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6, 第2期: 112117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2.021
张东来1,徐瑶1,王家睿1,刘博1,2,张锐1,龚振平1
Zhang Donglai1,Xu Yao1,Wang Jiarui1,Liu Bo1,2,Zhang Rui1,Gong Zhenping1
摘要:
抗倒伏性是大豆高产稳产研究的重要内容。选用黑农37和黑农42两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25万和35万株/hm 2密度条件下,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茎秆的形态指标、茎秆基部挫折力等力学特性进行测定,较系统地研究了大豆生育期间抗倒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间,随着株高和单株鲜重的变化,植株重力力矩呈单峰曲线变化,R5-R6期达到峰值,茎粗和茎秆基部挫折力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而抗倒伏系数是大豆茎秆力学特性的综合表现,呈现U型变化,在R5-R6期最小,表明该期间最易倒伏;大豆株高、单株鲜重、植株重力力矩与抗倒伏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大豆茎粗、基部茎秆挫折力、弹性模量与抗倒伏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大豆株高越低、单株鲜重越小、重力力矩越小、茎粗越粗、茎秆挫折力及弹性模量越大,大豆抗倒伏性越强。供试的两种密度条件下,大豆单株鲜重、茎粗、茎秆基部挫折力、重力力矩、抗倒伏系数等性状,35万株/hm 2处理明显低于25万株/hm 2处理,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大豆倒伏风险增大。
[1] | 陈喜凤, 孙宁, 谷岩 . 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能的比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36(1):33-41. |
[2] | 张丽伟, 齐照明, 刘春燕 . 基于Meta分析的大豆倒伏性相关QTL的整合.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11(6):755-759. |
[3] | Shapiro C A, Flowerday A D . Effect of simulated lodging on soybean yield. Journal of Agronomy & Crop Science, 1987,158:8-16. |
[4] | 陈怀珠, 孙祖东, 杨守臻 , 等. 荫蔽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大豆耐荫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25(4):78-82. |
[5] | 周蓉, 涂赣英, 沙爱华 , 等. 大豆种质的倒伏性调查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大豆科学, 2007,26(1):41-44. |
[6] | 龙施华, 杨正坤, 郝再彬 . 大豆茎秆可溶性糖含量与株高的关系研究. 核农学报, 2013,27(5):694-697. |
[7] | 何晓莉, 吴晓强, 张立峰 . 大豆茎秆力学特性的研究.农机化研究, 2010(11):164-169. |
[8] | 闫以勋, 赵淑红, 杨悦乾 . 成熟期大豆茎秆力学特性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43(5):46-49. |
[9] | Yadi R .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lodging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Oriza Sativa 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2,1(4):31-38. |
[10] | 吴晓强, 何晓莉, 吕桦 , 等. 大豆茎秆压缩力学特性随株高的变化规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2):721-725,739. |
[11] | 李金才, 魏凤珍, 尹均 .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5,31(5):662-666. |
[12] | 郭玉明, 袁红梅, 阴妍 , 等. 茎秆作物抗倒伏生物力学评价研究及关联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07,23(7):14-18. |
[13] | 梁莉, 郭玉明 . 作物茎秆生物力学性质与形态特性相关性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8,24(7):1-6. |
[14] |
Galedar M N, Jafari A, Mohtasebi S S , et al. Effects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level in the crop on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alfalfa stems. Biosystems Engineering, 2008,101:199-208.
doi: 10.1016/j.biosystemseng.2008.07.006 |
[15] |
范冬梅, 杨振, 马占洲 , 等. 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15):3029-303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15.003 |
[16] |
王成雨, 代兴龙, 石玉华 , 等. 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2,38(1):121-128.
doi: 10.3724/SP.J.1006.2012.00121 |
[17] |
崔海岩, 靳立斌, 李波 , 等. 遮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结构和倒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17):3497-350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17.005 |
[18] |
郑亭, 陈溢, 樊高琼 , 等. 株行配置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光环境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8):1571-158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8.006 |
[19] | 钟开珍, 梁江, 韦清源 , 等. 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大豆科学, 2012,31(5):703-706. |
[20] |
杨世民, 谢力, 郑顺林 , 等. 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茎秆理化特性与抗倒伏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9,35(1):93-103.
doi: 10.3724/SP.J.1006.2009.00093 |
[21] |
李国辉, 钟旭华, 田卡 , 等. 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形态和力学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7):1323-133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7.003 |
[22] | 崔凤娟, 王振国, 李岩 , 等. 高粱茎秆性状及倒伏系数的研究.作物杂志, 2014(2):61-63. |
[23] | 刘唐兴, 官春云, 雷东阳 , 等. 播种密度对油菜倒伏指数的影响及品种抗倒性比较. 江西农业学报, 2008,20(2):1-3. |
[1] | 张翔宇 李 海 梁海燕 张 知 宋晓强 郑敏娜. 不同种植行距与种植密度对黍子#br# 生长特性及子实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9196 |
[2] | 赵云,徐彩龙,杨旭,李素真,周静,李继存,韩天富,吴存祥. 不同播种方式对麦茬夏大豆保苗和生产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14120 |
[3] | 刘亚军,胡启国,储凤丽,王文静,杨爱梅. 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商薯9号”产量及结薯习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8994 |
[4] | 张明俊,李忠峰,于莉莉,王俊,邱丽娟. 大豆子粒蛋白亚基变异种质的鉴定与筛选[J]. 作物杂志, 2018, (3): 4450 |
[5] | 朱佳妮,代惠萍,魏树和,贾根良,陈德经,裴金金,张庆,强龙. 花期追施锌肥对大豆生长和锌素积累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1): 152155 |
[6] | 马天乐,章建新. 不同复种方式麦茬夏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经济效益比较[J]. 作物杂志, 2018, (1): 156159 |
[7] | 李丽娜,金龙国,谢传晓,刘昌林. 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盲样检测方法[J]. 作物杂志, 2017, (6): 3744 |
[8] | 何海军,王晓娟,寇思荣. 西北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6): 9195 |
[9] | 周永萍,田海燕,杜海英,葛朝红,燕建召,孙辉,师树新. 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结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4): 8488 |
[10] | 李松,何毅波,卢曼曼,刘红坚,刘俊仙,刘丽敏,余坤兴,刘欣. 种植密度对桂果蔗1号产量性状及商品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4): 7883 |
[11] | 董志敏,厉志,刘佳,陈亮,衣志刚,王博,刘宝权. 大豆抗灰斑病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7, (3): 15 |
[12] | 周学超,丁素荣,魏云山,周艳芳,魏学,娜日娜,李峰. 不同鲜食大豆品种(系)在赤峰地区的适应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17, (3): 4448 |
[13] | 任国勇,李伟,张礼凤,王彩洁,戴海英,王金龙,徐冉,张彦威. 转HarpinXooc蛋白编码基因hrf2大豆的胞囊线虫病1号小种抗性鉴定[J]. 作物杂志, 2017, (3): 4953 |
[14] | 张旭丽,邢宝龙,王桂梅,殷丽丽. 密度对晋北区大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3): 127131 |
[15] | 张喜亭,曹立为,吕书财,陈国兴,王永吉,于舒函,龚振平. 黑土容重对大豆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3): 1321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