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8, 第2期: 939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2.016
岳茂林,薛蔚荣,张瑞栋,岳忠孝,吕瑞洲,郭鹏燕
Yue Maolin,Xue Weirong,Zhang Ruidong,Yue Zhongxiao,Lü RuiZhou,Guo Pengyan
摘要:
为了研究行距配置对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多分蘖的张杂谷5号和少分蘖的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T1(10cm+50cm)、T2(20cm+40cm)、T3(30cm+30cm)3种行距,对两品种在不同行距配置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能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对于多分蘖的张杂谷5号,适宜的宽窄行能够有效提高谷子的分蘖及分蘖成穗数,进而提高谷子的产量;对于少分蘖的晋谷21号则通过优化个体穗部性状从而提高产量。
[1] | 刘敬科, 刁现民 . 我国谷子产业现状与加工发展方向.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3(12):15-17. |
[2] |
乔春花, 杨立军, 李登来 . 优质高产杂交谷子新品种“张杂谷5号”. 现代农村科技, 2009(22):17.
doi: 10.3969/j.issn.1674-5329.2009.22.013 |
[3] | 李本良, 苏兴智, 掌卫 , 等. 播期播量对小麦个体与群体影响的研究. 作物研究, 1994(4):22-26. |
[4] |
敖和军, 方远祥, 熊昌明 , 等. 株行距配置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08,22(4):263-269.
doi: 10.3969/j.issn.1001-5280.2008.04.013 |
[5] | 凌启鸿, 张洪程 .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 1993,26(6):1-11. |
[6] | Soeton O, Puckridge D W, Soeton O , et al. The effect of density and plant arrange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plants in barley and wheat crop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1982,33(2):171-177. |
[7] |
Farnham D E . Row spacing,plant density,and hybrid effects on corn grain yield and moisture. Agronomy Journal, 2001,93(5):1049-1053.
doi: 10.2134/agronj2001.9351049x |
[8] | 慕美财, 张曰秋, 崔从光 , 等. 冬小麦高产群体源-库-流特征及指标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18(1):35-40. |
[9] | 冯瑞云, 王慧杰, 闫贵云 , 等. 旱地宽窄行种植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5(5):80-84. |
[10] | 范秀玲, 李凤海, 史振声 , 等. 玉米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增产作用和生理特性研究. 玉米科学, 2010,18(1):108-111. |
[11] | 梁熠, 齐华, 王敬亚 , 等. 宽窄行栽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9,17(4):97-100. |
[12] |
张双利, 王晨阳, 胡吉帮 , 等. 行距配置对高产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淀粉和蛋白质积累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0,30(4):704-709.
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10.04.023 |
[13] | 童淑媛, 杜震宇 . 宽窄行种植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3):30-32. |
[14] | 赵甘霖, 丁国祥, 刘天朋 , 等. 宽窄行和等行距栽培条件下高粱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农学学报, 2013,3(8):11-13. |
[15] |
吕晓飞, 王宏富, 邢静熠 , 等. 不均衡种植方式对谷子农艺性状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6,30(6):1196-1203.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6.06.1196 |
[16] |
王节之, 王根全, 郝晓芬 , 等. 适应机械中耕的谷子宽窄行种植模式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2,40(5):462-465.
doi: 10.3969/j.issn.1002-2481.2012.05.10 |
[17] |
邵扬 . 夏玉米高密度双株栽培高产机理研究.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12.
doi: 10.7666/d.y2157151 |
[18] | 王敬亚, 齐华, 梁熠 , 等. 种植方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9,17(5):113-115. |
[19] |
齐华, 梁熠, 赵明 , 等. 栽培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华北农学报, 2010,25(3):134-139.
doi: 10.7668/hbnxb.2010.03.029 |
[20] | 刘铁东, 宋凤斌 . 灌浆期玉米冠层微环境对宽窄行种植模式的反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30(3):37-40. |
[21] |
刘铁东, 宋凤斌 . 不同宽窄行种植方式下玉米穗位叶的光合生理特征. 华北农学报, 2014,29(1):117-121.
doi: 10.7668/hbnxb.2014.01.022 |
[22] |
杨文平, 郭天财, 冯伟 , 等. 行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2,32(3):494-499.
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12.03.021 |
[23] |
刘玉兰, 陈殿元, 张殿双 , 等. 3种栽插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7,23(3):71-7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3.016 |
[1] | 赵 鑫 陈少锋 王 慧 刘三才 杨修仕 张宝林.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5): 2732 |
[2] | 王 蕾 张想平 李润喜 牛小霞 杨世梅 严宗山 张自强. 大麦农艺性状和子粒支链淀粉的多元分析与评价[J]. 作物杂志, 2018, (5): 7176 |
[3] | 张翔宇 李 海 梁海燕 张 知 宋晓强 郑敏娜. 不同种植行距与种植密度对黍子#br# 生长特性及子实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9196 |
[4] | 吴荣华 庄克章 刘 鹏 张春艳. 鲁南地区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18, (5): 104109 |
[5] | 宿飞飞 张静华 李 勇 刘尚武 刘振宇 王绍鹏 万书明 陈 曦 高云飞 胡林双 吕典秋. 不同灌溉方式对两个马铃薯品种#br# 生理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97103 |
[6] | 张瑞栋 曹 雄 岳忠孝 梁晓红 刘 静 黄敏佳.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10115 |
[7] | 安 霞 张海军 蒋方山 吕连杰 陈 军.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2136 |
[8] | 高文俊 杨国义 高新中 玉 柱 许庆方 原向阳 孙耀武.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44149 |
[9] | 王小林 纪晓玲 张盼盼 张 雄 张 静. 黄土高原旱地谷子品种地上器官#br# 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150155 |
[10] | 陆梅,孙敏,任爱霞,雷妙妙,薛玲珠,高志强. 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8, (4): 121125 |
[11] | 王晓飞,徐海军,郭梦桥,肖宇,程薪宇,刘淑霞,关向军,吴耀坤,赵伟华,魏国江.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26130 |
[12] |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8142 |
[13] | 商娜,杨中旭,李秋芝,尹会会,王士红,李海涛,李彤,张晗. 鲁西地区常规棉聊棉6号留叶枝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4): 143148 |
[14] |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4): 3236 |
[15] | 魏萌涵, 解慧芳, 邢璐, 宋慧, 王淑君, 王素英, 刘海萍, 付楠, 刘金荣. 华北地区谷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4): 42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