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18, 第3期: 129134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8.03.020
赫臣1,郑桂萍1,赵海成1,陈立强1,李红宇1,吕艳东1,宋江2
He Chen1,Zheng Guiping1,Zhao Haicheng1,Chen Liqiang1,Li Hongyu1,Lü Yandong1,Song Jiang2
摘要:
基于盐碱地土质差、水稻产量低的问题,开展增施腐殖酸及减量施肥对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影响的研究。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盆栽试验,共计12个处理,每个处理16盆,3次重复,设置腐殖酸3个水平,施肥量4个水平。结果随着腐殖酸施用量的增加,垦粳7号穗部性状中穗重、穗长、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明显增加,一次和二次枝梗千粒重明显降低,理论产量明显增加,A2、A3较A1分别增加2.45、4.97g/穴;减量施肥对穗部性状影响不明显。腐殖酸通过增加垦粳7号穗粒数和每穴穗数,从而增加水稻的理论产量;随着腐殖酸施用量的增加,千粒重随之下降;减量施肥通过增加垦粳7号每穴穗数和穗粒数,B3理论产量较B2和B4分别高出0.90、1.29g/穴,从而保证理论产量。因此,增施腐殖酸及减量施肥通过增加垦粳7号每穴穗数与穗粒数提高和保证理论产量。以腐殖酸A3(31.68g/盆)配合B3(常规用肥量减量20%)组合即可保证理论产量,又可降低肥料使用量。
[1] | 周昱磊, 陈轩敬, 杨敏 , 等. 不同轮作制度减量施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6,44(11):77-82. |
[2] |
王成瑷, 王伯伦, 张文香 , 等.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与碾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7,21(6):643-649.
doi: 10.3321/j.issn:1001-7216.2007.06.014 |
[3] |
段骅, 唐琪, 剧成欣 , 等. 抽穗灌浆早期高温与干旱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2,45(22):4561-457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22.003 |
[4] |
段骅 . 高温与干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扬州:扬州大学, 2013.
doi: 10.7666/d.y2418974 |
[5] | 龚金龙, 张洪程, 胡雅杰 , 等.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3,32(2):482-491. |
[6] | 余为仆 . 秸秆还田条件下盐胁迫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扬州:扬州大学, 2014. |
[7] | 李玉清, 周雪梅, 姜国辉 , 等. 含镉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2,31(4):120-123. |
[8] | 王铁良, 于东洋, 李玉清 , 等. 不同浓度水Hg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节水灌溉, 2013(1):11-17. |
[9] |
王小菁, 萧浪涛, 董爱武 , 等. 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2017,52(4):394-452.
doi: 10.11983/CBB17147 |
[10] | 祁栋灵, 郭桂珍, 李明哲 , 等. 水稻耐盐碱性生理和遗传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8(4):486-493. |
[11] |
曹丽萍, 罗宝君 . 黑龙江省苏达盐渍土种稻的障碍因素与改良措施. 作物杂志, 2005(3):33-35.
doi: 10.3969/j.issn.1001-7283.2005.03.012 |
[12] | 王晶, 张旭东, 李彬 , 等. 腐殖酸对土壤中Cd形态的影响及利用研究. 土壤通报, 2002(3):185-187. |
[13] | 杨春刚, 朱智伟, 章秀福 , 等. 重金属镉对水稻生长影响和矿质元素代谢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2005(11):176-178,192. |
[14] | 许新桥, 刘俊祥 . 腐植酸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 世界林业研究, 2013,26(1):48-52. |
[15] | 杜会英, 薛世川, 孙忠富 , 等. 腐植酸复混肥对葡萄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6(3):546-549. |
[16] |
董春华, 曾闹华, 高菊生 , 等.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杂草生长动态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4,34(24):7329-7337.
doi: 10.5846/stxb201303140422 |
[17] |
唐海明, 程爱武, 徐一兰 , 等.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区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36(6):1091-1098.
doi: 10.13872/j.1000-0275.2015.0140 |
[18] | 毕军, 夏光利, 毕研文 , 等. 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对冬小麦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1):99-103. |
[19] |
杜加银, 茹美, 倪吾钟 . 减氮控磷稳钾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19(3):523-533.
doi: 10.11674/zwyf.2013.0301 |
[20] |
邱卫国, 唐浩, 王超 . 水稻田面水氮素动态径流流失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4):740-744.
doi: 10.3321/j.issn:1672-2043.2004.04.027 |
[21] | 朱新生 . 腐植酸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应用及分类情况调查. 腐植酸, 2001(2):34-38. |
[22] |
徐全辉, 高仰, 赵强 , 等. 活性腐殖酸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8):3951-3952.
doi: 10.3969/j.issn.1671-9212.2012.02.016 |
[23] | 张沁怡 . 水旱轮作和腐殖酸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5. |
[24] |
黄忆红, 邱琴, 徐益章 . 氮化肥减量对水稻生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安上海农业科技, 2006(2):39-40.
doi: 10.3969/j.issn.1001-0106.2006.02.030 |
[25] | 李敏, 郑仁兵, 韩上 , 等. 控释尿素减量施用的水稻产量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7,45(22):83-84,100. |
[1] | 姬生栋 栗 鹏 李江伟 宋刘敏 刘苗苗 高狂龙 尹海庆. 水稻株系与亲本间灌浆期POD 酶谱及遗传效应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1720 |
[2] | 马孟莉 郑 云 周晓梅 张婷婷 张晓倩 卢丙越. 云南哈尼梯田红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2126 |
[3] | 赵 鑫 陈少锋 王 慧 刘三才 杨修仕 张宝林.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5): 2732 |
[4] | 张翔宇 李 海 梁海燕 张 知 宋晓强 郑敏娜. 不同种植行距与种植密度对黍子#br# 生长特性及子实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9196 |
[5] | 吴荣华 庄克章 刘 鹏 张春艳. 鲁南地区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J]. 作物杂志, 2018, (5): 104109 |
[6] | 宿飞飞 张静华 李 勇 刘尚武 刘振宇 王绍鹏 万书明 陈 曦 高云飞 胡林双 吕典秋. 不同灌溉方式对两个马铃薯品种#br# 生理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97103 |
[7] | 张瑞栋 曹 雄 岳忠孝 梁晓红 刘 静 黄敏佳.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10115 |
[8] | 陈瑛瑛 王徐艺凌 朱宇涵 武 威 刘 涛 孙成明. 水稻穗部氮素含量高光谱估测研究[J]. 作物杂志, 2018, (5): 116120 |
[9] | 安 霞 张海军 蒋方山 吕连杰 陈 军.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2136 |
[10] | 隋阳辉, 高继平 刘彩虹, 徐正进 王延波 赵海岩. 东北冷凉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br# 光合、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7143 |
[11] | 高文俊 杨国义 高新中 玉 柱 许庆方 原向阳 孙耀武.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44149 |
[12] | 王小林 纪晓玲 张盼盼 张 雄 张 静. 黄土高原旱地谷子品种地上器官#br# 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18, (5): 150155 |
[13] | 陆梅,孙敏,任爱霞,雷妙妙,薛玲珠,高志强. 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J]. 作物杂志, 2018, (4): 121125 |
[14] | 王晓飞,徐海军,郭梦桥,肖宇,程薪宇,刘淑霞,关向军,吴耀坤,赵伟华,魏国江.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26130 |
[15] |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4): 1381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