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2, 第1期: 656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2.01.009
周德龙1(), 孟令聪1, 郑淑波1, 王楠1, 李穆1, 王薪淇1, 卢实1, 王敏2, 刘文国1, 路明1(
)
Zhou Delong1(), Meng Lingcong1, Zheng Shubo1, Wang Nan1, Li Mu1, Wang Xinqi1, Lu Shi1, Wang Min2, Liu Wenguo1, Lu Ming1(
)
摘要:
建立高效的目的基因检测方法是保障生物育种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技术支撑。应用常规PCR法、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及叶片直接PCR法对转基因玉米叶片进行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2个转基因元件的检测。结果表明,叶片直接PCR法分别较常规PCR方法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节约62%、48%的时间和25%、43%的成本,而且扩增出的目的条带清晰可见,符合目的片段大小,结果真实可靠,适用于大量转基因玉米植株叶片的快速筛选和鉴定。
[1] | 赵久然, 王帅, 李明, 等. 玉米育种行业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3):435-446. |
[2] |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 2018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8):1-6. |
[3] | 甄贞, 高学军, 张明辉. 主要农作物种子转基因检测方法及应用. 中国种业, 2018(4):8-10. |
[4] | 武海斌, 路兴波, 孙红炜, 等. 转基因玉米转化体特异性PCR检测技术研究. 玉米科学, 2009, 17(1):60-70. |
[5] | 金芜军, 郝旸, 程红梅, 等. 用复合PCR方法检测6种转基因玉米中外源DNA的特异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5, 13(5):562-567. |
[6] | 王忻, 聂绪恒, 杨瑾. 多重-降落PCR方法在转基因粮食检测中的应用.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7, 42(3):36-38. |
[7] | 宋欣, 赵淑清. 拟南芥35S:MS606/myb26转基因植物的鉴定.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45(5):680-683. |
[8] | 牛犇, 邹华文, 吴忠义, 等. 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分析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标记基因EPSP拷贝数. 华北农学报, 2017, 32(3):70-76. |
[9] | 武海斌, 孙红炜, 李宝笃, 等. 转基因玉米多重PCR-基因芯片联用的检测方法.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 17(6):1075-1082. |
[10] | 李飞武, 闫伟, 龙丽坤, 等. 应用多重PCR技术筛选检测转Bt基因作物. 现代食品科技, 2014, 30(5):269-273. |
[11] | 闫伟, 李葱葱, 夏蔚, 等. 应用单管巢式和半巢式PCR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9034. 玉米科学, 2016, 24(4):56-60. |
[10] | 苏锐, 熊嫣, 庆宏, 等. 转基因作物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 2012(2):27-31. |
[12] | Fraiture M A, Herman P, Taverniers I, et al. Current and new approaches in GMO detection: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5, 2015:392872. |
[13] | 吴静, 李铁柱, 孙瑶, 等. 应用PCR-DHPLC技术高通量快速检测转基因玉米. 玉米科学, 2012, 20(5):40-44. |
[1] | 刘子刚, 卢海博, 武敏桦, 赵海超, 魏东, 黄智鸿. 化控剂玉黄金对春玉米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1): 142146 |
[2] | 段雅娟, 曹士亮, 于滔, 李文跃, 杨耿斌, 王成波, 刘宝民, 刘长华. 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盐性鉴定[J]. 作物杂志, 2022, (1): 213219 |
[3] | 冯素芬, 刘元剑, 许蕊淇, 张薇. 云南省近年审定鲜食玉米品种的主要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1): 220226 |
[4] | 黄莉群, 马玥, 戚新蕾, 孙秋玉, 董佳玉, 李冠甲, 马占鸿. 玉米品种对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菌的抗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6): 205210 |
[5] | 李安, 舒健虹, 刘晓霞, 蒙正兵, 王小利, 赵德刚. 干旱胁迫下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种子抗旱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6): 217223 |
[6] | 蔺儒侠, 郭凤丹, 王兴军, 夏晗, 侯蕾. 花生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1, (5): 15 |
[7] | 刘威, 周剑雄, 谢媛圆, 张旭, 熊又升, 徐祥玉, 袁家富, 熊汉锋. 氮肥一次性基施对夏播鲜食甜玉米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134139 |
[8] | 张艳茹, 杨子和, 杨荣, 韩建, 焦金龙, 赵丽, 吴元奇. 对热带玉米种质群体控制双亲混合选择适应性的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5): 1419 |
[9] | 曹丽茹, 王国瑞, 张新, 魏良明, 魏昕, 张前进, 邓亚洲, 王振华, 鲁晓民. 玉米HSP9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J]. 作物杂志, 2021, (5): 2834 |
[10] | 裴志超, 周继华, 徐向东, 兰宏亮, 王俊英, 郎书文, 张伟强. 干旱处理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速率和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5): 95100 |
[11] | 王庆彬, 聂振田, 卢洁春, 彭春娥, 张民, 孟慧, 刘治国, 耿全政. 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66171 |
[12] | 冯艳飞, 杨威, 任国鑫, 邓杰, 李文龙, 高树仁. 黑龙江省部分玉米杂交种的综合评价[J]. 作物杂志, 2021, (4): 4650 |
[13] | 陶志强, 闫鹏, 张学鹏.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灌浆期的光合特征对高温适应性的初步研究[J]. 作物杂志, 2021, (4): 7379 |
[14] | 刘天昊, 张翼飞, 王怀鹏, 杨克军, 张津松, 孙逸珊, 肖珊珊, 徐荣琼, 杜嘉瑞, 李佳宇, 彭程, 王宝生. 叶面喷施硅肥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J]. 作物杂志, 2021, (4): 112117 |
[15] | 梁茜, 吴清山, 葛均筑,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张垚, 马志琪. 播期对华北平原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 (4): 1361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