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5, 第5期: 142–14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5.019

• 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玉米新品种浚单168的选育与创新思路

王昌亮1(), 闫丽慧1(), 常建智1(), 张国合1, 王静1, 王芬霞1, 黄利华2()   

  1. 1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458031, 河南鹤壁
    2 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56400, 河南滑县
  • 收稿日期:2024-05-23 修回日期:2024-09-05 出版日期:2025-10-15 发布日期:2025-10-21
  • 通讯作者: 常建智,主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E-mail:xxsyz666@163.com;黄利华为共同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E-mail:hxweifengmei@163.com
  • 作者简介:王昌亮,主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E-mail:wcl_0929@163.com;|闫丽慧为共同第一作者,主要从事夏玉米高产栽培理论研究,E-mail:ylh3786@163.com
  • 基金资助:
    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玉米高效精准育种方法的创制与优质、抗病、耐密玉米种质的选育及应用”(23111111340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2-67)

Breeding and Innovative Idea of Maize New Variety Xundan 168

Wang Changliang1(), Yan Lihui1(), Chang Jianzhi1(), Zhang Guohe1, Wang Jing1, Wang Fenxia1, Huang Lihua2()   

  1. 1 Heb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bi 458031, Henan, China
    2 Huaxi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Huaxian 456400, Henan, China
  • Received:2024-05-23 Revised:2024-09-05 Online:2025-10-15 Published:2025-10-21

摘要:

浚单168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高产稳产、抗病、广适、耐旱和耐高温为选育目标,以自交系浚M6968为母本、浚NQ33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为了更好地促进黄淮海区域玉米新品种选育,本研究在评价浚单168突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总结该品种选育过程,对黄淮海区域玉米种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进行分析,并对种质创新、杂优模式创新和外来种质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玉米, 浚单168, 品种选育, 种质创新, 杂优模式, 外引种质利用

Abstract:

Xundan 168 is a breakthrough new maize variety developed by the Heb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using inbred lines Xun M6968 as female parent and Xun NQ33 as male parent, which satisfies the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wide adaptability, drought resistance and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breeding of new maize varieties in the Huang-Huai-Hai region,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outstanding high yield, stable yield and adaptability of Xundan 168,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this variety, analyzed the improvement of maize germplasm and the breeding of new varieties in the Huang-Huai-Hai region, and deeply discussed the germplasm innovation, heterosis breeding mode innova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germplasms.

Key words: Maize, Xundan 168, Variety breeding, Germplasm innovation, Heterosis breeding mod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germplasms

图1

浚单168花期植株群体形态和成熟后果穗特征

表1

浚单168各级试验产量

年份
Year
试验组别
Test group
平均产量
Average yield (kg/hm2)
比对照
Compare with CK (%)
位次
Rank
总试验点次
Total test sites
增产点率
Percentage of yield increase sites (%)
2019 黄淮海区域联合比较试验 10 734.0 10.8 2 22 95.4
2020 黄淮海区域联合比较试验 11 944.5 13.4 1 22 95.4
2021
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
(河南农科联合体)
9447.0
17.6
1
41
100.0
2022
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
(河南农科联合体)
10 045.5
7.9
2
41
92.7
2022
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
(河南农科联合体)
9789.0
7.4
2
41
97.6

表2

浚单168病害田间接种鉴定结果

年份
Year
鉴定机构
Appraisal department
茎腐病
Stem rot
小斑病
Southern corn leaf blight
弯孢霉叶斑病
Curvularia leaf spot
瘤黑粉病
Common smut
穗腐病
Ear rot
南方锈病
Southern rust
2021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HR R S S S MR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MR R S S S MR
2022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HR R MR HR R R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HR R S HR MR MR

表3

浚单168籽粒品质测定

品种
Variety
容重
Bulk density (g/L)
粗蛋白含量
Crude protein content (%)
粗脂肪含量
Crude fat content (%)
粗淀粉含量
Crude starch content (%)
赖氨酸含量
Lysine content (%)
浚单168 Xundan 168 776.0 10.26 3.80 74.66 0.29
郑单958 Zhengdan 958 759.6 9.33 3.98 73.02 0.25
[1] 孙海潮, 卢道文, 张莹莹, 等. 黄淮海夏播区联合体国审玉米新品种综合性状分析. 玉米科学, 2022, 30(2):21-28.
[2] 李少昆, 赵久然, 董树亭, 等. 中国玉米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1):1941-195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11.001
[3] 王令涛, 刘海静, 刘桂珍. 2011-2020年河南省审定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演变分析. 种子,2021, 40(6):83-89.
[4] 王振华, 刘文国, 高世斌, 等. 玉米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畜牧业, 2021(19):26-32.
[5] 施艳, 袁虹霞, 李庆伦, 等. 2021年黄淮地区夏玉米南方锈病流行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 植物保护, 2023, 49(4):309-311,356.
[6] 兰海, 向勇, 李芦江, 等. 玉米新品种川单99的选育与推广. 玉米科学, 2023, 31(2):25-29.
[7] 王良发, 张守林, 孙永霞, 等. 超高产玉米‘浚单29’选育的创新思路. 农学学报, 2019, 9(1):7-1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8030026
[8] 王家保, 冀怀远, 梅家法, 等. 玉米新品种荃科玉900的选育与栽培制种技术. 作物杂志, 2022(4):267-270.
[9] 王国明, 余静, 赵朝文, 等. 玉米新品种‘金泉6028’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2023-06-20)[2024-05-23]. https://link.cnki.net/urlid/46.1068.s.20230619.1515.004.
[10]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国品审〔2021〕1号. (2021-09-28)[2024-05-2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08/5641299/files/40c8a0b447b743599d747133d28df7f6.pdf.
[11] 国家标准总局.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NY/T 1248-2006.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12] 国家标准总局. 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NY/T 3-1982.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2.
[13] 国家标准总局. 谷物、油料作物种子粗脂肪测定法:NY/T 4-1982.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2.
[14] 国家标准总局. 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NY/T 11-1985.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5.
[15] 国家标准总局. 谷物籽粒赖氨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NY/T 56-1987.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7.
[16] 王锡平, 李保国, 郭焱, 等. 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三维空间分布的测定和分析. 作物学报, 2004(6):568-576.
[17] 王昌亮, 吴西利, 常建智, 等. 黄淮海不同类型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特征.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51(7):103-109.
[18] 张梓心, 曾慧, 吴军刚, 等. 基于轮回选择的玉米自交系J1644、杂交种选育及配合力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12-22)[2024-05-23]. https://link.cnki.net/urlid/46.1068.s.20221219.1327.006.
[19] 张世煌, 田清震, 李新海, 等. 玉米种质改良与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06, 14(1):1-6.
[20] 李森林. 玉米P18-7近缘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交后代性状分析. 贵阳:贵州大学, 2020.
[21] 赵亚丽. 玉米昌7-2近缘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交后代性状比较分析.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06.
[22] 李浩川, 汤继华, 谭晓军, 等. 优质高产新型玉米杂交种豫单112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14(8):62-63.
[23] 毛熙岚. 新型玉米杂交种豫单112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19.
[24] 张志方, 张素娟, 张守林, 等. 高抗南方锈病玉米自交系浚M9的选育与应用. 玉米科学, 2023, 31(1):9-15.
[25] 洪德峰, 张学舜, 马毅, 等. 优良玉米自交系新01A3及其改良系选育与应用. 玉米科学, 2021, 29(1):15-19.
[26] 王延波, 王国宏, 邵帅, 等. 玉米优良自交系辽3258选育及应用. 辽宁农业科学, 2022(2):43-47.
[27] 刘欣芳, 姜敏, 张默, 等. 玉米优良自交系辽3258配合力及遗传重组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22-06-27)[2024-05-23]. https://link.cnki.net/urlid/46.1068.S.20220624.1615.008.
[28] 郭向阳, 王安贵, 吴迅, 等. 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及育种潜势分析. 玉米科学, 2019, 27(2):10-15.
[29] 郭向阳, 吴迅, 王安贵, 等. 玉米Suwan和Iodent改良系育种应用探索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22(6):1676-1683.
[1] 周婷芳, 李冉, 刘倩倩, 张泽, 王振华, 马宝新, 路明, 张林, 韩业辉, 杨波, 李明顺, 张德贵, 翁建峰, 雍洪军, 徐晶宇, 韩洁楠, 李新海. 东北区118份玉米杂交种萌发期耐盐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5): 1–10
[2] 杨珂, 赖上坤, 金倩, 王卫军, 丁翊东, 刘晓飞. 玉米亚油酸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及转录调控机制研究[J]. 作物杂志, 2025, (5): 102–112
[3] 朱建国, 崔正果, 张波, 王学端, 张月明, 吕小飞, 王洪预, 李秋祝, 崔金虎. 玉米―花生―谷子轮作对吉林省风沙盐碱地区土壤微生态、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5): 19–28
[4] 刘弟, 宋来贵, 田临卿, 李志刚, 马俊美, 李作森, 年夫照, 焦健, 邓小鹏. 烟后套作玉米对作物生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5): 239–246
[5] 李喆豪, 姬米源, 吕梦, 明博, 李少昆, 张海艳, 谢瑞芝. 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春玉米根冠发育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135–141
[6] 王兴亚, 陈宇涵, 张孟雯, 孙琳琳, 陈利容, 郭玉秋, 龚魁杰. 不同时期施用脱落酸对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173–180
[7] 贺新春, 杜何为, 黄敏. 玉米ZmCaM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4): 19–28
[8] 吴凤婕, 侯楠, 齐翔鲲, 杨克军, 付健, 王玉凤. 不同施氮量对半干旱区糯玉米主要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4): 267–275
[9] 史亚兴, 刘俊玲, 朱贵川, 赫忠友, 刘辉, 樊艳丽, 徐丽, 卢柏山, 赵久然, 骆美洁. du1新等位变异的克隆及其分子标记的开发[J]. 作物杂志, 2025, (4): 41–48
[10] 侯岳, 王红亮, 李杰, 李春杰, 陈范骏. 禾本科与豆科饲草作物间套作对饲草品质及氮素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5, (3): 1–10
[11] 金梓浩, 赵文清, 王芳, 王威, 彭云玲, 常芳国. 三种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幼苗耐寒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25–132
[12] 王祎, 任永福, 张正鹏, 丁德芳, 张靖, 刘祎鸿, 孙多鑫, 陈光荣. 不同覆盖材料对河西灌区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49–155
[13] 侯楠, 吴凤婕, 齐翔鲲, 王玉凤, 杨克军, 付健. 不同施氮水平对黑土区糯玉米灌浆期碳代谢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3): 178–184
[14] 李洪涛, 柴文波, 许瀚元, 李淑芬, 祝庆, 袁超, 王军. 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货架期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筛选[J]. 作物杂志, 2025, (3): 241–248
[15] 张正洁, 杨国华, 郭瑞红, 程凯华, 米兴旺, 刘飞. 采用DTOPSIS法和隶属函数法对西北春玉米区域试验的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5, (3): 78–8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