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9, 第6期: 717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6.011
李积铭1,李爱国1,贾英全2,宋聪敏1,刘桂华1,徐桂真3,李和平1
Li Jiming1,Li Aiguo1,Jia Yingquan2,Song Congmin1,Liu Guihua1,Xu Guizhen3,Li Heping1
摘要:
为了确定适宜河北低平原区油葵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的株行距配置,以当前生产中种植面积较大的中早熟品种新葵20和晚熟品种SD567为试验材料,在适宜机械化和轻简化栽培的宽窄行(70cm+50cm)种植的前提条件下,设置24、26、28、30、32、35cm等6个株距,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油葵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同一株距配置条件下油葵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及产量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品种在不同株距配置条件下油葵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及产量都是以宽窄行(70cm+50cm)、株距30cm的处理为最高。说明油葵在宽窄行(70cm+50cm)、株距30cm的行株距配置条件下,水肥效应和光合效应得到了最大发挥,能够获得最大产量,适宜于河北低平原区当前的油葵生产。
[1] | 李积铭, 李锴雯, 李和平 , 等. 华北低平原区高产油葵新品种比较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2016,44(7):46-47,69. |
[2] | 姚佳宾, 李和平, 吴鑫淼 , 等. 不同灌水下限对盆栽油葵生长、耗水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5):1-5. |
[3] | 余娟娟, 谈建鑫, 王江丽 , 等. 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复播油葵同化物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2014(12):2162-2167. |
[4] | 于欢 . 不同种植密度对向日葵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2017(14):10-14. |
[5] |
杨吉顺, 高辉远, 刘鹏 , 等.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0,36(7):1226-1233.
doi: 10.3724/SP.J.1006.2010.01226 |
[6] | 李和平, 何晓庆, 李锴雯 , 等. 行株距配置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6,44(6):47-49,61. |
[7] | 鲍瑞, 康建宏, 吴宏亮 , 等. 砂田油葵适宜密度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 2012,3(33):8-12,29. |
[8] |
林洪鑫, 潘晓华, 石庆华 , 等.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1,25(1):79-85.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1.01.012 |
[9] | 王夫玉, 张洪程 . 行株距配置比对水稻群体特征的影响. 甘肃科学学报, 2001,13(2):38-42. |
[10] |
朱元刚, 高凤菊 . 不同株行距配置下夏播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多重分析. 核农学报, 2014,28(12):2290-2299.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4.12.2290 |
[11] | 王晶 . 不同种植密度对向日葵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农民致富之友,2019(1):89-90. |
[1] | 孙悦,刘斌,傅漫琪,王婧,王小慧,陈阜. 1985-2015年我国胡麻子生产时空动态变化[J]. 作物杂志, 2019, (6): 813 |
[2] | 刁生鹏,高日平,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8389 |
[3] | 樊丽琴,李磊,吴霞. 不同油葵种植方式对银北灌区盐碱地土壤温度、含水率和电导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127133 |
[4] | 庄克章,吴荣华,张春艳,徐立华,徐相波,丁一,王振南.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青贮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140144 |
[5] | 王艳青,李勇军,李春花,卢文洁,孙道旺,尹桂芳,洪波,王莉花. 藜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6): 156161 |
[6] | 杨军学,张尚沛,罗世武,王勇,张晓娟,王晓军,程炳文. 不同外源激素对糜子成穗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150155 |
[7] | 王丽娜,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赵广才. 不同土壤条件下追施硼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9498 |
[8] |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吴子帅,黄秋要,罗群昌.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桂育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99103 |
[9] | 张艳华,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赵广才. 不同土壤条件下追施锌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09113 |
[10] | 任永峰,路战远,赵沛义,高宇,刘广华,栗艳芳.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20124 |
[11] | 梁晓红,张瑞栋,黄敏佳,刘静,曹雄. 覆膜与施氮互作对高粱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35142 |
[12] | 陈丽,张璐鑫,吴枫,李真,龙兴洲,杨玉锐,尹宝重. 河北平原麦玉两熟轮耕模式对土壤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43150 |
[13] | 姜丽娜,张雅雯,朱娅林,赵凌霄.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51158 |
[14] | 董智强,王萌萌,李鸿怡,薛晓萍,潘志华,侯英雨,陈辰,李楠,李曼华. WOFOST模型对山东省夏玉米发育期与产量模拟的适用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19, (5): 159165 |
[15] | 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武爱莲,白文斌,王立革,郭珺,韩雄,柳青山. 不同种植模式对高粱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661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