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3, 第5期: 2429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5.004
刘书含1,2(), 陈磊1, 张建朝2, 胡甘2, 孙君艳1, 刘东涛3(), 王军卫2()
Liu Shuhan1,2(), Chen Lei1, Zhang Jianchao2, Hu Gan2, Sun Junyan1, Liu Dongtao3(), Wang Junwei2()
摘要:
TMS5基因编码RNase Z蛋白,它是水稻中报道的一个温敏核不育基因。分析比较小麦中TMS5同源基因在小麦BNS不育系和可育系花药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差异,为揭示小麦BNS温敏核雄性不育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BNS不育系和可育系花药为试验材料,克隆获得408bp的小麦TMS5同源序列,其与水稻TMS5基因序列一致性达80%。定量分析小麦TMS5在花药发育的四分体期、单核早期、单核晚期、二核期和三核期的表达发现,该基因主要在四分体期表达,并且其在可育系花药中的表达量要远高于不育系。小麦TMS5基因与BNS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密切相关,且四分体期是其调控的关键时期。
[1] | 付志远, 秦永田, 汤继华. 主要作物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 38(1):115-125. |
[2] | 赵昌平.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 12(2):5-8. |
[3] | 杨木军, 李绍祥, 刘琨, 等.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26(4):27-31. |
[4] | 任勇, 李生荣, 陶军, 等.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68制种技术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31(1):30-34. |
[5] | 姬俊华, 茹振钢, 张改生, 等.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Y的花粉育性及自交结实性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24(2):24-26. |
[6] | 薛香, 茹振刚. 播期对温敏不育系BNY育性的影响. 河南职业师范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2(1):12-14. |
[7] |
张自阳, 胡铁柱, 冯素伟, 等. 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规律初探. 河南农业科学, 2010(7):5-9.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10.07.001 |
[8] | 宁江权, 茹振刚, 郑炜君, 等. BNS小麦雄性不育性表现及其恢复性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31(4):642-647. |
[9] | 杜黎君, 孙海燕, 苏晴, 等. 15℃以上平均气温显著影响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5):555-563. |
[10] |
张保雷, 张卫东, 高庆荣, 等. 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BNS育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8):1533-154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8.002 |
[11] | 王震, 范晓静, 张淼, 等. ATP合成相关基因在小麦BNS不育系育性转换中的差异表达. 作物学报, 2014, 40(8):1501-1505. |
[12] | 白羿雄, 宋瑜龙, 牛艳波, 等. 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中不育系和可育系花药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23(8):1011-1019. |
[13] |
曹银萍, 杨靖, 卫笑, 等. 小麦BNS雄性不育显性遗传方式的观察与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7):19-30.
doi: 10.13304/j.nykjdb.2018.0515 |
[14] | Jia J H, Li C Y, Deng Q Y, et al. Rapid constructing a genetic linkage map by AFLP technique and mapping a new gene tms5.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 45(5):614-620. |
[15] |
Wang Y G, Xing Q H, Deng Q Y, et al. Fine mapping of the ric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gene tms5.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3, 107(5):917-921.
doi: 10.1007/s00122-003-1327-8 pmid: 12827251 |
[16] |
Zhou H, Liu Q J, Li J, et al. Photoperiod- and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are caused by a point mutation in a novel noncoding RNA that produces a small RNA. Cell Research, 2012, 22:649-650.
doi: 10.1038/cr.2012.28 pmid: 22349461 |
[17] |
Zhou H, Zhou M, Yang Y Z, et al. RNase ZS1 processes UbL40mRNAs and controls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4884-4892.
doi: 10.1038/ncomms5884 pmid: 25208476 |
[18] | 张龙雨, 李红霞, 张改生, 等. 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cMDH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2009, 35(9):1620-1627. |
[19] | Ding J H, Lu Q, Ouyang Y D, et al. A long noncoding RNA regulates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hybrid ri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2, 109(7):2654-2659. |
[20] | 陈镇, 马雪丽, 曾汉来.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调控基因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5, 37(1):97-104. |
[21] | 周美兰, 唐启源, 程尧楚, 等.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雄性败育机制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3(2):117-122. |
[22] | 李云伏.小麦光温敏不育系BS20. BS210的遗传特性及不育候选基因的分离研究.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6. |
[23] | 张亚勤, 宗学风, 余国东, 等. 重庆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稳定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27(5):787-790. |
[24] | 李柯, 周菊红, 何蓓茹, 等. 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控制遗传模型的初步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5):770-776. |
[25] | 庞启华, 黄光永, 李生荣, 等. 两系杂交小麦绵阳32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 中国种业, 2003(12):50-51. |
[26] | 李紫良, 张建朝, 李政, 等.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ERF7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20, 40(2):210-217. |
[1] | 王义凡, 任宁, 董向阳, 赵亚南, 叶优良, 汪洋, 黄玉芳.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17123 |
[2] | 杨梅, 杨卫君, 高文翠, 贾永红, 张金汕.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灌区冬小麦干物质转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138144 |
[3] | 黄杰, 葛昌斌, 王君, 曹燕燕, 乔冀良, 廖平安, 宋丹阳, 卢雯瑩. 基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漯河市小麦相对气象千粒重的模拟模型[J]. 作物杂志, 2023, (5): 212218 |
[4] | 张东旭, 胡丹珠, 闫金龙, 冯丽云, 邬志远, 张俊灵, 李岩华. 不同茬口晚播小麦喷施链霉菌剂对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255263 |
[5] | 宋桂成, 余桂红, 张鹏, 马鸿翔. 不同小麦品种(系)拔节期耐渍性评价[J]. 作物杂志, 2023, (5): 3036 |
[6] | 葛昌斌, 秦素研, 乔冀良, 王君, 齐双丽, 卢雯瑩, 张振永. 2001-2021年豫南和江苏淮河以南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品质性状和病害演变对比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5): 4958 |
[7] | 杨程, 张德奇, 杜思梦, 张丽佳, 靳海洋, 李滢, 邵运辉, 王汉芳, 方保停, 李向东, 刘美君. 黑暗和强光下脱水对小麦离体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5): 98103 |
[8] | 张明伟, 丁锦峰, 朱新开, 郭文善. 稻茬过晚播小麦高产密度和氮肥调控效应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4): 126135 |
[9] | 宋晓, 张珂珂, 岳克, 黄晨晨, 黄绍敏, 孙建国, 郭腾飞, 郭斗斗, 张水清, 裴敏楠. 不同氮效率品种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的差异[J]. 作物杂志, 2023, (4): 188194 |
[10] | 傅晓艺, 王红光, 刘志连, 李东晓, 何明琦, 李瑞奇. 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幼苗期生长的影响及抗旱品种筛选[J]. 作物杂志, 2023, (4): 224229 |
[11] | 刘颖, 顾昀怿, 张伟杨, 杨建昌. 水分与氮素及其互作调控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3, (4): 715 |
[12] | 李宏生, 李绍祥, 杨忠慧, 杨家李, 刘琨, 熊世安, 李富乾, 郭辉, 杨木军.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纯度的表型和标记检测比较[J]. 作物杂志, 2023, (4): 7176 |
[13] | 赵鹏鹏, 李鲁华, 任明见, 安畅, 洪鼎立, 李欣, 徐如宏. 小麦GzCIPK7-5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4): 7784 |
[14] | 李浩然, 李瑞奇, 李雁鸣. 海河平原小麦行距形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作物杂志, 2023, (3): 1219 |
[15] | 李俊志, 常旭虹,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施氮水平对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3): 148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