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6, 第3期: 14415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3.027
章起明,曾勇军,吕伟生,黄山,商庆银,曾研华,谭雪明,石庆华,潘晓华
Zhang Qiming,Zeng Yongjun,Lü Weisheng,Huang Shan,Shang Qingyin,Zeng Yanhua,Tan Xueming,Shi Qinghua,Pan Xiaohua
摘要:
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和杂交晚稻品种五优308为材料,针对双季机插稻生产中存在的前期发不起、中期控不住、后期穗小苗弱影响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每穴苗数对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和每穴苗数对双季机插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机插早晚稻均以中氮高苗组合(早稻N12D5,晚稻N13D4)产量最高,早稻为8.12t/hm 2,晚稻为9.62t/hm 2,但与低氮高苗组合(早稻N10D5,晚稻N11D4)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吸收利用率早晚稻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每穴苗数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早稻氮素吸收利用率以N10D5处理最高,晚稻虽以N13D4处理最高,但与N11D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所表现出的趋势基本和产量一致。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单株苗数,可使早稻比当前习惯施氮量减少16.7%,晚稻可减少15.4%。早稻氮素利用率提高10.66%,晚稻提升1.99%。由此可见,合理地增加每穴苗数和降低施氮量既可以获得足够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现高产,又可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1] |
段居琦, 周广胜 . 中国双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2):218-22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2.003 |
[2] |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 等.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高产株型特征初步研究. 作物学报, 2009,35(3):546-551.
doi: 10.3724/SP.J.1006.2009.00546 |
[3] | 杨建昌, 杜永, 刘辉 . 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6):1611-1621. |
[4] |
张文毅, 袁钊和, 吴崇友 , 等. 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分析研究——水稻种植机械化由快速向高速发展的进程. 中国农机化, 2011 ( 1):19-22.
doi: 10.3969/j.issn.1006-7205.2011.01.004 |
[5] |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西省双季水稻单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中国稻米,2008(4):1-2. |
[6] |
贺帆, 黄见良, 崔克辉 , 等.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1):123-132.
doi: 10.3321/j.issn:0578-1752.2007.01.017 |
[7] |
王晓飞 . 增密减氮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3.
doi: 10.7666/d.Y2527434 |
[8] | 朱相成 . 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
[9] |
张卫建 . 对我国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的探讨:增密减氮.作物杂志,2015(4):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4.001 |
[10] |
彭少兵, 黄见良, 钟旭华 , 等.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中国农业科学, 2002,35(9):1095-1103.
doi: 10.3321/j.issn:0578-1752.2002.09.012 |
[11] | 陈爱忠, 潘晓华, 吴建富 , 等.双季水稻精确施氮参数的确定与验证.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1):6-12. |
[12] |
吕伟生, 曾勇军, 石庆华 , 等. 机插早稻分蘖成穗特性及基本苗公式参数研究. 作物学报, 2016,42(3):427-436.
doi: 10.3724/SP.J.1006.2016.00427 |
[13] |
张洪程, 吴桂成, 戴其根 , 等. 水稻氮肥精确后移及其机制. 作物学报, 2011,37(10):1837-1851.
doi: 10.3724/SP.J.1006.2011.01837 |
[14] |
晏娟, 尹斌, 张绍林 , 等.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14(5):835-839.
doi: 10.11674/zwyf.2008.0503 |
[15] |
韩宝吉, 曾祥明, 卓光毅 , 等. 氮肥施用措施对湖北中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4):842-85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1.04.024 |
[16] |
程建平, 张再君, 赵锋 , 等. 机械插秧密度和氮肥运筹对两优1528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11,26(6):69-73.
doi: 10.3969/j.issn.1005-3956.2011.06.022 |
[17] |
徐新朋, 周卫, 梁国庆 , 等. 氮肥用量和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21(3):1279-1286.
doi: 10.11674/zwyf.2015.0324 |
[18] | 陈佳娜, 谢小兵, 伍丹丹 , 等.机插密度与氮肥运筹对中嘉早17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2015(6):628-636. |
[1] | 赵 鑫 陈少锋 王 慧 刘三才 杨修仕 张宝林.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5): 2732 |
[2] | 张翔宇 李 海 梁海燕 张 知 宋晓强 郑敏娜. 不同种植行距与种植密度对黍子#br# 生长特性及子实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9196 |
[3] | 吴荣华 庄克章 刘 鹏 张春艳. 鲁南地区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18, (5): 104109 |
[4] | 宿飞飞 张静华 李 勇 刘尚武 刘振宇 王绍鹏 万书明 陈 曦 高云飞 胡林双 吕典秋. 不同灌溉方式对两个马铃薯品种#br# 生理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97103 |
[5] | 张瑞栋 曹 雄 岳忠孝 梁晓红 刘 静 黄敏佳.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10115 |
[6] | 安 霞 张海军 蒋方山 吕连杰 陈 军.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2136 |
[7] | 高文俊 杨国义 高新中 玉 柱 许庆方 原向阳 孙耀武.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44149 |
[8] | 王小林 纪晓玲 张盼盼 张 雄 张 静. 黄土高原旱地谷子品种地上器官#br# 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150155 |
[9] | 陆梅,孙敏,任爱霞,雷妙妙,薛玲珠,高志强. 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8, (4): 121125 |
[10] | 王晓飞,徐海军,郭梦桥,肖宇,程薪宇,刘淑霞,关向军,吴耀坤,赵伟华,魏国江.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26130 |
[11] |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8142 |
[12] | 商娜,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王士红,李海涛,李彤,张晗. 鲁西地区常规棉聊棉6号留叶枝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4): 143148 |
[13] |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4): 3236 |
[14] | 魏萌涵, 解慧芳, 邢璐, 宋慧, 王淑君, 王素英, 刘海萍, 付楠, 刘金荣. 华北地区谷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4): 4247 |
[15] | 章星传, 黄文轩, 朱宽宇, 王志琴, 杨建昌.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与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69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