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0, 第3期: 14915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0.03.023
宋秋来1,2,3, 王麒1,2,3, 冯延江1, 孙羽1, 曾宪楠1, 来永才1,2
Song Qiulai1,2,3, Wang Qi1,2,3, Feng Yanjiang1, Sun Yu1, Zeng Xiannan1, Lai Yongcai1,2
摘要:
以黑龙江省水稻→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水稻→玉米轮作及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确定适宜的寒地水稻→玉米轮作技术模式提供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与水稻连作相比,水稻→水稻→玉米轮作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和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活性;与玉米连作相比,水稻→水稻→玉米轮作降低了木聚糖酶活性。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连作处理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水稻→水稻→玉米轮作和水稻连作处理却降低了土壤CAT活性;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连作处理降低了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活性,水稻→水稻→玉米轮作处理提高了蔗糖酶活性。
[1] | 范明生, 江荣风, 张福锁 , 等. 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9(2):424-432. |
[2] | 崔勇 . 稻田水旱轮作的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8(3):8-14. |
[3] | 黄冲平, 丁鼎良 . 水旱轮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1995,7(6):448-450. |
[4] |
Timsina J, Jat M L, Majumdar K . Rice-maize systems of South Asia:Current status,future prospect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nutrient management. Plant and Soil, 2010,335(1/2):65-82.
doi: 10.1007/s11104-010-0418-y |
[5] | 王子芳, 高明, 秦建成 , 等. 稻田长期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 2003,25(6):514-517. |
[6] | 王先华 . 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培肥地力的作用. 耕作与栽培, 2002(6):9-10. |
[7] | 王人民, 丁元树 . 稻田年内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1998,12(2):85-91. |
[8] | 赵营, 郭鑫年, 冀宏杰 , 等. 施肥对水旱轮作作物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5,46(4):940-947. |
[9] |
Deforest J L . The influence of time,storage temperature,and substrate age on potential soil enzyme activity in acidic forest soils using MUB-linked substrates and L-DOPA.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9,41(6):1180-1186.
doi: 10.1016/j.soilbio.2009.02.029 |
[10] | 刘善江, 夏雪, 陈桂梅 , 等. 土壤酶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21):1-7. |
[11] | 董明哲, 陈香碧, 冯书珍 , 等. 红壤丘陵区典型农田土壤秸秆还田后纤维素降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杂志, 2016,35(7):1834-1841. |
[12] | 周勃, 魏彦宏, 朱锦泉 , 等. 水旱轮作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农村科技, 2014(7):25-27. |
[13] |
贾伟, 周怀平, 解文艳 , 等. 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对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8,23(2):138-142.
doi: 10.7668/hbnxb.2008.02.031 |
[14] | 陶军, 张树杰, 焦加国 , 等. 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细菌生理菌群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0,30(5):1306-1311. |
[15] | 路文涛, 贾志宽, 张鹏 , 等.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30(3):522-528. |
[16] | 庞荔丹, 孟婷婷, 张宇飞 , 等. 玉米秸秆配氮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呼吸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7(1):107-112. |
[17] | 杨恒山, 萨如拉, 高聚林 , 等. 秸秆还田对连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7,25(5):98-104. |
[18] |
徐忠山, 刘景辉, 逯晓萍 , 等. 秸秆颗粒还田对黑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9,39(12):4347-4355.
doi: 10.5846/stxb201802080344 |
[19] | 刘兰清, 杨晨璐, 王维钰 , 等. 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7,32(6):213-221. |
[20] | 郑勇, 高勇生, 张丽梅 , 等.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1(2):316-321. |
[1] | 齐华,李从锋,赵明,姜英. 我国北方旱作农田保护性耕作发展与展望[J]. 作物杂志, 2020, (2): 1619 |
[2] | 刁生鹏,高日平,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8389 |
[3] | 黄炳林,王孟雪,金喜军,胡国华,张玉先. 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6): 104113 |
[4] | 李冠男,黄立华,张璐,陈嘉兴,杨靖民. 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东北苏打盐碱地水稻营养与食味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5): 8288 |
[5] | 崔月峰,孙国才,卢铁钢,王桂艳,王健,黄文佳,栾和林.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北方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4): 164169 |
[6] | 肖小军,吕伟生,余跑兰,郑伟,李亚贞,胡磊,肖富良,张绍文,黄天宝,肖国滨. 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03109 |
[7] | 张宇飞,刘立志,马昱萱,王晓纯,戴建军. 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 (2): 122127 |
[8] | 隋阳辉,高继平,刘彩虹,徐正进,王延波,赵海岩. 东北冷凉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光合、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8, (5): 137143 |
[9] | 梁晋刚,张正光. 转基因作物种植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7, (4): 16 |
[10] | 赵秀玲,任永祥,赵鑫,濮超,张向前,张海林. 华北平原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7, (1): 17 |
[11] | 庞荔丹,孟婷婷,张宇飞,马昱萱,周森,王福林,戴建军. 玉米秸秆配氮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呼吸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7, (1): 107112 |
[12] | 王润莲,张志栋,刘景辉,刘慧军,赵宝平. 免耕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燕麦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6, (3): 134138 |
[13] | 邓智惠, 刘新梁, 李春阳, 闫洪奎. 深松及秸秆还田对表层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6): 117120 |
[14] | 蔡丽君, 张敬涛, 刘婧琦, 等. 玉米一大豆免耕轮作体系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5): 107110 |
[15] | 马斌, 刘景辉, 张兴隆. 褐煤腐殖酸对旱作燕麦上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 (5): 134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