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9, 第3期: 869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3.014
任洪雷,李春霞,龚士琛,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杨剑飞
Ren Honglei,Li Chunxia,Gong Shichen,Li Guoliang,Hu Guanghui,Wang Mingquan,Yang Jianfei
摘要: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育的74个玉米杂交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18.0对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中的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粒宽、粒厚、百粒重、容重、出子率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主要农艺性状对杂交种产量的决策系数。结果表明,出子率、百粒重、生育期、穗长和穗行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正因素。
[1] | 向道权, 黄烈建, 曹永国 , 等. 玉米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1(3):1-5. |
[2] | 杨金慧, 毛建昌, 李发民 . 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子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3,19(4):28-30. |
[3] | 李军虎 . 夏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玉米科学, 1997(3):16-19. |
[4] | 梁晓玲, 阿布来提, 冯国俊 , 等.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玉米科学, 2001(1):16-20. |
[5] | 陈士林, 赵新亮, 王春虎 , 等.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03(5):13-16. |
[6] | 杨金慧, 段永钊, 杨帮军 . 夏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陕西农业科学, 1995(1):10-12. |
[7] | 张秋芝, 郝玉兰, 南张杰 , 等.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4):33-39. |
[8] | 岳尧海, 赵万庆, 王绍平 . 吉林省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辽宁农业科学, 2009(4):6-8. |
[9] | 赵万庆, 岳尧海, 张志军 , 等. 吉林省晚熟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2009,34(5):1-3. |
[10] | 广成, 薛雁, 苟升学 . 玉米8个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玉米科学, 2002,10(3):33-35. |
[11] | 何代元, 吴广成, 刘强 , 等.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分析. 玉米科学, 2003,11(4):58-60. |
[12] | 李清超, 马浪浪, 文琼 , 等. 玉米杂交组合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27):59-62. |
[13] | 刘志龙, 方建民, 虞木奎 , 等. 三种林—茶复合林分中环境因子和茶的光合特征参数的日变化规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18(2):62-67. |
[14] | 罗永忠, 成自勇 . 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叶水势、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1,19(2):215-221. |
[15] | 宫璇, 张如莲, 曹红星 , 等. 4个椰子品种光合、蒸腾作用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热带作物学报, 2011,32(2):221-224. |
[16] | 邹学校, 马艳青, 张竹青 , 等. 环境因子对辣椒光合与蒸腾特性的影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5,14(4):15-20. |
[17] | 张琪, 丛鹏, 彭励 . 通径分析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 农业网络信息, 2007(3):109-110. |
[18] |
杜家菊, 陈志伟 .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 生物学通报, 2010,45(2):4-6.
doi: 10.3969/j.issn.0006-3193.2010.02.002 |
[19] | 杜鹃 . 通径分析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 陕西气象, 2012(1):15-18. |
[1] | 张萌,芶久兰,魏全全,陈龙,何佳芳.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贵州高海拔春马铃薯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32136 |
[2] | 权宝全,吕瑞洲,王贵江,任杰成. 薯块膨大中期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58161 |
[3] | 张自强,王良,白晨,张惠忠,李晓东,付增娟,赵尚敏,鄂圆圆,张辉,张必周. 104份甜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3): 2936 |
[4] | 王永刚,姬铭泽,赵旭涵,于立河,薛盈文. 播期对白燕7号在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06111 |
[5] | 宋丽芳,冯美臣,张美俊,肖璐洁,王超,杨武德,宋晓彦. 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50154 |
[6] | 高桐梅,李丰,吴寅,魏利斌,王东勇,田媛,费高亮,卫双玲. 不同灌溉方式对芝麻冠层结构及群体质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62167 |
[7] | 张亚宏,王芙蓉,雷建明,武军艳,范提平,张建学. 播期对山旱地区紫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68171 |
[8] | 冯学金,郭秀娟,杨建春,王利琴. 喷施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55157 |
[9] | 叶卫军,杨勇,张丽亚,田东丰,张玲玲,周斌. 氮肥用量对绿豆品种皖科绿3号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37141 |
[10] | 谭秦亮,朱鹏锦,程琴,李佳慧,吕平,庞新华,周全光. 不同甘蔗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比较[J]. 作物杂志, 2019, (3): 4954 |
[11] | 曹亮,黄炳林,王孟雪,张玉先. 株行距及穴苗数的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9198 |
[12] | 张冬梅,黄学芳,姜春霞,张伟,王晓娟,刘化涛,闫六英,刘恩科,翟广谦. 冷凉区旱地玉米微垄覆膜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J]. 作物杂志, 2019, (2): 115121 |
[13] | 张宇飞,刘立志,马昱萱,王晓纯,戴建军. 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22127 |
[14] | 刘亚军,储凤丽,王文静,胡启国,杨爱梅. 不同配套栽培措施对商薯9号产量及杂草防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79184 |
[15] | 董立峰,林小虎,刘春荣,侯桂双,张春璐,付金锋,王凤宝. 复配种衣剂对豌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851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