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5期: 12813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5.019
Shi Nan(), Gao Zhiqiang(), Hu Haiyan, Chen Chongyi, Wen Shuangya
摘要:
研究全程机械化条件下有序机抛技术增密减肥处理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肥料偏生产力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晶两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有序机抛技术,设置常规密度(D0:16万穴/hm2)、中密度(D1:19万穴/hm2)和高密度(D2:24万穴/hm2)3个移栽密度以及常规施肥处理(N0)和减量施肥处理(N1:常规施肥基础上减肥26.56%)2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和施肥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肥料偏生产力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与D0N0处理相比,D2N1处理有利于维持千粒重,协调穗、粒矛盾,且有效提高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量、肥料利用率(42.44%)及产量(4.47%)。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移栽密度显著相关(r=0.53*),说明在减施肥料条件下,移栽密度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肥料26.56%,移栽密度24万穴/hm2,能提高水稻产量以及肥料偏生产力,为增密减肥的最佳处理。
[1] | 杨建昌, 杜永, 吴长付, 等.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7):1336-1345. |
[2] | 季红娟, 董长生, 赵步洪, 等. 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扬粳80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39(2):10-15. |
[3] | Zheng X, Han S, Huang Y, et al. Re-quantifying the emission factors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and estimating the direct N2O emission from Chinese croplands.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004, 18(2):1-19. |
[4] | 邓中华, 明日, 李小坤, 等. 不同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 2015, 47(1):20-25. |
[5] | 林洪鑫, 肖运萍, 袁展汽, 等. 水稻合理密植及其优质高产机理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9):1-4. |
[6] | 李思平, 曾路生, 吴立鹏, 等. 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对植稻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1):69-79. |
[7] | 吴培, 陈天晔, 袁嘉琦, 等. 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3):269-281. |
[8] | 林玉棋. Ⅱ 优航2号作双季晚稻栽培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探讨. 杂交水稻, 2008, 23(3):42-45. |
[9] | 凌启鸿. 作物群体质量.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42-210. |
[10] | 张洪程, 霍中洋, 许轲, 等. 水稻新型栽培技术.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11:168-200. |
[11] | 周兵. 不同栽培模式对沿江平原双季稻周年产量效益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20, 26(4):72-76. |
[12] |
张军, 张洪程, 郭保卫, 等. 抛栽稻高产形成及生态生理特征. 作物学报, 2012, 38(12):2217-2228.
doi: 10.3724/SP.J.1006.2012.02217 |
[13] |
王慰亲, 唐启源, 陈元伟, 等. 水稻机械精量有序抛秧栽培的产量形成和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作物学报, 2021, 47(5):942-951.
doi: 10.3724/SP.J.1006.2021.02032 |
[14] | 周江明, 赵琳, 董越勇, 等. 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2):274-281. |
[15] |
谢小兵, 周雪峰, 蒋鹏, 等. 低氮密植栽培对超级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5, 41(10):1591-1602.
doi: 10.3724/SP.J.1006.2015.01591 |
[16] | 杨志长, 沈涛, 罗卓, 等. 低氮密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0(2):71-81. |
[17] | 陈佳娜, 曹放波, 谢小兵, 等. 机插条件下低氮密植栽培对“早晚兼用”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6, 42(8):1176-1187. |
[18] | 李超, 肖小平, 唐海明, 等. 减氮增密对机插双季稻生物学特性及周年产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9, 33(12):2451-2459. |
[19] | 魏海燕, 王亚江, 孟天瑶, 等. 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对氮肥的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2):488-496. |
[20] | 张洪程, 马群, 杨雄, 等. 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增长规律. 作物学报, 2012, 38(1):86-98. |
[21] | 周江明, 赵琳, 董越勇, 等. 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2):274-281. |
[22] | 周根友, 汪波, 夏华. 密度和施氮量对早熟晚粳通粳981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23):59-63. |
[23] | 杨志长, 沈涛, 罗卓, 等. 低氮密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0(2):71-81. |
[24] | 吴文革, 张四海, 赵决建, 等. 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北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5):757-764. |
[25] | 陆惠斌, 陈少杰. 不同栽培方式对连作晚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5, 21(6):62-65. |
[26] | 许轲, 张军, 张洪程, 等. 双季晚粳稻不同栽培方式生产力及其群体质量差异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5):503-513. |
[27] | 戴其根, 霍中洋, 张洪程, 等. 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Ⅱ. 秧苗田间垂直分布格局及其生态生理效应. 作物学报, 2001, 27(5):600-611. |
[1] | 张平珍, 张克厚, 陈莺, 陈靖萍, 罗健科, 王泽宇. 灌溉条件下燕麦氮、磷、钾配方施肥效应分析及与产量回归模型的建立[J]. 作物杂志, 2021, (5): 101107 |
[2] | 邓超超, 王蕾, 徐也, 周琦, 宿翠翠, 蔡小斌, 缪平贵, 赵海鹏, 张燕, 王育才, 张想平. 施氮量和播种量对大麦[2011(07)814]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08113 |
[3] | 吴鑫雨, 刘振洋, 李海叶, 郑毅, 汤利, 肖靖秀. 施氮和间作对蚕豆根瘤形成及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20127 |
[4] | 刘威, 周剑雄, 谢媛圆, 张旭, 熊又升, 徐祥玉, 袁家富, 熊汉锋. 氮肥一次性基施对夏播鲜食甜玉米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34139 |
[5] | 曹丽霞, 周海涛, 张新军, 石碧红, 张丽霞, 李云霞, 刘君馨, 白静, 赵世锋. 播种量对冀北地区2个荞麦品种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40145 |
[6] | 张琦, 魏臻武, 闫天芳. 江淮地区燕麦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146152 |
[7] | 刘鑫, 李会霞, 田岗, 王玉文, 刘红, 曹晋军, 成锴, 王振华, 刘永忠, 李万星. 全生育期水分控制对谷子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81186 |
[8] | 张婷, 张博文, 李国龙, 曹阳, 李悦, 张少英. 磷酸二铵施用量及方式对甜菜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87193 |
[9] | 张少平, 耿小丽, 武慧娟, 李德明, 刘乾, 高占琪. 草燕1号燕麦新品种选育及品种特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5): 219224 |
[10] | 王云, 乔玲, 闫素仙, 武棒棒, 郑兴卫, 赵佳佳. 山西省不同年代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抗旱性特征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4349 |
[11] | 高杰, 李晓荣, 封广才, 李青风, 彭秋. 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5056 |
[12] | 李佳慧, 程琴, 欧克纬, 谭秦亮, 庞新华, 周全光, 吕平, 宋奇琦, 唐毓玮, 朱鹏锦. 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分蘖性状比较及其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7986 |
[13] | 唐志强, 张丽颖, 何娜, 马作斌, 赵明珠, 王昌华, 郑文静, 银永安, 王辉. 机械旱直播对水稻生育进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8794 |
[14] | 潘高峰, 汪本福, 陈波, 房振兵, 赵沙沙, 田永宏. 播期对鄂中北地区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05111 |
[15] | 高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彭秋. 施氮量对酒用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18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