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2, 第2期: 9610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2.014
Fang Mengying(), Yan Peng, Lu Lin, Wang Qingyan, Dong Zhiqiang()
摘要:
应用化学调控技术改善玉米的氮素代谢过程,从而实现“减氮增效”,是保障玉米绿色可持续生产的重要途径。试验以玉米单交种豫单9953为材料,设置乙矮合剂(ECK)和不同氮肥水平处理(0、96、132、168、204和240kg/hm2),喷施清水为对照处理(CK),于2019和2020年分别在河北燕郊和北京顺义进行大田试验,研究ECK对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氮素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ECK处理提高了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开花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施氮量204和240kg/hm2处理下叶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以及灌浆中后期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ECK处理显著提高了施氮量204kg/hm2下玉米植株氮素、籽粒氮素和总氮素积累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8.9%、8.3%和8.6%。ECK处理下施氮量为204kg/hm2时,夏玉米产量较CK处理显著增加7.5%。ECK处理可有效改善玉米的氮素代谢,促进氮素的吸收、同化和积累,提高产量,从而实现“减氮增效”。
[1] |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 |
[2] | 梁茜, 吴清山, 葛均筑, 等. 播期对华北平原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1(4):136-143. |
[3] | 赵士诚, 裴雪霞, 何萍, 等. 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2):492-497. |
[4] | 张福锁, 王激清, 张卫峰, 等.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土壤学报, 2008, 45(5):915-924. |
[5] | 刘佳敏, 汪洋, 牛金璨, 等. 不同施氮水平下增密对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21, 11(2):23-29. |
[6] | 李彦昌, 王海亮, 闫丽慧, 等. 化控对豫北地区夏玉米影响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18(7):62-64. |
[7] |
Pearson C, Jacobs B. Yield components and nitrogen partitioning of maize in response to nitrogen before and after anthesi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1987, 38(6):1001.
doi: 10.1071/AR9871001 |
[8] |
Benyamin K, Shahin R, Pan J T, et al. A multi-criteria evolutionary-based algorithm as a regional scal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to optimize nitrogen consumption rate; A case study in North China plai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56:120213.
doi: 10.1016/j.jclepro.2020.120213 |
[9] | 张义, 刘云利, 刘子森, 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水生生物学报, 2021, 45(3):700-708. |
[10] | 聂乐兴, 姜兴印, 吴淑华, 等. 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产玉米生理效应及产量影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1(2):216-220. |
[11] | 高波, 周亚冬, 李冬梅, 等. 乙烯利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1):13-17. |
[12] | 张子学, 朱仕燕, 李文阳, 等. 化控剂-乙烯利对玉米植株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209-213. |
[13] | 陈增, 柯永培, 袁继超, 等. 玉米健壮素和烯效唑对杂交玉米正红311的株高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4):190-192. |
[14] | 李玲, 赵明, 李连禄, 等. 乙矮合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07(5):51-54. |
[15] | 卢霖, 董志强, 董学瑞, 等. 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5(2):70-77. |
[16] |
卢霖, 董志强, 董学瑞, 等. 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花粒期叶片氮素同化与早衰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5, 41(12):1870-1879.
doi: 10.3724/SP.J.1006.2015.01870 |
[17] |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95-100. |
[18] | 邹琦.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56-59,125-126. |
[19] | 吴良欢, 蒋式洪, 陶勤南. 植物转氨酶活度比色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土壤通报, 1998, 29(3):136-138. |
[20] | 叶利庭, 吕华军, 宋文静, 等. 不同氮效率水稻生育后期氮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土壤学报, 2011, 48(1):132-140. |
[21] | Zhang F S, Cui Z L, Chen X P, et al.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 for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Advances in Agronomy, 2012, 116:1-40. |
[22] | 巨晓棠, 保静. 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4):783-795. |
[23] | 申丽霞, 王璞, 兰林旺, 等. 施氮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及穗粒形成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6):1074-1079. |
[24] | 王宜伦, 李潮海, 谭金芳, 等.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1, 37(2):339-347. |
[25] | 徐彩龙.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双晚模式的优化及其水肥高效调控.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7. |
[26] | 曹胜彪, 张吉旺, 董树亭, 等.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6):1343-1353. |
[27] | 叶德练, 王玉斌, 周琳, 等. 乙烯利和氮肥对夏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作物学报, 2015, 41(11):1701-1710. |
[28] | 马正波, 董学瑞, 房孟颖, 等. 矮壮素配合氮肥全基施对华北夏玉米氮素利用的调控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931-941. |
[29] | 唐会会. 聚天门冬氨酸(PASP)对东北春玉米氮素代谢的调控效应及其节氮机理.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
[30] | 牛巧龙, 曹高燚, 杜锦, 等.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叶片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7, 32(1):187-192. |
[31] | 葛建军, 朱林, 张国良, 等. 乙烯利对花生氮代谢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花生学报, 2008, 37(2):22-27. |
[32] | 谷岩, 胡文河, 徐百军, 等. 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玉米穗位叶光合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3, 33(23):7399-7407. |
[33] | 杨亮, 赵宏伟, 刘锦红.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8(3):320-324. |
[34] | 李金娜, 姜丽娜, 岳影, 等.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氮代谢酶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38(7):817-824. |
[1] | 王健, 许爱玲, 杨娜, 王珂, 席吉龙, 卫晓东, 张建诚, 席天元. 运城盆地不同播期小麦干热风发生风险评价[J]. 作物杂志, 2022, (2): 104112 |
[2] | 郝瑞煊, 孙敏, 任爱霞, 林文, 王培如, 韩旭阳, 王强, 高志强. 宽幅条播冬小麦水分利用与干物质积累、品质的关系及播种密度的调控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2): 119126 |
[3] | 周煜庄, 王瑞, 姚照胜, 张伟军, 刘涛, 孙成明. 不同土壤表面结构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2): 127133 |
[4] | 马瑞琦,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常旭虹. 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及光合性能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2): 134142 |
[5] | 曹丽茹, 鲁晓民, 王国瑞, 党尊, 邱天, 邱建军, 田云峰, 王振华, 党永富. 叶面喷施炭吸附聚谷氨酸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2): 158166 |
[6] | 袁璟亚, 李万明, 庞雪芹, 黄淋华, 戚兰, 王胜谋, 谢正伟, 邱一彪, 赖泉淏, 秦娜娜. 花期不同打尖层数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2): 167173 |
[7] | 刘攀锋, 秦杰, 郝爽楠, 王丹立, 杨武德, 冯美臣, 宋晓彦. 硒肥浓度、施用时期和施肥方式对不同谷子品种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2): 182188 |
[8] | 郭永新, 周浩, 孙鹏, 王雅情, 马珂, 李晓瑞, 董淑琦, 郭平毅, 原向阳. 种植方式对不同地区张杂谷10号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2): 195202 |
[9] | 李丰, 高桐梅, 苏小雨, 魏利斌, 王东勇, 田媛, 李同科, 杨自豪, 卫双玲.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2): 215221 |
[10] | 韩丽君, 薛张逸, 谢昊, 顾骏飞. 干湿交替灌溉与硝化抑制剂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2): 222229 |
[11] | 李忠南, 王越人, 车丽梅, 邬生辉, 曲海涛, 宋涛, 李福林, 李光发. 通玉179六世代和DH世代4个穗部性状对比分析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2): 6468 |
[12] | 石雄高, 裴雪霞, 党建友, 张定一. 小麦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 (1): 110 |
[13] | 刘梦红, 王志君, 李红宇, 赵海成, 吕艳东. 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1): 102109 |
[14] | 何宇轩, 李雅娟, 周明卓, 眭锋, 吕伟生, 张俊, 曾勇军, 黄山. 秸秆全量还田下施用过氧化钙对南方双季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1): 116123 |
[15] | 崔士友, 张洋, 翟彩娇, 董士琦, 张蛟, 陈澎军, 韩继军, 戴其根. 复垦滩涂微咸水灌溉下粳稻产量和品质的表现[J]. 作物杂志, 2022, (1): 1371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