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4, 第3期: 404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4.03.006
所属专题: 小麦专题
孙辉(), 赵昌平, 岳洁茹, 白秀成, 杨吉芳, 叶志杰(), 张风廷()
Sun Hui(), Zhao Changping, Yue Jieru, Bai Xiucheng, Yang Jifang, Ye Zhijie(), Zhang Fengting()
摘要: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为了研究日温差(以下简称温差)对不育系育性的影响,提升不育系安全制种和高效繁种,以5份不育系(BS102、BS107、BS135、BS185和BS278)和常规品种京411为材料,利用多生态区分期播种试验结合人工气候箱光温调控试验,研究不育系的安全制种繁种播期,以及在不同温差条件下,比较不育系育性及农艺性状差异,分析温差与结实率及农艺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北京顺义不育系繁种区,不育系BS185的安全繁种播期为10月10-20日,不育系BS135为10月15-20日,不育系BS102、BS107和BS278为10月20日。在河南邓州不育系制种区,5个不育系在10月5-25日播种时高度不育,均能够安全制种,其中BS102和BS107安全制种播期可达到10月30日。不育系在12 h 12 ℃(制种区光温条件)不同温差条件下,BS102和BS135受温差影响较小,制种安全性较好;BS107和BS185在温差10和15 ℃均可以安全制种,BS278在温差5、10和15 ℃可安全制种;温差与不育系结实率呈负相关,与株高和穗长呈正相关。不育系在14 h 16 ℃(繁种区光温条件)不同温差条件下,BS102和BS278受温差影响较小,BS107、BS135和BS185受温差影响较大,在温差10和15 ℃可以有效繁种;温差与不育系结实率呈正相关,与多数不育系株高呈正相关。说明提升温差更利于不育系的安全制种和高效繁种。
[8] | 陈晓杰, 杨保安, 范家霖, 等.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种子, 2022, 41(1):66-73. |
[9] |
张胜全. 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6):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110122 |
[10] | 孙辉, 张风廷, 王永波, 等. 雄性不育小麦BS210育性转换特性. 作物学报, 2017, 43(2):171-178. |
[11] | 张建奎, 余国东, 张亚勤. 温度在温光型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中的作用. 作物杂志, 1999(15):13-15. |
[12] | 谭昌华, 余国东, 扬沛丰, 等. 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研究初报.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5(4):1-6. |
[13] | 何觉民, 戴君惕, 邹应斌, 等.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I生态雄性不育小麦的发现、培育及其利用价值. 湖南农业科学, 1992(5):1-3. |
[14] | 赵昌平, 王新, 张风廷, 等. 杂种小麦的利用现状与光温敏二系法. 北京农业科学, 1999, 17(2):3-5. |
[15] | 赵凤梧, 李慧敏, 李爱国. 冬小麦温敏型雄性不育系LT-1-3A选育及育性转换与遗传研究. 核农学报, 2001, 15(2):65-69. |
[16] |
张自阳, 胡铁柱, 冯素伟, 等. 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规律初探. 河南农业科学, 2010(7):5-9.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10.07.001 |
[17] | 刘玉平, 茹振刚, 陈希勇, 等. 小麦不育系BNS在石家庄地区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15(6):46-49. |
[18] | 荣德福, 李少华, 郭拥军, 等. 两极光温敏感型小麦雄性不育系337S的选育. 湖北农业科学, 2001(5):13-16. |
[19] | 行翠平, 安林利, 韩东翠, 等. 小麦蓝粒两用系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09, 37(3):33-35. |
[1] | 赵昌平.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 12(2):5-8. |
[2] | 赵昌平. 中国二系杂交小麦研究进展与展望. 科学通报, 2022, 67(26):3119-3128. |
[20] | Li Y F, Zhao C P, Zhang F T, et al. Fertility alteration in the photo-thermo-sensitive male sterile line BS20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Euphytica, 2006, 151:207-213. |
[21] | 孙辉, 张风廷, 苑少华, 等. 小麦雄性不育系FA99-3和BS101的育性转换特性比较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39(1):10-17. |
[22] | 张建奎, 何立人, 冯丽, 等. 日长和温度对雄性核不育小麦C49S育性转换的影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1(6):518- 521. |
[23] | 周美兰, 唐启源, 程尧楚, 等.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雄性败育机制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3(2):117-121. |
[24] | 王茂婷, 高庆荣, 孙正娟, 等. BNS小麦穗分化进程与其雄性不育性的表现. 分子植物育种, 2011, 9(3):294-301. |
[25] | Guo R X, Sun D F, Cheng X D, et al. Inheritance of thermo- photoperiod 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in wheat.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6, 57:187-192. |
[26] | 宋亚珍, 陈天佑, 雷国材, 等. 普通小麦PTS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1(3):47-52. |
[3] | 李宏生, 李绍祥, 赵红, 等. 开颖和柱头外露对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35(12):1671-1675. |
[4] | 王拯, 张胜全, 任立平, 等. 二系杂交小麦不育系繁殖难点与解决方案. 中国种业, 2020(11):21-24. |
[5] | 陈现朝, 廖祥政, 高建刚, 等. 二系杂交小麦混播制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21, 49(12):1433-1437. |
[6] | 赵昌平, 马锦绣, 高建刚, 等. 二系杂交小麦混播制种技术研究与利用. 科学通报, 2022, 67(26):3233-3240. |
[7] | 高建刚, 杨卫兵, 张风廷. 二系杂交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2022, 50(9):1229-1232. |
[1] | 张素瑜, 岳俊芹, 李向东, 靳海洋, 任德超, 杨明达, 邵运辉, 王汉芳, 方保停, 张德奇, 时艳华, 秦峰, 程红建. 施氮对郑麦366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3): 127132 |
[2] | 薛鑫雨, 詹文博, 陈新宜, 周瑞祥, 王永霞, 薛瑞丽, 李华, 汪月霞, 李艳. 灌浆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生理性状与根系生长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3): 192200 |
[3] | 孙通, 杨玉双, 马瑞琦, 朱英杰, 常旭虹, 董志强, 赵广才. 聚糠萘合剂和乙矮合剂对小麦抗倒伏能力、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113121 |
[4] | 徐哲莉, 朱伟旗, 王立涛, 史峰, 韦志英, 王丽娜, 邱红伟, 张晓英, 李辉利. 灌水及叶面施氮对晚播小麦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139147 |
[5] | 赵广才. 北方冬麦区小麦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术建议[J]. 作物杂志, 2024, (2): 255260 |
[6] | 罗晓颖, 房彦飞, 胡冬平, 唐江华, 徐文修, 王怀港. 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干旱区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97104 |
[7] | 刘红杰, 任德超, 葛君, 张素瑜, 吕国华, 何勋. 积温和播种密度对小麦越冬前生长状况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1): 141147 |
[8] | 刘哲文, 郭丹丹, 常旭虹, 王德梅, 杨玉双, 刘希伟, 王玉娇, 石书兵, 王艳杰, 赵广才. 氮肥追施时期和比例对强筋小麦籽粒灌浆及其生理机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1): 174179 |
[9] | 郝小聪, 李欣宇, 侯起岭, 杨吉芳, 安春会, 王长华, 叶志杰, 张风廷. 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1): 187192 |
[10] | 吕宝莲, 杨宇昕, 崔立操, 史峰, 马亮, 孔秀英, 张立超, 倪志勇. 小麦bHLH家族转录因子的鉴定及其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J]. 作物杂志, 2024, (1): 6572 |
[11] | 章蓉, 姜恩熙, 陈思, 余徐润, 陈刚, 冉莉萍, 熊飞. 乙烯利与1-甲基环丙烯调控小麦穗部籽粒形成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23, (6): 101107 |
[12] | 刘哲文, 郭丹丹, 常旭虹,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刘希伟, 王玉娇, 石书兵, 赵广才. 强筋小麦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对氮肥追施时期和比例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23, (6): 114120 |
[13] | 刘希伟,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常旭虹. 小麦生育中后期干旱高温对籽粒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机制及缓解措施[J]. 作物杂志, 2023, (6): 1725 |
[14] | 陈丹, 熊芙蓉, 伍少云, 白晓东, 周国雁, 武晓阳, 蔡青. 云南省小麦地方品种抗条锈病基因检测与地理分布[J]. 作物杂志, 2023, (6): 4146 |
[15] | 王义凡, 任宁, 董向阳, 赵亚南, 叶优良, 汪洋, 黄玉芳.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17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