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5期: 505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5.008
高杰1(), 李晓荣2, 封广才3, 李青风1, 彭秋1()
Gao Jie1(), Li Xiaorong2, Feng Guangcai3, Li Qingfeng1, Peng Qiu1()
摘要:
以贵州省新老两代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酒用糯高粱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逐步提高,新品种较老品系2年平均分别增加25.5%、23.4%和35.2%;新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占比平均分别为32.6%和31.2%,显著高于老品系;新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平均分别为65.2%和49.6%,较老品系分别提高10.2%和12.2%;新品种的干物质、氮素转运量分别较老品系增加12.1%和32.5%,其中新品种的叶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分别较老品系提高3.0%和4.1%。同时贵州糯高粱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和转运量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花后氮素积累与转运能力的增强促成了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从而提升了贵州糯高粱新品种的产量。
[1] |
Leiser W L, Rattunde H F, Piepho H P, et al. Getting the most out of sorghum low-input field trials in west Africa using spatial adjustment.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2012, 198(5):349-359.
doi: 10.1111/jac.2012.198.issue-5 |
[2] | 王劲松, 焦晓燕, 丁玉川, 等. 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响应. 作物学报, 2015, 41(8):1269-1278. |
[3] | 李嵩博, 唐朝臣, 陈峰, 等. 中国粒用高粱改良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时空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2):246-256. |
[4] | 宋仁本, 卢峰, 卢庆善, 等. 我国高粱生产演变及发展前景分析. 杂粮作物, 2002(4):216-218. |
[5] | 王瑞, 王金胜, 张福耀, 等. 1970s-2000s中国高粱杂交种亲本遗传距离演变的SSR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3):415-425. |
[6] | 焦少杰, 王黎明, 姜艳喜, 等. 黑龙江省高粱生产发展演变过程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5):138-144. |
[7] | 彭秋. 贵州酿造高粱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种子, 2011, 30(2):68-71. |
[8] |
Ciampitti I A, Vyn T J. Grain nitrogen source changes over time in maize:a review. Crop Science, 2013, 53(2):366-377.
doi: 10.2135/cropsci2012.07.0439 |
[9] | 赵满兴, 周建斌, 杨绒, 等. 不同施氮量对旱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12(2):143-149. |
[10] |
Tollenaar M. Genetic improvement in grain yield of commercial maize hybrids grown in Ontario from 1959 to 1988. Crop Science, 1989, 29(6):1365-1371.
doi: 10.2135/cropsci1989.0011183X002900060007x |
[11] |
Echarte L, Rotnstein S, Tollenaar M. Response of leaf photosythesis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to nitrogen supply in old and a new maize hybrids. Crop Science, 2008, 48(2):656-665.
doi: 10.2135/cropsci2007.06.0366 |
[12] |
Gaju O, Allard V, Martre P, et al. Nitrogen partitioning and remobilization in relation to leaf senescence,grain yield and grai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wheat cultivars.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3, 155:213-223.
doi: 10.1016/j.fcr.2013.09.003 |
[13] |
Kong L, Xie Y, Hu L, et al. Remobilization of vegetative nitrogen to developing grain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6, 196:134-144.
doi: 10.1016/j.fcr.2016.06.015 |
[14] |
Ciampitti I A, Murrell S, Camberato J, et al. Physiological dynamics of maize nitrogen uptake and partitioning in response to plant density an N stress factors:I. Vegetative phase. Crop Science, 2013, 53(5):2105-2119.
doi: 10.2135/cropsci2013.01.0040 |
[15] | 郑伟, 郭泰, 王志新, 等.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 37(6):797-802. |
[16] | 王振华, 张喜英, 陈素英, 等.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和生理生态指标差异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3):75-79. |
[17] | 刘梅, 吴广俊, 路笃旭, 等.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与其根系特征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1):71-82. |
[18] | 张仁和, 杜伟莉, 郭东伟, 等. 陕西省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和氮效率性状的变化. 作物学报, 2014, 40(5):915-923. |
[19] | 石玉, 于振文, 王东, 等.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6, 32(12):1860-1866. |
[20] | 姜东, 于振文, 李永庚, 等. 高产小麦营养器官临时贮存物质积运及其对粒重的贡献. 作物学报, 2003, 29(1):31-36. |
[21] | 沈建辉, 戴廷波, 荆奇, 等. 施氮时期对专用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24(1):55-58. |
[22] | 张仁和, 王博新, 杨永红, 等. 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物质生产与氮素积累特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12):2238-2246. |
[23] | 赵万春, 董剑, 高翔, 等. 施氮对杂交小麦不同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7, 33(1):191-195. |
[24] | 荆奇, 戴廷波, 姜东, 等. 不同生态条件下基因型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7(1):1-5. |
[25] | 高杰, 李青风, 汪灿, 等. 不同氮素水平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6):1-4. |
[26] |
张均华, 刘建立, 张佳宝, 等. 施氮量对稻麦干物质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0, 36(10):1736-1742.
doi: 10.3724/SP.J.1006.2010.01736 |
[27] | 郭天财, 宋晓, 马冬云, 等. 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8):1605-1610. |
[28] | 张中东, 郭正宇, 宫帅, 等. 新老玉米品种花粒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机制的差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7, 32(6):182-191. |
[1] | 张平珍, 张克厚, 陈莺, 陈靖萍, 罗健科, 王泽宇. 灌溉条件下燕麦氮、磷、钾配方施肥效应分析及与产量回归模型的建立[J]. 作物杂志, 2021, (5): 101107 |
[2] | 邓超超, 王蕾, 徐也, 周琦, 宿翠翠, 蔡小斌, 缪平贵, 赵海鹏, 张燕, 王育才, 张想平. 施氮量和播种量对大麦[2011(07)814]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08113 |
[3] | 吴鑫雨, 刘振洋, 李海叶, 郑毅, 汤利, 肖靖秀. 施氮和间作对蚕豆根瘤形成及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20127 |
[4] | 石楠, 高志强, 胡海燕, 陈崇怡, 文双雅. 杂交稻有序机抛增密减肥处理对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28133 |
[5] | 刘威, 周剑雄, 谢媛圆, 张旭, 熊又升, 徐祥玉, 袁家富, 熊汉锋. 氮肥一次性基施对夏播鲜食甜玉米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34139 |
[6] | 曹丽霞, 周海涛, 张新军, 石碧红, 张丽霞, 李云霞, 刘君馨, 白静, 赵世锋. 播种量对冀北地区2个荞麦品种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40145 |
[7] | 张琦, 魏臻武, 闫天芳. 江淮地区燕麦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146152 |
[8] | 刘鑫, 李会霞, 田岗, 王玉文, 刘红, 曹晋军, 成锴, 王振华, 刘永忠, 李万星. 全生育期水分控制对谷子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81186 |
[9] | 张婷, 张博文, 李国龙, 曹阳, 李悦, 张少英. 磷酸二铵施用量及方式对甜菜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87193 |
[10] | 张少平, 耿小丽, 武慧娟, 李德明, 刘乾, 高占琪. 草燕1号燕麦新品种选育及品种特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5): 219224 |
[11] | 王云, 乔玲, 闫素仙, 武棒棒, 郑兴卫, 赵佳佳. 山西省不同年代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抗旱性特征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4349 |
[12] | 李佳慧, 程琴, 欧克纬, 谭秦亮, 庞新华, 周全光, 吕平, 宋奇琦, 唐毓玮, 朱鹏锦. 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分蘖性状比较及其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7986 |
[13] | 唐志强, 张丽颖, 何娜, 马作斌, 赵明珠, 王昌华, 郑文静, 银永安, 王辉. 机械旱直播对水稻生育进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8794 |
[14] | 潘高峰, 汪本福, 陈波, 房振兵, 赵沙沙, 田永宏. 播期对鄂中北地区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05111 |
[15] | 高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彭秋. 施氮量对酒用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18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