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3期: 10911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3.017
缪平贵1, 于显枫2, 张绪成1,2(), 方彦杰2, 侯慧芝2, 王红丽2, 马一凡2, 窦学诚1()
Miao Pinggui1, Yu Xianfeng2, Zhang Xucheng1,2(), Fang Yanjie2, Hou Huizhi2, Wang Hongli2, Ma Yifan2, Dou Xuecheng1()
摘要:
为明确立式深旋耕作(VRT)技术对马铃薯全生育期农田温室气体(CO2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设置立式深旋松覆膜种植马铃薯(VRT-P)、旋耕覆膜种植马铃薯(TT-P)、立式深旋松露地无作物(VRT-FL)和旋耕露地无作物(TT-FL)4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量、温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等,研究VRT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VRT能显著提高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在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和淀粉累积期,VRT-P处理较TT-P处理分别增加了9.8%、8.4%、14.6%和18.9%,VRT-FL处理较TT-FL处理分别增加了12.3%、9.1%、10.7%和26.8%;0~25cm土层土壤温度在现蕾期显著增加。农田土壤温室气体N2O和CO2排放通量呈现夏秋高而冬春低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在马铃薯生育期内VRT-P处理的N2O和CO2排放通量较TT-P处理分别提高39.9%和26.1%,在休闲季节分别提高11.2%和35.9%;VRT-FL处理的N2O和CO2排放通量较TT-P处理分别增加62.8%和4.4%,在休闲季节分别增加了41.5%和4.8%。种植作物对温室气体排放有显著影响,VRT-P处理的N2O和CO2排放通量较VRT-FL处理分别提高了78.2%和41.9%,TT-P处理的N2O和CO2排放通量较TT-FL处理分别提高了107.3%和24.1%,均达到显著差异。VRT提高了土壤温度和湿度,可显著提高土壤温室气体(N2O和CO2)排放通量。
[1] | 任凤玲 . 施用有机肥我国典型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
[2] |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 资源科学, 2012,34(11):2097-2105. |
[3] | Samoura M L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
[4] | 姚鹏伟 . 旱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剖面分布及净排放对作物、氮肥和覆膜的响应.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
[5] | 田慎重 .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4、N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6] |
Fierer N . A proposed mechanism for the pulse in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commonly observed following the rapid rewetting of a dry soil.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03,67(3):798-805.
doi: 10.2136/sssaj2003.0798 |
[7] | 李赟, 贾宏涛, 方光新 , 等. 围栏封育对新疆亚高山草甸土壤夏季CO2日排放的影响. 干旱区地理, 2008,31(6):892-896. |
[8] | 刘硕, 游松财, 李玉娥 , 等. 基于模拟试验的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3(1):94-96. |
[9] | Giuseppe B, Emilio B, Gaetano A . Long-term effects of contrasting tillage on soil organic carbon,nitrous oxide and ammonia emissions in a Mediterranean Vertisol under different crop sequenc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619:18-27. |
[10] |
Lamptey S, Li L L, Xie J H . Soil respiration 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practices in semi-arid Northwest China. Plant Soil and Environment, 2017,63:14-21.
doi: 10.17221/PSE |
[11] | 杨兰芳, 蔡祖聪 . 不同生长期盆栽大豆的土壤呼吸昼夜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生态学报, 2004,24(12):2955-2960. |
[12] | 陈书涛 . 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N2O和CH4排放的影响.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13] | 杨晓琳 . 华北平原不同轮作模式节水减排效果评价.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5. |
[14] | 田琴 .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及异养呼吸特征.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
[15] | 韦本辉 . 旱地作物粉垄栽培技术研究简报. 中国农业科学, 2010,43(20):4330. |
[16] | 侯慧芝, 张绪成, 王娟 , 等. 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19(3):95-97. |
[17] |
韦本辉, 甘秀芹, 申章佑 , 等. 粉垄栽培甘蔗试验增产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21):4544-455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1.21.024 |
[18] |
李华, 逄焕成, 任天志 , 等. 深旋松耕作法对东北棕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3):647-65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3.022 |
[19] | 张绪成, 马一凡, 于显枫 , 等. 西北半干旱区深旋松耕作对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29(10):3293-3301. |
[20] | 张绪成, 马一凡, 于显枫 , 等. 立式深旋松耕对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8,27(12):156-165. |
[21] | 成臣, 曾勇军, 杨秀霞 , 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净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强度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2015,35(6):1887-1895. |
[22] | 吕锦慧, 武均, 张军 , 等.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农田土壤CH4、CO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32(12):26-33. |
[23] | 李叶杉, 张仁陟, 张军 , 等. 不同施氮水平下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8,53(6):34-41. |
[24] | 赵力莹, 董文旭, 胡春胜 . 耕作方式转变对冬小麦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26(11):1613-1623. |
[25] | 江峰 . 秸秆还田与灌溉模式对超级粳稻产量形成、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扬州:扬州大学, 2014. |
[26] |
李平, 郎漫 . 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对林地和草地土壤N2O排放的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22):4726-473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22.010 |
[27] | 吕晓东, 王婷 . 旱地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科技, 2018(10):67-73. |
[28] | 常宗强, 冯起, 司建华 , 等. 土壤水热条件对祁连山荒漠草原土壤CO2通量的影响. 干旱区地理, 2007,30(6):812-819. |
[29] | 刘全全 . 降水变化对黄土高原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西安:西北大学, 2015. |
[30] | 尹高飞 . 有机肥替代对不同作物轮作模式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
[31] | 林存刚 . 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贡献. 重庆:西南大学, 2006. |
[32] | 姚凡云, 王立春, 多馨曲 , 等. 不同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农田温室气体周年排放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9,30(4):1303-1311. |
[33] | 徐聪 . 华北平原长期氮肥施用和秸秆还田下温室气体排放及氮素损失特征.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8. |
[1] | 何万春, 黄凯, 令鹏, 陈子雄, 王景才, 潘晓春, 张娟宁, 李鹏程. 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和形态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32136 |
[2] | 陈娟, 贺锦红, 刘吉利, 康建宏, 吴娜. 半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69176 |
[3] | 郝凯, 贾立国, 秦永林, 樊明寿. 氮素对马铃薯源-库关系影响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0, (3): 2226 |
[4] | 邱彩玲, 范国权, 申宇, 高艳玲, 张威, 韩树鑫, 张抒, 董学志, 马纪, 白艳菊.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RT-qPCR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J]. 作物杂志, 2020, (3): 7984 |
[5] | 王天文,李长忠,陈广海. 播期和密度对马铃薯原种扩繁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2): 162167 |
[6] | 侯乾,王万兴,李广存,熊兴耀. 马铃薯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9, (6): 17 |
[7] | 陈杨,秦永林,于静,贾立国,樊明寿. 内蒙古灌溉马铃薯氮肥减施依据及措施[J]. 作物杂志, 2019, (6): 9093 |
[8] | 郭津廷,滕跃,高玉亮,张雁,李葵花. 不同光质对马铃薯腋芽薯结薯特性及光合性能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120126 |
[9] | 张聪颖,蒋继志,梁娇,乔柳,黄杰. 细菌HT-6的鉴定及其对马铃薯致病疫霉抑制稳定性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19, (6): 162167 |
[10] | 祝菊澧,梁静思,张佩,王伟伟,林桐司骐,谢欣娱,苏瑞,唐唯. 基于qPCR和LAMP技术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快速检测方法[J]. 作物杂志, 2019, (6): 168176 |
[11] | 任永峰,路战远,赵沛义,高宇,刘广华,栗艳芳.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120124 |
[12] | 梁俊梅,张君,安昊,景宇鹏,李焕春,段玉.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4): 133138 |
[13] | 齐德强,赵晶晶,冯乃杰,郑殿峰,梁晓艳. 烯效唑(S3307)和胺鲜酯(DTA-6)对马铃薯叶与块茎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4): 148153 |
[14] | 张海斌,蒙美莲,刘坤雨,章凌翔,陈有君. 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4): 170175 |
[15] | 张萌,芶久兰,魏全全,陈龙,何佳芳.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贵州高海拔春马铃薯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3): 1321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