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5, 第2期: 93100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5.02.013
Luo Jianke1(), Zhang Kehou1, Wang Zeyu1, Zhang Pingzhen1, Nan Ming2
摘要:
为深入分析白银市沿黄河灌区燕麦品种的综合生产性能、丰产潜力及其影响因素,试验选取适宜水浇地种植的18个燕麦品种(系)的16个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主成分分析、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与籽粒产量相关系数居前5位的依次是成穗数(0.45)、千粒重(0.40)、单株粒重(0.15)、叶茎比(0.09)、株高(0.08);与干草产量相关系数居前5位的依次是生育期(0.73)、株高(0.60)、叶茎比(0.47)、主穗长(0.44)、千粒重(0.43);籽粒产量与各性状关联度前3名为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干草产量与各性状关联度前3名为成穗数>旗叶长>苗数。综合评判,银燕8号、银燕6号、航燕1号适宜作为粮用籽粒型燕麦;定燕2号、银燕9号适宜作为饲用麦草型燕麦品种示范推广、开发应用。
[1] |
柴继宽, 赵桂琴, 胡凯军, 等. 不同种植区生态环境对燕麦营养价值及干草产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0, 18(3):421-42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0.03.020 |
[2] | 刘振恒, 武高林, 等. 发展以燕麦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高寒草地畜牧业. 草业科学, 2007, 24(9):67-69. |
[3] | 任祥, 王琦, 张恩和, 等. 覆盖材料和沟垄比对燕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8):945-954. |
[4] |
柴继宽, 慕平, 赵桂琴. 8个燕麦品种在甘肃的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研究. 草地学报, 2016, 24(5):1100-110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6.05.026 |
[5] | 郑曦, 魏臻武, 武自念, 等. 不同燕麦品种(系)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草地学报, 2013, 3(2):272-276. |
[6] | 赵宁, 赵秀芳, 赵来喜, 等. 不同燕麦品种在坝上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草地学报, 2009, 1(1):68-72. |
[7] | 林伟静, 吴广枫, 李春红, 等. 品种与环境对我国裸燕麦营养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1, 37(6):1087-1092. |
[8] |
南铭, 赵桂琴, 李晶, 等. 西北半干旱区引种燕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关联分析及评价. 草地学报, 2018, 26(1):125-133.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8.01.015 |
[9] | 郑殿升, 王晓鸣, 张京. 燕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
[10] | 史睿智, 仁增旺堆, 片多, 等. 4个燕麦品种在西藏那曲申扎县的适应性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 2022, 44(2):49-54. |
[11] | Yan W K, Kang M S. GGE biplot analysis:A graphical tool for breeders, geneticists, and agronomists. Boca Raton, Florida: CRC Press, 2003:25. |
[12] | Yan W K. GGE biplot a windows application for graphical a- nalysis of multi environment trial data and other types of two- way data. Agronomy Journal, 2001,93:1111-1118. |
[13] |
张晓娟, 陈彩锦, 张久盘, 等. 55个紫花苜蓿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草地学报, 2023, 31(11):3453-346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3.11.024 |
[14] | 蔡丽艳, 宋志萍, 徐静, 等. 18份燕麦属牧草种质材料的鉴定与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 2007, 29(4):21-27. |
[15] | 张坤, 颜红波, 周青平, 等. 42份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研究.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2(4):11-16. |
[16] | 张克厚, 陈莺, 张平珍, 等. 灌溉条件下燕麦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及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37(6):166-170. |
[17] | 杨富, 郑敏娜, 康佳惠, 等. 9个燕麦品种在晋北地区的生产性能及饲用价值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19(2):94-98. |
[18] | 王赟文, 曹致中, 韩建国, 等. 9个苏丹草品种生产性能的评价与聚类分析. 草业学报, 2005, 14(5):117-123. |
[19] | 柴继宽, 赵桂琴, 师尚礼.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 草原与草坪, 2011, 31(2):1-6. |
[20] |
孙建平, 董宽虎, 蒯晓妍, 等. 晋北农牧交错区引进燕麦品种生产性能及饲用价值比较. 草业学报, 2017, 26(11):222-230.
doi: 10.11686/cyxb2017021 |
[21] | 张光雨, 王江伟, 张豪睿, 等. 西藏日喀则地区8个引进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 草业科学, 2019, 36(4):1117-1125. |
[22] | 周启龙. 西藏阿里19个燕麦引进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作物杂志, 2021(1):26-31. |
[23] |
彭靖涵, 程明军, 董志晓, 等. 12个饲用燕麦品种在四川的适应性评价分析. 草地学报, 2023, 31(7):2128-213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3.07.023 |
[1] | 张圣昌, 魏玉明, 马丽娜, 杨钊, 刘文瑜, 黄杰, 刘欢, 杨发荣.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饲用型藜麦生长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28134 |
[2] | 赵富阳, 马波, 胡继芳, 谭可菲, 刘传增, 闫锋, 董扬, 侯晓敏, 李清泉, 韩业辉.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寒地粳稻光周期敏感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5, (2): 135140 |
[3] | 孙艳杰, 魏国才, 吴雨恒, 石运强, 邵勇, 刘英蕊, 南元涛, 张维耀. 利用SNP标记对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5, (2): 1419 |
[4] | 姬景红, 刘双全, 马星竹, 郝小雨, 郑雨, 赵月, 王晓军, 匡恩俊. 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49154 |
[5] | 张丽娜, 杨文平, 苏苗, 张之玄, 李军辉, 陈杰, 高志强, 杨珍平. 叶面施硒对燕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2): 196206 |
[6] | 卢晶, 余波, 江谧, 彭镰心, 任远航, 吴琪. 58份青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5, (2): 2028 |
[7] | 范惠玲, 赵晓江, 路妍. 不同生育期白芥Na2SO4耐性鉴定及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5, (2): 7985 |
[8] | 杨如萍, 贾贞, 韦瑛, 魏野畴, 王立明, 陈光荣, 张国宏, 宋雯雯. 甘肃不同地理来源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与气象因子及农艺性状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25, (1): 123132 |
[9] | 常晓, 张云龙, 徐翎清, 李佳佳, 兴旺, 刘大丽.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甜菜氮同化关键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5, (1): 235242 |
[10] | 颜群翔, 庞玉辉, 洪壮壮, 毕俊鸽, 王春平. 141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特异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5, (1): 2634 |
[11] | 庞敏昡, 王瀚, 李志涛, 史宁帆, 蒲转芳, 张锋, 姚攀锋, 毕真真, 白江平, 孙超. 不同水分处理下施用立收谷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6): 132139 |
[12] | 李峰, 高宏云, 张翀, 张宝英, 马建富, 郭娜, 白苇, 方爱国, 杨志敏, 李源. 盐胁迫对燕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6): 140146 |
[13] | 李晓婷, 张婷婷, 张艳丽, 李志伟, 韩丽, 赵鑫瑶, 张永平, 李立军. 燕麦地上部可培养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及其功能研究[J]. 作物杂志, 2024, (6): 194204 |
[14] | 孙明茂, 刘丽霞, 孙虎, 崔迪. 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花色苷及重要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6): 2638 |
[15] | 樊明, 张双喜, 陈嘉, 张娇, 李红霞. 宁夏春小麦品种抗倒伏相关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 作物杂志, 2024, (6): 39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