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4, 第2期: 22823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4.02.028
张磊(), 董孔军, 何继红, 任瑞玉, 刘天鹏, 杨天育()
Zhang Lei(), Dong Kongjun, He Jihong, Ren Ruiyu, Liu Tianpeng, Yang Tianyu()
摘要:
选择不同生态区主栽的10个糜子品种,于2017和2018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糜子品种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糜子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植株吸氮和吸磷量及产量差异显著。与当地主栽品种陇糜14号相比,内糜6号、宁糜14号和赤糜1号的干物质积累量年均分别达到其72.9%、74.9%和77.0%,磷吸收量分别达到其67.1%、75.2%和85.2%,氮吸收量分别达到其71.9%、80.1%和79.6%;而晋黍7号、内糜8号、榆糜3号和陇糜13号的干物质积累量、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达到其136.2%~166.6%、131.2%~176.8%和144.8%~ 201.6%,其中陇糜13号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吸收量最高。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中,与其他品种相比,晋黍7号的穗重和穗粒重最高,宁糜14号和内糜6号的穗数显著较高,内糜6号、内糜8号和宁糜14号的产量明显较高。不同糜子品种的氮磷比显示,拔节期前高氮磷比和拔节期后低氮磷比有利于糜子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磷比也可作为选择高产型糜子的重要指标。
[1] | Zhang J P, Lu H Y, Gu W F, et al. Early mixed farming of millet and rice 7800 years ago i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region,China. PLoS ONE, 2012, 7(12):1-8. |
[2] | 赵志军. 中国农业起源概述.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 4(1):1-7. |
[3] | 杨清华. 粳糯糜子品种品质评价与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研究.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4] | 岳慧芬. 糜子黄酒发酵工艺与抗氧化特性研究.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5] | 杨文静. 糜子新品系比较试验总结. 农村实用技术, 2022(8):74-75. |
[6] | 李倩, 封伟, 冯海智, 等. 不同糜子品种的鉴定与综合评价. 陕西农业科学, 2022, 68(5):20-27. |
[7] | 刘春娟. 糜子对低氮胁迫的响应及耐低氮基因挖掘研究.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8] |
He M S, Yan Z B, Cui X Q, et al. Scaling the leaf nutrient resorption efficiency: Nitrogen vs phosphorus in global plan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29:138920.
doi: 10.1016/j.scitotenv.2020.138920 |
[9] | 严加坤, 张宁宁, 张岁岐. 谷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生态学报, 2021, 41(21):8612-8622. |
[10] | 崔雯雯, 宋全昊, 高小丽, 等. 糜子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1):234-240. |
[11] | 张姼, 柴晓娇, 沈轶男, 等. 不同氮素水平对谷子农艺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1):66-71. |
[12] |
周汉章, 刘环, 刘斐, 等. 播量与水肥耦合对秋闲田饲用谷子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15, 5(12):27-38.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15040014 |
[13] | 张磊, 杨天育, 刘天鹏, 等. 半干旱条件下糜子氮磷积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差异.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 55(3):62-70,77. |
[14] | 张美俊, 乔治军, 杨武德, 等. 糜子氮、磷、钾肥的效应及优化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347-353. |
[15] | 罗世武, 程炳文, 杨军学, 等. 不施氮对不同糜子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23):51-54,57. |
[16] | 曹晓宁, 王君杰, 王海岗, 等. 糜子栽培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31):79-81,84. |
[17] | 杨亚丽, 蔡顺林. 流动分析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植物全氮的比较.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2(8):51-54. |
[18] | 李萍, 李明明, 王浩, 等. 改良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不同谷子材料组织磷含量. 激光生物学报, 2020, 29(3):237-244. |
[19] |
张磊, 何继红, 董孔军, 等. 氮肥对粳性和糯性糜子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性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1, 35(12):2860-2868.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21.12.2860 |
[20] | 游文萍, 张东升, 刘昭霖, 等. 糜子不同品种的光合能力和源库关系类型对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激光生物学报, 2021, 30(6):533-540,564. |
[21] | 杨刚. 糜子溶磷、固氮内生菌的筛选及应用效应分析.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22] | 金欣欣, 王瑾, 宋亚辉, 等. 高油酸花生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华北农学报, 2021, 36(增1):231-239. |
[23] | 王晓强, 许跃奇, 何晓冰, 等. 不同烤烟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特征. 贵州农业科学, 2022, 50(8):8-14. |
[24] | 党红凯, 李瑞奇, 李雁鸣, 等.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对磷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3):531-541. |
[25] | 李青风, 高杰, 彭秋, 等. 不同施氮水平下糯高粱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5):83-85. |
[26] | 陆秀娟, 潘虹, 李祥栋, 等. 氮、磷、钾肥料对紫色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7):123-126. |
[27] |
赵秀兰, 李文雄. 氮磷水平和播期对春小麦籽粒灌浆期降落数值动态变化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6(2):344-351.
doi: 10.17521/cjpe.2006.0046 |
[1] | 王罕, 郑德超, 田琴琴, 吴小京, 周文新, 易镇邪. 收获时期对早稻产量与镉积累分配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105112 |
[2] | 孙通, 杨玉双, 马瑞琦, 朱英杰, 常旭虹, 董志强, 赵广才. 聚糠萘合剂和乙矮合剂对小麦抗倒伏能力、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113121 |
[3] | 孙悦颖, 刘景辉, 米俊珍, 赵宝平, 李英浩, 朱珊珊. 乳酸菌复合制剂对燕麦的促生作用研究[J]. 作物杂志, 2024, (2): 122128 |
[4] | 徐哲莉, 朱伟旗, 王立涛, 史峰, 韦志英, 王丽娜, 邱红伟, 张晓英, 李辉利. 灌水及叶面施氮对晚播小麦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139147 |
[5] | 肖敏, 郭浪, 崔璨, 程周琦, 刘玉午, 卓乐, 吴思, 易镇邪. 磷肥运筹对机插双季稻产量构成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178188 |
[6] | 解梦凡, 贾海江, 曲远凯, 农世英, 李俊霖, 王杰, 刘力玮, 闫慧峰. 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百色烟区烤烟叶片发育及烟叶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189197 |
[7] | 王怀苹, 杨明达, 张素瑜, 李帅, 关小康, 王同朝.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206212 |
[8] | 胡昊驰, 王富贵, 朱孔艳, 胡树平, 王猛, 王志刚, 孙继颖, 于晓芳, 包海柱, 高聚林. 秸秆还田年限及施磷水平对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8088 |
[9] | 秦碧蓉, 尤赛雅, 陈书融, 朱练峰, 孔亚丽, 朱春权, 田文昊, 张均华, 金千瑜, 曹小闯, 刘丽. 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稻田氮素平衡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8996 |
[10] | 罗晓颖, 房彦飞, 胡冬平, 唐江华, 徐文修, 王怀港. 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干旱区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2): 97104 |
[11] | 季平, 刘金龙, 柳浩, 匡佳丽, 叶世河, 龙莎, 杨洪涛, 彭勃, 徐晨, 刘晓龙. 抽穗期高温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1): 117125 |
[12] | 周镇磊, 刘建明, 曹东, 刘宝龙, 王东霞, 张怀刚. 不同燕麦品种草产量、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的比较[J]. 作物杂志, 2024, (1): 132140 |
[13] | 熊昕, 邓俊, 尚李岩, 盛添, 叶佳雨, 刘子琛, 黄礼英, 张运波. 氮钾肥互作对杂交稻产量和辐射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 (1): 166173 |
[14] | 邵美红, 朱德峰, 程思明, 程楚, 徐群英, 胡潮水. 早稻叠盘出苗育秧机插的秧苗质量及产量研究[J]. 作物杂志, 2024, (1): 229232 |
[15] | 谢可冉, 高逖, 崔克辉. 高温下钾肥调控水稻产量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4, (1): 8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