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8, 第1期: 147151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1.023
杜志敏,杨宇尘,夏原野,宫彦龙,闫志强,徐海
Du Zhimin,Yang Yuchen,Xia Yuanye,Gong Yanlong,Yan Zhiqiang,Xu Hai
摘要:
研究不同收获时期对北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米质性状的影响,为今后从栽培措施上改良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米质提供理论依据。以2个杂交粳稻和3个常规粳稻为试验材料,从齐穗后30d开始,每7d取样收获1次,共取样收获7次,风干后统一测定米质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期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糙米率、精米率先逐渐增加,在齐穗后65d达到最大值后显著降低,整精米率在齐穗后65d之前波动较大,无明显规律性,齐穗后65d之后显著下降;杂交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常规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整体差异不显著,5个品种的白度值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收获时期对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大多未达显著水平。食味值除丰锦品种在不同收获时期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4个品种随收获时期的推迟整体呈下降趋势,在0.05显著水平上有差异,在0.01显著水平上差异大多不显著。同一收获时期间比较,常规粳稻的加工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优于杂交粳稻,杂交粳稻的白度值显著优于常规粳稻。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性状的表现上,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在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间并无显著的差异,在最佳收获期上也无显著差异。若要改善加工品质,需适当延后收获,一般在齐穗后58d收获较好;若要改善外观品质,提高食味值,则需适当提前收获,在齐穗后30~37d收获较好。
[1] |
廖伏明, 周坤炉, 阳和华 . 籼型杂交水稻杂种与亲本的稻米品质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03,17(2):134-140.
doi: 10.3321/j.issn:1001-7216.2003.02.009 |
[2] |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 等. 杂交中稻在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下米质变异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 中国水稻科学, 2012,26(4):438-444.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2.04.008 |
[3] | 徐富贤, 洪松 . 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1994,7(2):101-105. |
[4] |
朱振华, 金基永, 袁平荣 , 等. 不同海拔条件下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 中国水稻科学, 2010,24(2):51-56.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0.02.08 |
[5] |
金正勋, 杨静. 钱春荣 , 等. 灌浆成熟期温度对水稻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5,19(4):377-380.
doi: 10.3321/j.issn:1001-7216.2005.04.017 |
[6] |
徐富贤, 郑家奎, 朱永川 , 等, 灌浆期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籼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3,27(1):73-77.
doi: 10.17521/cjpe.2003.0011 |
[7] |
沈新平, 沈晓燕, 顾丽 , 等. 两优培九稻米垩白在江苏省不同纬度点的播期效应. 中围水稻科学, 2007,21(6):677-680.
doi: 10.3321/j.issn:1001-7216.2007.06.020 |
[8] |
程方民, 钟连进 . 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1,15(3):28-32.
doi: 10.3321/j.issn:1001-7216.2001.03.006 |
[9] |
程方民, 刘正辉, 张嵩午 . 稻米品质形成的气候生态条件评价及我国地域分布规律. 生态学报, 2002,22(5):636-642.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2.05.003 |
[10] |
盛婧, 陶红娟, 陈留根 .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7,2l(4):396-402.
doi: 10.3321/j.issn:1001-7216.2007.04.012 |
[11] |
藏云云, 丁艳锋, 刘正辉 , 等. 花后水稻穗部夜间远红外增温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9,23(4):414-420.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09.04.12 |
[12] |
袁玲, 张宣, 杨静 , 等. 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3,39(2):350-359.
doi: 10.3724/SP.J.1006.2013.00350 |
[13] |
姜萍, 杨占烈, 余显权 , 等. 不同收获时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06,34(1):62-63.
doi: 10.3969/j.issn.1001-3601.2006.01.022 |
[14] |
王百灵, 张文忠, 商全玉 , 等. 不同收获时期对超级稻沈农014主要稻米品质影响. 北方水稻, 2009,39(3):7-9.
doi: 10.3969/j.issn.1673-6737.2009.03.004 |
[15] |
程建峰, 潘晓云, 刘宜柏 , 等. 收获期对杂交早稻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01,13(2):31-35.
doi: 10.3969/j.issn.1001-8581.2001.02.007 |
[16] |
褚庆全, 齐成喜, 杨飞 , 等. 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作物杂志, 2005(1):9-12.
doi: 10.3969/j.issn.1001-7283.2005.01.005 |
[17] | 王小虎, 钟卫国, 胡江 , 等. 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新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的比较分析. 杂交水稻, 2014(6):76-80. |
[1] | 赵 鑫 陈少锋 王 慧 刘三才 杨修仕 张宝林.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5): 2732 |
[2] | 高文俊 杨国义 高新中 玉 柱 许庆方 原向阳 孙耀武.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44149 |
[3] | 商娜,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王士红,李海涛,李彤,张晗. 鲁西地区常规棉聊棉6号留叶枝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4): 143148 |
[4] |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4): 3236 |
[5] | 张文,逯涛,叶玉霞,刘铨义,冯杨. 新疆奎屯棉花脱叶催熟剂的混用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3): 103107 |
[6] | 张丽丽,赵一洲,李鑫,毛艇,刘研,张战,倪善君,刘福才. 60Co-γ射线辐照对不同粳稻品种后代稻米品质性状变异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3): 5156 |
[7] | 唐慧娟,臧巩固,程超华,唐蜻,李育君,赵立宁. 工业大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对应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2): 5255 |
[8] | 刘颖慧,郭明,贾树利,尹建国. 影响青贮玉米品质因素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 (2): 610 |
[9] | 段门俊,吴芸紫,田玉聪,刘永武,刘章勇,陈阜,金涛. 不同品种再生稻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2): 6167 |
[10] | 范昱,王红力,何凤,赖弟利,王佳俊,宋月,向达兵. 后熟对苦荞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1): 96101 |
[11] | 耿雷跃,张薇,邹拓,郑振宇,耿立格,孙娟,张启星. 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品质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1): 4955 |
[12] | 马瑞琦,亓振,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冯金凤,孙敏,赵广才. 化控剂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调节效应[J]. 作物杂志, 2018, (1): 133140 |
[13] | 王洁,曾波,雷财林,赵志超,王久林,程治军. 北方国家水稻区域试验近15年参试品种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1): 7176 |
[14] | 朱英杰,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雨,吕冰,马瑞琦,刘莹,王玉娇,赵广才,陶志强. 黑土与潮土对不同春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6): 8490 |
[15] | 刘倩,侯松,刘庆,李欢,史衍玺. 移栽时期对食用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5): 1361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