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6, 第2期: 15916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2.029
张建涛,李国强,陈丹丹,冯晓,郑国清
Zhang Jiantao,Li Guoqiang,Chen Dandan,Feng Xiao,Zheng Guoqing
摘要:
为比较DSSAT模型和模糊数学方法用于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的效果,利用河南省杞县和汤阴县1999-2013年的气象资料、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数据,采用DSSAT模型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两种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并计算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检验两种方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杞县和汤阴县的出苗至越冬期、返青至拔节期、拔节至开花期、开花至成熟期,模型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与模糊数学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呈正相关,而两个地点的越冬至返青期,两种方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呈负相关。两个地点两种方法估算的全生育期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与实测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两种方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呈正相关。模型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高于模糊数学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但与模糊数学法相比,DSSAT模型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与实测产量变化更接近。DSSAT模型可用于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研究。
[1] | 郭建平 .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应用气象学报, 2015,26(1):1-11. |
[2] |
Adams R M .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e:an economic perspec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9,71(5):1272-1279.
doi: 10.2307/1243120 |
[3] | 宫丽娟, 王晨轶, 王萍 , 等. 东北三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分析. 玉米科学, 2013,21(5):140-146. |
[4] | 刘清春, 千怀遂, 任玉玉 , 等. 河南省棉花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资源科学, 2004,26(4):51-56. |
[5] |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生态学杂志, 2005,24(5):503-507. |
[6] | 张建军, 陈晓艺, 马晓群 . 安徽油菜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13):155-158. |
[7] | 姚小英, 蒲金涌, 姚茹莘 , 等.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甘肃旱作区玉米气候适宜性变化. 地理学报, 2011,66(1):59-67. |
[8] | 宫丽娟, 李宇光, 王萍 , 等. 黑龙江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2012,37(5):140-146. |
[9] | 徐玲玲, 吕厚荃, 方利 .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的影响. 资源科学, 2014,36(4):782-787. |
[10] | 张素青, 张建涛, 李继蕊 , 等. WOFOST模型在河南省夏玉米主产区的校准与验证. 河南农业科学, 2014,43(8):152-156. |
[11] | 张铁楠, 付驰, 李晶 , 等. 基于寒地春小麦AquaCrop与WOFOST模型适应性验证分析.作物杂志, 2013(3):121-126. |
[12] | 郑国清, 李国强, 冯晓 , 等. 基于模型的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数字化种植设计系统构建. 江苏农业学报, 2012,28(2):284-289. |
[13] |
李军, 王立祥, 邵明安 , 等. 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1,16(2):161-165.
doi: 10.11849/zrzyxb.2001.02.010 |
[14] | 陶生才, 潘婕, 刘珂 . DSSAT模型在中国农业与气候变化领域应用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9):200-206. |
[15] |
邹龙, 冯浩 . DSSAT-CERES模型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春玉米生产中的适用性评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20(6):1413-1420.
doi: 10.11674/zwyf.2014.0611 |
[16] | 刘建刚, 褚庆全, 王光耀 , 等. 基于DSSAT模型的氮肥管理下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差的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9(23):124-129. |
[17] | 王文佳, 冯浩, 宋献方 . 基于DSSAT模型陕西杨凌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灌溉制度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31(4):1-10. |
[18] |
李秀芬, 马树庆, 宫丽娟, 等 .基于 WOFOST 的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适宜度评价. 中国农业气象, 2013,34(1):43-49.
doi: 10.3969/j.issn.1000-6362.2013.01.007 |
[19] | 王琦, 郭建茂, 郑腾飞 , 等. 基于作物模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算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32):374-378. |
[20] | 朱新玉, 刘杰, 史本林 , 等.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原腹地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 地理研究, 2012,31(8):1479-1489. |
[21] | 赵峰, 千怀遂, 焦士兴 . 农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研究–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 资源科学, 2003,25(6):77-82. |
[22] |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DB/OL].[2015-10-09].. |
[23] |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河南省1:20万分县土壤类型图(1988)[ DB]. . |
[24] |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河南省1:150万农业资源、土壤背景数据库(1988)[DB/OL].[ 2015-10-09]. . |
[25] | 河南省土壤普查办公室. 河南土壤.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
[26] | 姚宁, 周元刚, 宋利兵 , 等. 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DSSAT-CERES-Wheat模型的调参与验证. 农业工程学报, 2015,31(12):138-150. |
[27] | 杨勤, 许吟隆, 林而达 , 等. 应用DSSAT模型预测宁夏春小麦产量演变趋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27(2):41-48. |
[1] | 王汉霞 单福华 田立平 马巧云 赵昌平 张风廷. 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区试品种(系)的#br# 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4044 |
[2] | 安 霞 张海军 蒋方山 吕连杰 陈 军.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2136 |
[3] | 宋敏,张海鹏,路兴涛,吴翠霞,张勇. 不同除草剂对冬小麦田宝盖草的防除效果[J]. 作物杂志, 2018, (2): 161165 |
[4] | 马瑞琦,亓振,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冯金凤,孙敏,赵广才. 化控剂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调节效应[J]. 作物杂志, 2018, (1): 133140 |
[5] | 曹嘉晨,郑有飞,赵辉,徐静馨. 开顶式气室对冬小麦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1): 8895 |
[6] | 黄少辉,杨军芳,贾良良,杨云马,杨文方,孙彦铭. 脲甲醛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3): 110114 |
[7] | 刘丽杰,张东向,金忠民,林立东,任艳波,赵婧佟,苍晶.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下寒地冬小麦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3): 6068 |
[8] | 谢连杰,李娜娜,裴艳婷,宋建霞,赵磊,李志强,丁汉凤. 山东省近60年主推冬小麦品种对土壤矿质元素吸收特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17, (1): 5660 |
[9] | 王连喜,刘畅,李琪,吴东丽,王清,成威. 气候变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种植北界变化[J]. 作物杂志, 2017, (1): 6167 |
[10] | 王俊英,周吉红,孟范玉,毛思帅,杨建国,张金良,刘亚佳,李小龙. 北京市冬小麦节水节肥节药轻简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J]. 作物杂志, 2016, (6): 99106 |
[11] | 刘丽华,庞斌双,李宏博,刘阳娜,福德平,王娜,赵昌平. 2009-2015年北京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系的DNA指纹分析[J]. 作物杂志, 2016, (5): 1318 |
[12] | 王绍敏,国淑梅,牛贞福,张鹤. 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控研究[J]. 作物杂志, 2016, (4): 167171 |
[13] | 王璐,程子航,宋永超,王晓楠,付连双,李卓夫,陈露. 寒地冬小麦叶片中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对其穗分化进程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3): 99103 |
[14] | 马燕会, 尹宝重, 郭丽果, 等. 河北省麦田保水剂筛选及其节水效果评价[J]. 作物杂志, 2015, (2): 111117 |
[15] | 姚有华, 谢德庆, 叶景秀. 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兰天15号种植密度与适生性研究[J]. 作物杂志, 2015, (2): 1541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