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6期: 6168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6.009
菅立群1(), 张翼飞1,2, 杨克军1,3(), 王玉凤1,2, 陈天宇1, 张继卫1, 张津松1, 李庆1, 刘天昊1, 肖珊珊1, 彭程4, 王宝生5
Jian Liqun1(), Zhang Yifei1,2, Yang Kejun1,3(), Wang Yufeng1,2, Chen Tianyu1, Zhang Jiwei1, Zhang Jinsong1, Li Qing1, Liu Tianhao1, Xiao Shanshan1, Peng Cheng4, Wang Baosheng5
摘要:
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阶段性低温对寒地玉米幼苗建成的不利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基于对寒地玉米田间温度条件的动态模拟,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别设置低温处理阶段(播后第1~5、6~10、11~15、16~20、21~25和26~30天)和低温持续时间(0、1、2、3、4和5d)处理,探讨了不同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出苗进程、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播后至苗期各阶段经历1~5d低温处理后,均可降低玉米出苗速率和成苗率,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并引起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最大光化学效率下降,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增加,其影响程度随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不断加剧,且以播种后11~25d特别是16~20d,即处于破土至出苗临界期的玉米植株对低温响应最为敏感。
[1] | 杨若子, 周广胜. 1961—2013年东北三省玉米低温冷害频率的时空动态研究. 气象科学, 2016,36(3):311-318. |
[2] |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等. 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21):4805-4820. |
[3] | 杨小环, 赵维峰, 孙娜娜, 等. 外源水杨酸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伤害的生理机制. 核农学报, 2017,31(9):1811-1817. |
[4] | 冯锐, 武晋雯, 纪瑞鹏, 等. 低温胁迫下春玉米生长参数及产量影响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31(1):183-187. |
[5] |
马树庆, 王琪, 吕厚荃, 等. 水分和温度对春玉米出苗速度和出苗率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2,32(11):3378-3385.
doi: 10.5846/stxb201105050585 |
[6] | 徐文强, 杨祁峰, 牛俊义, 等. 温度与土壤水分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3,21(1):69-74. |
[7] | 张晓聪, 周羽, 张林, 等. 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冷性鉴定. 作物杂志, 2016(2):21-26. |
[8] | 于文颖, 冯锐, 纪瑞鹏, 等. 苗期低温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31(5):220-226. |
[9] | 李洁, 徐军桂, 林程, 等. 引发对低温胁迫下不同类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6,52(2):157-166. |
[10] | 孙阳, 王燚, 曲丹阳, 等. 5-氨基乙酰丙酸提高玉米幼苗抗低温性及其生理机制. 生态学杂志, 2016,35(7):1737-1743. |
[11] | 王琪, 马树庆, 郭建平, 等. 温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09,28(2):255-260. |
[12] | 杨小环, 马金虎, 郭数进, 等. 种子引发对盐胁迫下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19(1):103-109. |
[13] |
赵莹, 杨克军, 赵长江, 等. 外源糖调控玉米光合系统和活性氧代谢缓解盐胁迫.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20):3962-397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20.004 |
[14] | 陈小娟, 杨依彬, 龚林, 等. 三种不同聚合度组成的聚磷酸铵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25(2):337-342. |
[15] | 曹慧英, 董树亭, 史建国, 等. 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幼苗性状和根系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26(8):2397-2404. |
[16] |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
[17] | 陈晶, 庞思琪, 赵秀兰. 外源生长素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6,52(8):1191-1198. |
[18] | 曹栋栋, 黄玉韬, 胡晋, 等. 精胺和亚精胺引发对超甜玉米不同成熟度种子萌发质量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8,54(12):1829-1838. |
[19] |
Verheul M J, Picatto C, Stamp 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aize (Zea mays L.) seedlings under chilling conditions in the field.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1996,5(S1/2):31-43.
doi: 10.1016/S1161-0301(96)02007-2 |
[20] |
Gupta A K, Kaur N. Sugar signalling and gene expression in relation to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under abiotic stresses in plants. Journal of Biosciences, 2005,30(5):761-776.
doi: 10.1007/BF02703574 pmid: 16388148 |
[21] | 张海艳. 低温对鲜食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3,49(4):347-350. |
[22] | 李丽杰, 顾万荣, 李从锋, 等. DCPTA对低温下玉米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6,52(12):1829-1841. |
[23] | 高灿红, 胡晋, 郑昀晔, 等. 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变化及与其耐寒性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2006(6):1045-1050. |
[24] | 刘禹辰, 杨德光, 李梁, 等. 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淀粉分解酶类活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8,26(1):64-68. |
[25] | 王征宏, 赵威, 郭秀璞, 等. 不同倍性小麦种子萌发特征及其对水分胁迫敏感性的差异. 植物生理学报, 2013,49(8):817-823. |
[26] |
Eveland A L, Jackson D P. Sugars,signalling,and plan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2,63(9):3367-3377.
doi: 10.1093/jxb/err379 pmid: 22140246 |
[27] | 刘旋, 佟昊阳, 田礼欣, 等. 外源海藻糖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18,39(8):538-546. |
[28] | Hendrickson L, Ball M C, Wood J T, et al. Low temperature effects on photosynthesis and growth of grapevine.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4,27(7):795-809. |
[29] | 田礼欣, 杨晔, 左师宇, 等. 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8(6):76-82. |
[1] | 董怀玉, 董智, 刘可杰, 王丽娟, 刘培斌, 侯志研.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04108 |
[2] | 付学鹏, 沈童飞, 孙晓波, 刘晓涵, 杨晓杰. 链霉菌株Streptomyces sp. FXP04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6): 163169 |
[3] | 林淼, 张秋芝, 史利玉, 刘蓓, 王红武, 潘金豹. 玉米秸秆消化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6): 2329 |
[4] | 任云, 刘静, 李哲馨, 李强. 玉米幼苗响应低铁胁迫的根系形态与干物质积累特征[J]. 作物杂志, 2020, (6): 6979 |
[5] | 阎晓光, 杜艳伟, 李洪, 董红芬, 李爱军, 王国梁, 周楠. 玉米籽粒水分的快测法误差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5): 170173 |
[6] | 吴琼, 丁凯鑫, 余明龙, 黄文婷, 左官强, 冯乃杰, 郑殿峰.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B2对玉米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5): 174181 |
[7] | 吴伟华, 柳家友, 袁刘正, 闫海霞, 付家锋, 王会强, 王蕊, 李腾, 刘康. 孕穗期高温逆境对玉米杂交种的影响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5): 5964 |
[8] | 曾艳华, 谢和霞, 江禹奉, 周锦国, 谢小东, 周海宇, 谭贤杰, 覃兰秋, 程伟东. 基于SNP标记的爆裂玉米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J]. 作物杂志, 2020, (5): 6570 |
[9] | 李忠南, 王越人, 张艳辉, 邬生辉, 曲海涛, 许正学, 李光发. 玉米DH系15D969超多穗行数的遗传分析[J]. 作物杂志, 2020, (5): 8892 |
[10] | 张丛卓, 邢丽君, 李南, 闫枫, 田怀东. 玉米胚乳中最大量蛋白体的提纯与体外消化[J]. 作物杂志, 2020, (5): 98102 |
[11] | 王莉, 王作平, 张中保, 白玲, 吴忠义. 玉米早期籽粒中强表达启动子的筛选[J]. 作物杂志, 2020, (4): 114120 |
[12] | 李强, 孔凡磊, 袁继超. 年际气象差异对西南丘陵区玉米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4): 150157 |
[13] | 郑飞, 汪丽霞, 刘瑞响, 孔令杰, 陈艳萍, 袁建华, 崔亚坤. 淹水胁迫下玉米自交系苗期的形态生理差异[J]. 作物杂志, 2020, (4): 158163 |
[14] | 袁文娅, 赵晓雷, 周旭梅, 王磊, 彭勃, 王奕. waxy基因功能标记开发及在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作物杂志, 2020, (4): 99106 |
[15] | 宋秋来, 王麒, 冯延江, 孙羽, 曾宪楠, 来永才. 寒地水旱轮作及秸秆还田对土壤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 (3): 149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