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6, 第4期: 364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4.006
尹明智1,2,官春云1
Yin Mingzhi1,2,Guan Chunyun1
摘要:
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油菜新型胞质雄性不育系1193A和保持系1193B花蕾发育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POD)、三磷酸腺苷(ATP)酶和酯酶(EST)3种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花蕾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同工酶谱带数及表达活性之间均存在差异。在花蕾发育后期,不育系1193A的POD同工酶中迁移率最快的一条酶带活性明显强于保持系1193B;不育系1193A的ATP和EST同工酶活性都是随着花蕾发育逐渐减弱的,且在花蕾发育后期都出现了酶带的缺失。
[1] | 官春云 . 优质油菜生理生态和现代栽培技术.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3-4. |
[2] | 傅廷栋 . 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52. |
[3] | 邬贤梦 .甘蓝型油菜无微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创建及机理研究.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8. |
[4] | 官春云 .野芥在中国的发现与意义. 作物研究, 1995,9(1):39-40. |
[5] | 官春云 .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 作物学报, 1996,22(2):214-219. |
[6] | 郑卓 .新疆野生油菜的利用研究.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5. |
[7] | 郑卓, 李健, 李栒 , 等. 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亲和性及杂种分子鉴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2(5):465-468. |
[8] | 胡琼, 李云昌, 梅德圣 , 等. 属间体细胞杂交创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3):333-338. |
[9] |
Wei W H, Li Y C, Wang L J ,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Sinapis arvensis disomic addition line in Brassica napus containing the restorer gene for Nsa CMS and improved resistance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nd pod shatterin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10,120(6):1089-1097.
doi: 10.1007/s00122-009-1236-6 |
[10] |
张洪, 付丽, 李云昌 , 等. 油菜Nsa CMS候选恢复基因的来源及表达. 作物学报, 2012,38(7):1212-1220.
doi: 10.3724/SP.J.1006.2012.01212 |
[11] | 刘忠松, 官春云 .油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Ⅰ.甘蓝型油菜波里马( Polim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生化比较.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0(3):1-3. |
[12] | 伊岚, 来航线, 李殿荣 , 等.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和保持系陕2B的生化比较. 西北农业学报, 1997,6(2):39-41. |
[13] | 林宝刚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Shan2A、Ogu和Gli的比较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 2005. |
[14] | 朱彦涛, 张新, 刘湛 , 等. 2个油菜CMS系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09,29(4):711-716. |
[15] | 张艳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对核背景的响应. 重庆:西南大学, 2010. |
[16] | 魏俊杰, 陈梅香, 刘志增 , 等.玉米DH系的表现及其同工酶电泳分析.作物杂志,2010(1):81-84. |
[17] | 任雪松, 李成琼, 宋洪元 .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同工酶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26(4):433-436. |
[18] | 朱红芳, 朱玉英, 侯瑞贤 , 等. 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种质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同工酶差异表达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09,25(3):31-34. |
[19] | 王瑞雪, 沈亮余, 邹燕 , 等.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09A花蕾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9):176-179. |
[20] | 龚莉, 王国槐, 官春云 , 等. 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生化特性研究. 作物研究, 2005,19(3):185-188. |
[21] | 周涵韬, 郑文竹, 梅启明 , 等.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 2000,39(5):676-680. |
[22] | 鲁美宏, 孙万仓, 孔德晶 , 等. 白菜型冬油菜不育系LRCMS花器生理生化特性及其雄蕊发育特征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4,34(3):509-515. |
[23] | 王秀珍, 滕晓月, 阎隆飞 , 等. 玉米及高粱花药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 作物学报, 1986,12(3):177-182. |
[24] | 胡美华, 陈竹君, 汪炳良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ATPase同工酶电泳比较.浙江农业学报,1997(4):36-40. |
[25] | 陈松, 浦惠明, 戚存扣 , 等.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及杂种酯酶同工酶分析.江苏农业科学,1995(2):27-28. |
[1] | 江莹芬,吴新杰,费维新,陈凤祥. 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 (2): 1116 |
[2] | 蔡东芳,张书芬,王建平,何俊平,曹金华,文雁成,赵磊,王东国,朱家成. 控释氮肥运筹对丰油10号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2): 136140 |
[3] | 胡敏,鲁剑巍,王振,游秋香. 晚播油菜绿肥适宜播种量研究[J]. 作物杂志, 2016, (6): 120123 |
[4] | 李雪妹,刘畅,刘倩雯,张煜笛,李雪梅. PEG预处理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抗氧化酶同工酶及其表达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6): 107111 |
[5] | 宫彦龙,徐海,夏原野,杜志敏,石笑蕊,徐正进. 幼穗分化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2): 133138 |
[6] | 白桂萍, 刘克钊, 谭永强, 等. 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6): 3338 |
[7] | 杨艳君, 张谨华, 冀瑞萍, 等. 不同密度、油菜素内酯和2,4-D丁酯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6): 8490 |
[8] | 荣松柏, 胡宝成, 陈凤祥, 等. 油菜黑胫病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6): 159161 |
[9] | 陈红琳, 陈尚洪, 沈学善, 等. 不同收获方式对油菜子粒损失、含油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5): 7479 |
[10] | 鲜孟筑, 杨萍, 胡立勇, 等. 油菜种子萌发成苗期耐低温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15, (5): 116122 |
[11] | 胡庆一, 肖刚, 张振乾, 等. 9个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在高油酸油菜近等基因系不同生育期中的表达研究[J]. 作物杂志, 2015, (4): 1115 |
[12] | 杨阳, 蒯婕, 吴莲蓉, 等. 多效唑对油菜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调控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5, (4): 510 |
[13] | 黎兰献, 程鹏飞, 赵伟伟, 等. 优质油菜中油112“油蔬两用”试验结果简报[J]. 作物杂志, 2015, (4): 166168 |
[14] | 李宏军, 杨鸿, 朱传霞, 等. 湖南省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5, (3): 4144 |
[15] | 钟妍婷, 原向阳, 刘哲, 等. 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2): 124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