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3, 第5期: 24925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5.035
曹庆军1(), 李刚1(), 杨浩1, 娄玉勇2, 杨粉团1, 孔凡丽1, 李辛琲1, 赵新凯3, 姜晓莉1()
Cao Qingjun1(), Li Gang1(), Yang Hao1, Lou Yuyong2, Yang Fentuan1, Kong Fanli1, Li Xinbei1, Zhao Xinkai3, Jiang Xiaoli1()
摘要:
在风沙土与黑土2种土壤类型下,设置免耕与条耕2种耕作方式,对播种期玉米种床水分、温度、土壤紧实度以及出苗质量、产量进行了分析,探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种床质量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条耕模式下,风沙土种床5cm与10cm深度土壤温度分别增加0.73℃与1.53℃,黑土相应提高2.60℃与0.70℃;风沙土10~17cm以及黑土5~17cm深度土壤紧实度降低幅度分别为5.56%~28.21%与14.19%~ 56.90%,种子入土深度一致性相应提高32.99%与146.90%,黑土种子出苗时间平均缩短1.67d;风沙土与黑土幼苗株高整齐度分别提高31.23%和58.3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27%和11.57%,其中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百粒重提高是条耕模式增产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入土深度一致性与幼苗株高整齐度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21] | 米娜, 张富荣, 赵一俊, 等. 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增密集成技术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38(3):475-483. |
[22] | 万晴, 张玉芹, 杨恒山, 等. 条带耕作错位种植模式对西辽河平原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7(2):132-136. |
[23] |
Fernández F G, Sorensen B A, Villamil M B. A comparison of soil properties after five years of no-till and strip-till. Agronomy Journal, 2015, 107(4):1339-1346.
doi: 10.2134/agronj14.0549 |
[24] | 侯海鹏, 丁在松, 马玮, 等. 条带深松耕作方式对密植夏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5, 23(6):71-75,83. |
[1] | 菅立群, 张翼飞, 杨克军, 等. 播种至苗期不同阶段低温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0(6):61-68. |
[2] | 赵宏波, 何进, 李洪文, 等. 秸秆还田方式对种床土壤物理性质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49(增1):60-67. |
[3] |
Fanigliulo R, Pochi D, Servadio P. Conventional and conservation seedbed preparation systems for wheat planting in silty-clay soil. Sustainability, 2021, 13(11):6506.
doi: 10.3390/su13116506 |
[4] | 王俊, 李强, 任禾, 等. 吉林省西部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4):603-612. |
[25] |
张玉芹, 杨恒山, 李从锋, 等. 条带耕作错位种植对灌区春玉米产量形成与冠根特征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0, 46(6):902-913.
doi: 10.3724/SP.J.1006.2020.93053 |
[5] | 王立春, 马虹, 郑金玉. 东北春玉米耕地合理耕层构造研究. 玉米科学, 2008, 16(4):13-17. |
[6] | 闫伟平, 边少锋, 赵洪祥, 等. 半干旱区深松垄作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16, 41(6):21-25. |
[7] |
谷思玉, 朱玉伟, 郭兴军, 等.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物理性状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226-231.
doi: 10.7668/hbnxb.2018.04.032 |
[8] | 曹庆军. 吉林省半旱区耕作模式研究. 长春:吉林大学, 2012. |
[9] | 李兴光, 李晓宇. 小麦/玉米萌发和苗期生长对干旱与低温的响应. 土壤与作物, 2019, 8(3):266-272. |
[10] | 胡宇, 具红光, 赵鑫, 等. 不同覆盖条件对吉林省东部冷凉区中晚熟玉米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19, 44(5):20-25,42. |
[11] |
Cao Q, Li G, Yang F, et al. Eleven-year mulching and tillage practices alter the soil quality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 Science, 2022, 68(9):1274-1289.
doi: 10.1080/03650340.2021.1890719 |
[12] | 石东峰, 米国华. 玉米秸秆覆盖条耕技术及其应用. 土壤与作物, 2018, 7(3):349-355. |
[13] | 曹庆军, 杨粉团, 孔凡丽, 等. 秸秆全量还田条耕种植模式对春玉米出苗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45(3):6-11. |
[14] | 郝展宏, 沙野, 米国华.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覆盖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 玉米科学, 2021, 29(3):100-110. |
[15] | 戴皖宁, 王丽学, Khan I, 等. 秸秆覆盖和生物炭对玉米田间地温和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719-725. |
[16] |
Li F, Chen L, Zhang J, et a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fter long-term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ation reveals import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soil nutrients and specific taxa involved in nutrient transformation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7, 8:187.
doi: 10.3389/fmicb.2017.00187 pmid: 28232824 |
[17] | 李瑞平. 吉林省半湿润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18] |
Potratz D J, Mourtzinis S, Gaska J, et al. Strip-till, oth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heir interactive effects on corn grain and soybean seed yield. Agronomy Journal, 2020, 112(1):72-80.
doi: 10.1002/agj2.v112.1 |
[19] | 马效松. 生物炭对北方寒区典型黑土水热环境效应的影响分析.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20] | 桂金鹏. 土壤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及模型分析.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1] | 王振龙, 宿翠翠, 周琦, 邓超超, 周彦芳. 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菊芋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04109 |
[2] | 刘艳, 曲航, 邢月华, 王晓辉, 宫亮. 新型氮肥对水稻生长、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10116 |
[3] | 刘秋员, 李猛, 高阳光, 史孟豫, 卫云飞, 季新, 厉励, 刘亚丽, 王付娟. 减氮并调整氮肥运筹模式对常规粳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31137 |
[4] | 杨梅, 杨卫君, 高文翠, 贾永红, 张金汕.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灌区冬小麦干物质转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38144 |
[5] | 张蓉, 陈晓文, 路平, 尤艳蓉, 周德录, 李德明. 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变化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45150 |
[6] | 吴雪琴, 刘开宇, 韩春华, 阿力木江·克来木, 崔延南, 李江余, 马春梅, 仲文帆, 赵强. 14%噻苯·敌草隆对棉花脱叶催熟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64169 |
[7] | 管庆林, 朴晟源, 张思唯, 王俊, 雷云康, 钟秋, 赵铭钦. 中微量元素配施对雪茄烟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87196 |
[8] | 田效琴, 王丹, 李卓, 刘永红, 李伟. 垄作与覆膜对油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204211 |
[9] | 依兵, 刘金刚, 宋殿秀, 王德兴, 赵明珠, 刘晓宏, 孙恩玉, 崔良基. 干旱地区向日葵与谷子间作的土地生产力及种间竞争力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23, (5): 219223 |
[10] | 赵卫喆, 杜春芳, 孙璇, 姚琳, 咸拴狮, 张高杨. 摘薹对“油蔬两用”油菜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224230 |
[11] | 刘慧, 龙学毅, 焦岩, 王丽红. 生物炭与磷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238248 |
[12] | 张东旭, 胡丹珠, 闫金龙, 冯丽云, 邬志远, 张俊灵, 李岩华. 不同茬口晚播小麦喷施链霉菌剂对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255263 |
[13] | 张明伟, 丁锦峰, 朱新开, 郭文善. 稻茬过晚播小麦高产密度和氮肥调控效应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4): 126135 |
[14] | 陈剑, 齐文, 蒋海凌, 钱仲仓. 西兰花废弃物堆肥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4): 136143 |
[15] | 丁凯鑫, 王立春, 田国奎, 王海艳, 李凤云, 潘阳, 庞泽, 单莹. 马铃薯生长及生理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综述[J]. 作物杂志, 2023, (4): 16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