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3, 第4期: 126135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4.019
Zhang Mingwei1,2(), Ding Jinfeng1, Zhu Xinkai1, Guo Wenshan1()
摘要:
为了探索适宜过晚播小麦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针对过晚播(较适播期推迟30d以上)小麦,采用播种密度、施氮量和氮肥运筹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技术组合对产量、氮素利用率、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以及氮肥运筹对过晚播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品质形成以及经济效益有显著的调控效应,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以33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5:1:2:2与6:0:2:2氮肥运筹处理的产量高于4:2:1:3运筹处理。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纯收入先增加后下降,6:0:2:2氮肥运筹处理的纯收入较高。在基本苗330万株/hm2、施氮量225kg/hm2、氮肥运筹5:1:2:2和6:0:2:2处理下,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生理效率、氮素表观利用率和产量均较高。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湿面筋含量与沉降值则先增加后降低,容重持续增加;随着施氮量增加,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均增加,淀粉含量与容重表现则相反。综合考虑,扬麦23过晚播条件下适宜栽培技术组合为基本苗330万株/hm2左右、施氮量225kg/hm2、磷、钾肥用量均为90kg/hm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或6:0:2:2时,可获得6750kg/hm2以上目标产量。
[1] | 吴光磊, 郭立月, 崔正勇, 等.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2, 32(16):5128-5137. |
[2] | 张金宝, 秦霞, 孙佩贤, 等. 黄淮麦区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花后氮素代谢和利用率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12):112-116,122. |
[3] | 朱新开, 郭文善, 周君良, 等.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6):640-645. |
[4] | 杨珍平, 周乃健, 苗果园. 晋中晚熟冬麦区不同群体模式小麦光合性能分析. 作物学报, 2004, 30(9):878-882. |
[5] | 刘万代, 陈现勇, 尹钧, 等.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 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3):464-469. |
[6] | 屈会娟, 李金才, 沈学善, 等.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周麦18碳氮转运、籽粒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10):23-27. |
[7] | 赵广才, 张艳, 刘利华, 等. 施肥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25(5):56-59. |
[8] | 王竟绍, 董召荣, 张健, 等.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8(1):14-19. |
[9] | 曹倩, 贺明荣, 代兴龙, 等. 密度、氮肥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4):815-822. |
[10] |
Kibe A M, Singh S, Kalra N. Water-nitrogen relationships for whea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late sown conditions.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6, 84(3):221-228.
doi: 10.1016/j.agwat.2006.02.010 |
[11] | Martin R J, Sutton K H, Moyle T N, et al.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ix cultivars of autumn-sown wheat. New Zealan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 1992, 20(3):273-282. |
[12] | 戴廷波, 孙传范, 荆奇, 等.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调控. 作物学报, 2005, 31(2):248-253. |
[13] | 孙和平, 魏广彬, 段云辉, 等. 苏南地区迟播小麦丰产高效氮肥定量与运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11):106-107. |
[14] | 马兴华, 于振文, 梁晓芳, 等.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12(2):2150-2155. |
[15] | 王月福, 姜东, 于振文, 等. 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作物学报, 2003, 29(4):491-495. |
[16] | 屈会娟, 李金才, 魏凤珍, 等.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14):4161-4162. |
[17] |
李金才, 屈会娟, 魏凤珍. 氮素运筹技术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34(2):8-11.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5.02.002 |
[18] | 束林华, 朱新开, 陶红娟, 等. 施氮量对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产量和品质调节效应.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28(2): 37-41. |
[19] | 张耀兰, 曹承富, 乔玉强, 等. 超晚播条件下密度和追氮时期对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6):160-164. |
[20] | 霍中洋, 葛鑫, 张洪程, 等. 施氮方式对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4, 30(5):449-454. |
[21] | 石玉, 于振文. 施氮量和氮肥底追比例对济麦20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4):710-714. |
[22] |
曹倩, 贺明荣, 代兴龙, 等. 氮密互作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2, 27(4):206-212.
doi: 10.3969/j.issn.1000-7091.2012.04.040 |
[23] | 朱新开, 郭文善, 范琦, 等. 小麦不同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指标差异研究.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4, 11(3):10-15. |
[24] |
乔玉强, 曹承富, 杜世州, 等. 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4, 29(2):204-207.
doi: 10.7668/hbnxb.2014.02.038 |
[25] | 姚金保, 杨学明, 马鸿翔, 等. 拔节期追施氮肥对宁麦1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4):727-730. |
[26] | 杨永乐, 金彦刚, 任仰涛, 等. 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瑞华麦5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41(3):348-354. |
[27] | 郭伟, 于立河, 薛盈文, 等. 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对强筋春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159(1):102-106. |
[28] | 杨扎根, 王姣爱, 裴雪霞, 等. 不同追氮时期对两种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215(3):32-34. |
[1] | 陈剑, 齐文, 蒋海凌, 钱仲仓. 西兰花废弃物堆肥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4): 136143 |
[2] | 胡新元, 柳永强, 谢奎忠, 孙小花, 罗爱花. 旱区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多年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4): 159164 |
[3] | 丁凯鑫, 王立春, 田国奎, 王海艳, 李凤云, 潘阳, 庞泽, 单莹. 马铃薯生长及生理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综述[J]. 作物杂志, 2023, (4): 1621 |
[4] | 王丽萍, 白岚方, 王天昊, 王宵璇, 白云鹤, 王玉芬. 不同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4): 165173 |
[5] | 李雨新, 卢敏, 赵久然, 王荣焕, 徐田军, 吕天放, 蔡万涛, 张勇, 薛洪贺, 刘月娥. 京津唐夏玉米区生产现状调研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4): 174181 |
[6] | 宋晓, 张珂珂, 岳克, 黄晨晨, 黄绍敏, 孙建国, 郭腾飞, 郭斗斗, 张水清, 裴敏楠. 不同氮效率品种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的差异[J]. 作物杂志, 2023, (4): 188194 |
[7] | 乐丽红, 刘凯丽, 陈忠平, 王斌强, 唐舟, 程飞虎, 张昆. 氮素穗肥施用期对一季籼粳杂交稻氮肥效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4): 195201 |
[8] | 刘红杰, 任德超, 倪永静, 葛君, 张素瑜, 吕国华, 胡新. 秸秆还田下减氮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4): 210214 |
[9] | 傅晓艺, 王红光, 刘志连, 李东晓, 何明琦, 李瑞奇. 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幼苗期生长的影响及抗旱品种筛选[J]. 作物杂志, 2023, (4): 224229 |
[10] | 张瀚文, 刘丹, 王雪瑞, 李望舒, 卢强, 王树峰, 赵佳楠, 王玉波, 张贺, 李彩凤. 盐碱胁迫下不同时期叠加喷施BR 对甜菜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J]. 作物杂志, 2023, (4): 237244 |
[11] | 李青风, 高杰, 彭秋. 贵州省籽粒苋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4): 6064 |
[12] | 刘颖, 顾昀怿, 张伟杨, 杨建昌. 水分与氮素及其互作调控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3, (4): 715 |
[13] | 李宏生, 李绍祥, 杨忠慧, 杨家李, 刘琨, 熊世安, 李富乾, 郭辉, 杨木军.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纯度的表型和标记检测比较[J]. 作物杂志, 2023, (4): 7176 |
[14] | 赵鹏鹏, 李鲁华, 任明见, 安畅, 洪鼎立, 李欣, 徐如宏. 小麦GzCIPK7-5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4): 7784 |
[15] | 潘文婧, 孙亚男, 高陆思, 曲梦楠, 张维耀, 付春旭, 姜世波, 姜成喜, 付亚书, 王金星. 中国和欧洲大豆资源农艺性状综合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3, (4): 91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