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8, 第3期: 81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3.002
崔勇
Cui Yong
摘要:
水旱轮作是一种解决水稻连作障碍的重要种植模式,该技术方法简单,实用性强,目前已成为我国广泛采用的稻田耕作方式。不过各地因为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具体栽培措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利用文献检索、内容归类的方法将稻田水旱轮作对作物生长、土壤特性的影响及目前常见的稻田水旱轮作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稻田水旱轮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克服水稻连作障碍提供参考。
[1] | 赵凌, 赵春芳, 周丽慧 , 等. 中国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江苏农业科学, 2015,43(10):105-107. |
[2] |
谷晓平, 于飞, 梁平 , 等.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5):66-72.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7.05.012 |
[3] | 张晓红, 张娟娟, 王明兆 . 江阴市水旱轮作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农业科技, 2011(5):150-151. |
[4] |
郭靖, 罗颢, 章家恩 , 等. 水旱轮作防控福寿螺的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36(1):48-5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1.009 |
[5] | 王飞, 李清华, 林诚 , 等. 冷浸田水旱轮作对作物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26(5):1469-1476. |
[6] |
李清华, 王飞, 林诚 , 等. 水旱轮作对冷浸田土壤碳、氮、磷养分活化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5,29(6):113-117.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5.06.021 |
[7] |
吴功元, 周远红, 毛金凤 , 等 . 水稻-早春西瓜-夏大白菜-小麦水旱轮作的优势及栽培技术 .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6): 60, 63.
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11.16.031 |
[8] |
李文蔚, 张沁怡, 罗亚成 , 等. 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对镉污染土壤种植的稻糙米品质的影响 . 湖南农业科学, 2014(22):31-33,36.
doi: 10.3969/j.issn.1006-060X.2014.22.011 |
[9] |
曾光辉, 王法格 . 单季稻-大棚草莓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 现代园艺, 2010(5):30-31.
doi: 10.3969/j.issn.1006-4958.2010.05.016 |
[10] |
王海霞, 殷俊, 凌须美 , 等. 水旱轮作对设施番茄生长影响的初探. 农业装备技术, 2011,37(4):43-44.
doi: 10.3969/j.issn.1671-6337.2011.04.028 |
[11] | 柳金棋 . 薯-稻-薯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 上海蔬菜, 2012(3):63-64. |
[12] |
王克磊, 周友和, 黄宗安 , 等. 水旱轮作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 蔬菜, 2017(5):21-23.
doi: 10.3969/j.issn.1001-8336.2017.05.010 |
[13] |
朱波, 华金渭, 施林妹 , 等. 番红花-水稻水旱轮作高效生产技术. 中国现代中药, 2016,18(5):600-603.
doi: 10.13313/j.issn.1673-4890.2016.5.013 |
[14] | 韦必升 . 甜玉米-水稻-甜玉米免耕轮作栽培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 中国农业信息, 2016(2):47-48. |
[15] |
徐宁, 黄国勤 . 稻田轮作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 . 生物灾害科学, 2013(1):26-30.
doi: 10.3969/j.issn.2095-3704.2013.01.006 |
[16] |
蔡尤俊, 沈嘉伟, 刁石新 , 等. 稻菜轮作对稻田褐飞虱和蜘蛛数量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15,37(3):548-550.
doi: 10.3969/j.issn.1674-0858.2015.03.11 |
[17] | 杨广东, 曾钦华, 熊健生 , 等. 早春温室辣椒-晚稻水旱轮作防治稻水象甲研究初报 . 现代园艺, 2016(12):26-27. |
[18] | 钟伟荣, 郑国组, 朱建军 . 水旱轮作防治茄子青枯病 . 上海蔬菜, 2000(1):44. |
[19] |
李泽森, 何卫蓉, 彭建波 , 等. 水旱轮作对龙山百合病虫草害的控制效应 . 现代园艺, 2013(18):9-10.
doi: 10.3969/j.issn.1006-4958.2013.18.004 |
[20] |
万国太 . 姜-稻水旱轮作防病高产栽培技术 . 四川农业科技, 2004(4):20.
doi: 10.3969/j.issn.1004-1028.2004.04.017 |
[21] | 郭宏波, 张跃进, 梁宗锁 , 等. 水旱轮作减轻三七连作障碍的潜势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2017,32(1):161-169. |
[22] |
陈洪俊, 黄国勤, 杨滨娟 , 等. 冬种绿肥对早稻产量及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7(10):1976-198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10.011 |
[23] | 常新刚, 黄国勤, 熊云明 , 等. 双季稻与黑麦草水旱轮作的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耕作与栽培, 2005(4):16-17. |
[24] |
周勃, 魏彦宏, 朱锦泉 , 等. 水旱轮作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农村科技, 2014(7):25-27.
doi: 10.3969/j.issn.1002-6193.2014.07.015 |
[25] | 苏婷, 韩海亮, 赵福成 , 等. 水田、旱地与水旱轮作种植方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 浙江农业科学, 2016,57(2):261-262. |
[26] | 刘永亮, 高艳明, 李建设 . 水旱轮作对宁夏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特性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5,43(8):131-137. |
[27] |
张立成, 邵继海, 林毅青 , 等. 稻-稻-油菜轮作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7,26(2):204-210.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7.02.004 |
[28] | 吴祥茂 . 两种水旱轮作模式及其技术措施. 福建农业科技, 2008(4):35-36. |
[29] | 傅秀兰 . 玉米-稻水旱轮作耕作制栽培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11,29(2):27-28. |
[30] |
于亚军, 王小国, 朱波 . 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NO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 2015,35(9):2910-2916.
doi: 10.5846/stxb201308292169 |
[31] | 邢后银, 滕宏飞, 王常春 . 水稻-豇豆水旱轮作栽培效益高. 科学种养, 2009(6):22-23. |
[32] |
吴洁远, 杨真荣, 苏修荣 , 等. “钱粮双增”的早豇豆-晚超级稻水旱轮作栽培模式. 农业科技通讯, 2014(10):211-213.
doi: 10.3969/j.issn.1000-6400.2014.10.082 |
[33] | 李品汉 . 水旱轮作好模式:早春地膜花生-单季晚稻. 科学种养, 2011(1):6-7. |
[34] |
罗俊花 . 竹塘乡水稻与油菜轮作栽培技术.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1):173.
doi: 10.3969/j.issn.1673-9205.2017.01.147 |
[35] |
余国良, 卢福安 . 超级稻Ⅱ优1273-法国青刀豆水旱轮作高产栽培模式. 中国稻米, 2008(6):68-6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08.06.020 |
[36] |
李品汉 . 冬早黄瓜-中稻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2010(6):28-29.
doi: 10.3969/j.issn.1000-0488.2010.06.012 |
[37] |
王建玲, 王法琼, 张维尧 , 等. “大棚番茄、水稻”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2006(6):113-114.
doi: 10.3969/j.issn.1001-0106.2006.06.094 |
[38] | 张燕燕, 唐懋华, 葛建 . 大棚茄子-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2013, 26(4): 60, 62. |
[39] |
李彩琴 . 大棚越冬茄子水旱轮作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浙江农业科学, 2004(2):104-105.
doi: 10.3969/j.issn.0528-9017.2004.02.023 |
[40] |
邢后银, 戴耀峰 . 设施甜瓜水稻水旱轮作优质高效安全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2008(6):98-99.
doi: 10.3969/j.issn.1002-1469.2008.06.069 |
[41] | 黎官军, 黄正强 . 南郑县元胡-水稻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 基层农技推广, 2017,5(5):73-74. |
[42] | 王凤兰, 黄子锋 . 水旱轮作生产唐菖蒲年花关键技术. 西南园艺, 2006,34(4):43. |
[43] |
王景宏, 陈建平 . 实施水旱轮作克服连作障碍-对江苏沿海棉作方式转变的分析. 中国棉花, 2008,35(12):36-37.
doi: 10.3969/j.issn.1000-632X.2008.12.022 |
[44] |
程湘虹, 丁建明, 陈百如 . 设施西瓜、麦苗、鲜食大豆、直播晚稻、麦苗二年五熟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2009(1):99-101.
doi: 10.3969/j.issn.1001-0106.2009.01.086 |
[45] | 杨玉俊, 眭辉金, 苏小俊 . 稻-莴苣-苋菜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新模式. 长江蔬菜, 2017 ( 5):28-29. |
[46] | 林晓红 . 苦瓜-水稻-甘蓝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模式. 福建农业科技, 2014(8):29-31. |
[47] | 梁文耸, 黄青锐 . 环江县富硒西瓜-宜北香粳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南方园艺, 2015,26(3):3-5. |
[48] |
吴余粮, 蒋凯 . 水旱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析. 浙江农业科学, 2014(6):813-815.
doi: 10.3969/j.issn.0528-9017.2014.06.004 |
[49] |
余庆福, 聂立孝 . 麦-稻轮作系统中小麦施氮水平对后季直播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6,47(9):1488-1494.
doi: 10.3969/jissn.2095-1191.2016.09.1488 |
[50] |
崔思远, 曹蕾, 曹光乔 . 江淮水旱轮作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1):17-21.
doi: 10.3969/j.issn.2095-5553.2013.01.004 |
[1] | 姬生栋 栗 鹏 李江伟 宋刘敏 刘苗苗 高狂龙 尹海庆. 水稻株系与亲本间灌浆期POD 酶谱及遗传效应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1720 |
[2] | 马孟莉 郑 云 周晓梅 张婷婷 张晓倩 卢丙越. 云南哈尼梯田红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2126 |
[3] | 陈瑛瑛 王徐艺凌 朱宇涵 武 威 刘 涛 孙成明. 水稻穗部氮素含量高光谱估测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5): 116120 |
[4] | 隋阳辉, 高继平 刘彩虹, 徐正进 王延波 赵海岩. 东北冷凉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br# 光合、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7143 |
[5] | 梁晓宇, 林春雨, 马淑梅, 王洋. 水稻耐盐碱胁迫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J]. 作物杂志, 2018, (4): 4852 |
[6] | 章星传, 黄文轩, 朱宽宇, 王志琴, 杨建昌.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与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6978 |
[7] | 曾波. 近30年来我国水稻主要品种更新换代历程浅析[J]. 作物杂志, 2018, (3): 17 |
[8] | 唐志强,董立强,李睿,张丽颖,何娜,李跃东. 氮素与土壤类型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3): 141147 |
[9] | 张莉,李赞堂,王士银,麻艳超,东方阳,李学勇,徐江. 水稻氮素吸收低效型突变体osnad1的生理和遗传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3): 6876 |
[10] | 赫臣,郑桂萍,赵海成,陈立强,李红宇,吕艳东,宋江. 增施腐殖酸及减量施肥对盐碱地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3): 129134 |
[11] | 曾波,孙世贤,王洁. 我国水稻主要品种近30年来审定及推广应用概况[J]. 作物杂志, 2018, (2): 15 |
[12] | 曲歌,陈争光,王雪. 基于近红外光谱与SIMCA和PLS-DA的水稻品种鉴别[J]. 作物杂志, 2018, (2): 166170 |
[13] | 袁珍贵,陈平平,郭莉莉,屠乃美,易镇邪. 土壤镉含量影响水稻产量与稻穗镉累积分配的品种间差异[J]. 作物杂志, 2018, (1): 107112 |
[14] | 赵璐,杨治伟,部丽群,田玲,苏梅,田蕾,张银霞,杨淑琴,李培富. 宁夏和新疆水稻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18, (1): 2534 |
[15] | 耿雷跃,张薇,邹拓,郑振宇,耿立格,孙娟,张启星. 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品质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1): 49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