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1, 第5期: 14014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1.05.021
曹丽霞(), 周海涛, 张新军, 石碧红, 张丽霞, 李云霞, 刘君馨, 白静, 赵世锋()
Cao Lixia(), Zhou Haitao, Zhang Xinjun, Shi Bihong, Zhang Lixia, Li Yunxia, Liu Junxin, Bai Jing, Zhao Shifeng()
摘要:
试验于2018-2019年连续进行2年,采用裂区设计,以甜荞品种冀甜荞1号和苦荞品种冀苦荞1号为材料,设置5个播种量处理,研究了播种量对不同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冀甜荞1号的株高、主茎节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主茎分枝数、花序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产量有一定影响,播种量在120万~180万粒/hm2之间均能达到高产,适宜播种量为120万粒/hm2。不同播种量对冀苦荞1号的主茎节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对株高、主茎分枝数、花序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产量都有一定影响,播种量在90万~150万粒/hm2之间均能达到高产,适宜播种量为90万粒/hm2。
[1] | 任长忠, 赵钢. 中国荞麦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
[2] | 林汝法. 中国荞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 |
[3] | 林汝法, 柴岩, 寥琴. 中国小杂粮.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出版社, 2002. |
[4] | 陈庆富. 荞麦属植物科学. 1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
[5] | 唐宇, 邵继荣, 周美亮. 中国荞麦属植物分类学的修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20(3):646-653. |
[6] | 李春花, 王艳青, 卢文洁, 等. 种植密度对‘云荞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9):128-131. |
[7] | 张艳军, 湖选江, 饶敏,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后苦荞产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18(9):172-174. |
[8] | 田再芳, 靳建刚. 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苦荞黑丰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2020, 48(1):19-24. |
[9] | 王慧, 杨媛, 杨明君,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荞麦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3, 41(6):572-574. |
[10] | 常耀军, 母养秀, 张久盘, 等. 种植密度对荞麦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56(16):3022-3024,3047. |
[11] | 大边巴卓玛. 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引种荞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西藏科技, 2016(3):10-12. |
[12] | 姜涛, 李玮. 不同播期密度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0):169-172. |
[13] | 姜述君, 黄丹丹, 刘朝, 等.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甜荞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 27(5):15-19. |
[14] | 张宗文, 林汝法.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
[15] | 靳建刚, 田再芳. 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荞麦6号农业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47(7):1182-1184. |
[16] | 万丽英. 高海拔单作区不同密度对苦荞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17] | 张耀文, 邢亚静, 崔春香, 等. 山西小杂粮.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18] | 易建礼, 李良军, 黄怡斌, 等. 荞麦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作物研究, 2007(2):108-110. |
[19] | 万丽英. 贵州高海拔山区播种密度对苦荞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3):29-31. |
[20] | 汪灿, 李曼, 王诗雪, 等. 不同播期、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甜荞信农1号春播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42(3):52-55. |
[21] | 张茜, 王安虎, 杨继勇. 不同锌浓度浸种和种植密度对苦荞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种子, 2010(11):9-13. |
[22] | 穆兰海, 剡宽江, 陈彩锦, 等. 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苦荞麦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63-64. |
[23] | 吴冰冰, 王春龙, 郑永照, 等. 种植密度对荞麦生长与结实特性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40(1):29-31,36. |
[24] | 李春花, 孙道旺, 何成兴, 等.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杂草学报, 2018, 36(2):19-24. |
[25] | 郭玉祥. 不同播种量对苦荞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3):1. |
[26] | 杨修仕, 郭忠贤, 郭慧敏, 等. 播期和播量对荞麦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1):88-93. |
[1] | 张平珍, 张克厚, 陈莺, 陈靖萍, 罗健科, 王泽宇. 灌溉条件下燕麦氮、磷、钾配方施肥效应分析及与产量回归模型的建立[J]. 作物杂志, 2021, (5): 101107 |
[2] | 邓超超, 王蕾, 徐也, 周琦, 宿翠翠, 蔡小斌, 缪平贵, 赵海鹏, 张燕, 王育才, 张想平. 施氮量和播种量对大麦[2011(07)814]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08113 |
[3] | 吴鑫雨, 刘振洋, 李海叶, 郑毅, 汤利, 肖靖秀. 施氮和间作对蚕豆根瘤形成及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20127 |
[4] | 石楠, 高志强, 胡海燕, 陈崇怡, 文双雅. 杂交稻有序机抛增密减肥处理对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28133 |
[5] | 刘威, 周剑雄, 谢媛圆, 张旭, 熊又升, 徐祥玉, 袁家富, 熊汉锋. 氮肥一次性基施对夏播鲜食甜玉米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34139 |
[6] | 张琦, 魏臻武, 闫天芳. 江淮地区燕麦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146152 |
[7] | 刘鑫, 李会霞, 田岗, 王玉文, 刘红, 曹晋军, 成锴, 王振华, 刘永忠, 李万星. 全生育期水分控制对谷子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81186 |
[8] | 张婷, 张博文, 李国龙, 曹阳, 李悦, 张少英. 磷酸二铵施用量及方式对甜菜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87193 |
[9] | 张少平, 耿小丽, 武慧娟, 李德明, 刘乾, 高占琪. 草燕1号燕麦新品种选育及品种特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5): 219224 |
[10] | 王云, 乔玲, 闫素仙, 武棒棒, 郑兴卫, 赵佳佳. 山西省不同年代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抗旱性特征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4349 |
[11] | 高杰, 李晓荣, 封广才, 李青风, 彭秋. 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5056 |
[12] | 李佳慧, 程琴, 欧克纬, 谭秦亮, 庞新华, 周全光, 吕平, 宋奇琦, 唐毓玮, 朱鹏锦. 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分蘖性状比较及其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7986 |
[13] | 唐志强, 张丽颖, 何娜, 马作斌, 赵明珠, 王昌华, 郑文静, 银永安, 王辉. 机械旱直播对水稻生育进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8794 |
[14] | 潘高峰, 汪本福, 陈波, 房振兵, 赵沙沙, 田永宏. 播期对鄂中北地区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05111 |
[15] | 高杰, 封广才, 李晓荣,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彭秋. 施氮量对酒用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18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