘胜波, 等. 行距配置对大穗型小麦灌浆期干物质转移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7, 22(6):103-107. | 
| [9] | 刘丽平, 胡焕焕, 李瑞奇, 等. 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8, 23(2):125-131. | 
| [10] | 李素真, 周爱莲, 王霖, 等. 不同播期播量对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05(5):12-15. | 
| [11] | 徐兆飞, 张惠叶, 张定一. 小麦品质及其改良.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0. | 
| [12] | 徐恒永, 赵振东, 刘爱峰, 等.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Ⅱ. 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01(2):13-17. | 
| [13] | 范进萍, 张伯桥, 吕国锋, 等. 播期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及面团粉质参数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3(2):10-12. | 
| [14] | 吴玉娥, 薛香, 郜庆炉, 等.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24(3):84-86. | 
| [15] |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 AACC56-61 Sedimentation Test for Wheat. Minnesota: Eagan Press, 2001. | 
| [16] | 吴东兵, 曹广才, 李荣旗, 等. 小量播种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12):2282-2286. | 
| [17] | 许轲, 张洪程, 戴其根, 等. 冬小麦不同生长类型群体超高产的中期栽培调控. 作物学报, 2002, 28(6) :760-766. | 
| [18] | Lindsey L E, Lentz E, Baik B K. Row width influences wheat yield,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wheat quality. Crop, Forage and Turfgrass Management, 2016, 2(1):1-7. | 
| [19] | 刘胜尧, 孟建, 韩江伟, 等. 播期播量对冀东地区冬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34):13136-13138. | 
| [20] | 孙娜, 张胜军, 王彩荣, 等.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26(23):40-42,55. | 
| [21] | 周宝元, 马玮, 孙雪芳, 等. 播/收期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9):1501-1517. | 
| [22] | 郜庆炉, 韩占江, 吴玉娥, 等. 播期对豫麦34灌浆特性的影响. 种子, 2008, 27(6):54-57. | 
| [23] | 安霞, 张海军, 蒋方山, 等.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8(5):132-136. | 
| [24] | 张保军, 由海霞, 海江波, 等. 种植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02(4):1-2. | 
| [25] | 孙宏勇, 刘昌明, 张喜英, 等. 不同行距对冬小麦麦田蒸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3):22-26. | 
| [26] | 田文仲, 张少澜, 张园, 等. 播期、播量与行距对小麦新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45(11):35-38. | 
| [27] | 王萍, 陶丹, 宋海星, 等.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9, 30(6):602-605. | 
| [28] | 汪建来, 孔令聪, 汪芝涛, 等. 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6):949-950. | 
| [29] | 李淦, 胡铁柱, 王新李, 等. 行距配比和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河南科技学院(自然科学版), 2006, 34(4):20-22. | 
| [30] | 郜庆炉, 薛香, 梁云娟, 等. 暖冬气候条件下调整小麦播种期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22(2):46-50. | 
| [31] | 祝小龙. 氮肥和行距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08. | 
| [32] | 杨艳艳, 姜小苓, 李淦, 等. 行距对小麦面粉粉质特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4):17-20,25. | 
| [33] | 薛盈文, 于立和, 郭伟. 行距与肥密配置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28(5):873-876. | 
| [34] | 杨延兵, 高荣歧, 尹燕枰, 等.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24(2):97-102. | 
| [1] | 唐刚, 廖萍, 眭锋, 吕伟生, 张俊, 曾勇军, 黄山. 秸秆全量还田下晚稻季翻耕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01107 | 
| [2] | 苏文平, 王欢, 艾木拉姑丽·库尔班, 赵鑫琳, 薛丽华, 章建新, 刘俊, 孙诗仁. 北疆临冬播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J]. 作物杂志, 2021, (6): 108114 | 
| [3] | 杨娜, 席吉龙, 王珂, 席天元, 张建诚, 姚景珍, 王健. 春季灌水对晋南晚播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15121 | 
| [4] | 周乾聪, 陈乐, 罗亢, 刘梦洁, 宋永苹, 谢小兵, 曾勇军. 氮素穗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29133 | 
| [5] | 高佳, 王姣, 王松, 刘红健, 康佳, 沈弘, 王海莉, 任少勇. 生物炭基肥对马铃薯田土壤脲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34138 | 
| [6] | 李心昊, 李俊, 万林, 刘丽欣, 刘君权, 马霓. 丘陵地区免耕条播对油菜生长、根系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39144 | 
| [7] | 王奇, 李妹娟, 章家恩, 汤嘉欣, 曾文静, 周磊, 杨清心, 江明敏, 伍嘉源, 罗明珠. 稻鱼共作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45151 | 
| [8] | 张盼盼, 张洪鹏, 郭亚宁.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糜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59163 | 
| [9] | 李阳, 杨晓龙, 汪本福, 张枝盛, 陈少愚, 李进兰, 程建平. 头季留茬高度对水稻再生季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64170 | 
| [10] | 王欣, 王才.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82188 | 
| [11] | 蔡丽君, 张敬涛, 刘婧琦, 盖志佳, 郭震华, 赵桂范. 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对寒地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89192 | 
| [12] | 刘卫星, 范小玉, 张枫叶, 贺群岭, 陈雷, 李可, 吴继华. 不同前茬和种衣剂用量对花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199204 | 
| [13] | 任文斌, 王倩, 吴翠翠, 谢三刚.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和SQ-1诱导的不育植株花粉形态电镜扫描观察[J]. 作物杂志, 2021, (6): 4650 | 
| [14] | 李鑫, 金光辉, 王鹏程, 王紫雯. 马铃薯品种(系)淀粉与产量表现稳定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6): 5157 | 
| [15] | 高甜甜,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常旭虹, 赵广才. 不同春小麦品种对氮肥处理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1, (6): 677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