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3, 第2期: 201206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2.029
Cui Shuna(), Wang Ye, Lu Yuqing, Pan Jinbao, Zhang Qiuzhi()
摘要:
通过对168份玉米杂交组合的穗三叶长、宽、面积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探究各性状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为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小区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达到19.27%,穗三叶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34%~9.59%,变异程度相似。相关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穗三叶各性状为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玉米产量的正向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上叶宽、穗上叶长、穗位叶面积、穗位叶长、穗下叶面积、穗下叶宽、穗下叶长、穗位叶宽、穗上叶面积,负向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下叶长、穗位叶宽、穗上叶面积。因此,增加穗三叶叶面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尤其是通过增加穗下叶宽和穗位叶长提高叶面积的玉米杂交种,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1] | 汪黎明, 孟昭东, 齐世军. 中国玉米遗传育种.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2] | 高振环. 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0(2):6-7,10. |
[3] | 国家统计局. 202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1. |
[4] | 徐磊, 谭福忠, 师臣, 等. 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7):1-6. |
[5] | 许海涛, 许波, 王友华, 等. 棒三叶对夏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籽粒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陕西农业科学, 2018, 64(7):6-10. |
[6] | 陈勇. 玉米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12):15-16,20. |
[7] | 赵延明, 王华山, 高红玲, 等. 玉米杂交种株型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9(5):1-3. |
[8] | 李芳志, 刘丽华, 徐文伟, 等. 杂交玉米穗三叶面积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7(3):5-7. |
[9] | 白永新, 王早荣, 钟改荣, 等. 玉米高配合力亲本自交系、杂交种棒三叶的性状分析及叶面积的相关性研究. 玉米科学, 1999, 7(2):25-27. |
[10] |
白永新, 王早荣, 陈宝国, 等. 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特征及其叶面积与单株穗重、粒重的相关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0(2):32-35.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0.02.007 |
[11] |
于宁宁, 张吉旺, 任佰朝, 等.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0, 46(6):960-967.
doi: 10.3724/SP.J.1006.2020.93050 |
[12] | 张琪, 丛鹏, 彭励. 通径分析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 农业网络信息, 2007(3):109-110. |
[13] | 杜家菊, 陈志伟.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 生物学通报, 2010, 45(2):4-6. |
[14] | 杜鹃. 通径分析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 陕西气象, 2012(1):15-18. |
[15] | 常雪, 常雪艳, 何康来, 等. 转cry1Ab基因玉米对粘虫的抗性评价. 植物保护学报, 2007, 34(3):225-228. |
[16] | 孙守钧, 丁秀英, 吴海元, 等. 高粱单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的研究.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8, 18(5):38-42. |
[17] | 任洪雷, 李春霞, 龚士琛, 等. 利用SPSS实现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作物杂志, 2019(3):86-90. |
[18] | 李彦丽, 马亚怀, 胡晓航. 不同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中国糖料, 2020, 42(4):30-35. |
[19] | 刘江. 玉米穗三叶与其他主要性状的相关研究. 甘肃农业, 2016(19):30-32. |
[20] | 马静静, 南张杰, 韩俊. 不同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3):3832-3834. |
[21] | 申卓, 桑立君, 徐涛, 等. 玉米理想株型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09(7):197-198. |
[22] | 刘武仁, 刘凤成, 冯艳春, 等. 玉米不同密度的生理指标研究. 玉米科学, 2004, 12(增刊):82-83,87. |
[23] | 段民孝. 从农大108和郑单958中得到的玉米育种启示. 玉米科学, 2005, 13(4):49-52. |
[24] | 冯尚宗, 王世伟, 彭美祥,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27(3):1-5. |
[25] | 史向远, 周静, 张晓晨,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40(5):459-461,469. |
[26] | 刘春晓, 董瑞, 张秀芝,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17, 49(2):36-39. |
[27] | 王昌亮, 卢瑞乾, 李建军, 等.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浚单509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14(7):54-56. |
[28] | 王铁固, 赵新亮, 张怀胜, 等. 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部性状及灌浆速率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3):75-78. |
[1] | 杨世奇, 陈丽明, 周燕芝, 谭雪明,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曾研华. 杂草防除对双季直播优质晚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2): 121125 |
[2] | 刘宇, 曹家林, 肖正午, 张鸣宇, 陈佳娜, 曹放波, 黄敏.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2): 126130 |
[3] | 马瑞琦, 王德梅, 陶志强,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常旭虹. 追氮量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调控效应[J]. 作物杂志, 2023, (2): 131137 |
[4] | 张盼盼, 李川, 张美微, 赵霞, 黄璐, 刘京宝, 乔江方. 氮肥减施下添加硝化抑制剂对夏玉米植株及土壤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2): 145150 |
[5] | 徐东, 何建清, 张格杰, 刘海鑫, 马金玉, 王思远. 化肥配施园林废弃物堆肥对青稞产质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2): 214221 |
[6] | 马继钰, 王爽, 李云, 郭振清, 王健, 林小虎, 韩玉翠. 种植密度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2): 222228 |
[7] | 孟亚轩, 姚旭航, 周宝元, 刘颖慧, 袁进成, 马玮, 赵明. 青贮玉米混合青贮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3, (2): 2429 |
[8] | 肖继兵, 刘志, 孔凡信, 辛宗绪, 吴宏生. 基于GGE双标图的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和稳产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2): 3645 |
[9] | 顾逸彪, 颜佳倩, 薛张逸, 束晨晨, 张伟杨, 张耗, 刘立军, 王志琴, 周振玲, 徐大勇, 杨建昌, 顾骏飞. 耐盐性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机理研究[J]. 作物杂志, 2023, (2): 6776 |
[10] | 唐中杰, 谢德意, 许守明, 聂利红, 吕淑平, 王明坤. 2005-2020年转Bt基因棉花抗虫性变化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2): 7782 |
[11] | 袁帅, 苏雨婷, 陈平平, 易镇邪. 氮肥运筹对湘南双季杂交稻生长发育与稻米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2): 9199 |
[12] | 夏玉莹, 王志君, 李红宇, 胡传军, 吕艳东, 赵海成, 郑桂萍. 育苗方式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1): 103108 |
[13] | 高伟, 郝青婷, 张泽燕, 王茜, 闫虎斌, 朱慧珺, 赵雪英, 张耀文. 施氮磷肥对小豆产量、根系形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1): 109114 |
[14] | 王玉娇, 常旭虹, 王德梅, 王艳杰, 杨玉双, 石书兵, 赵广才. 播种方式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1): 122128 |
[15] | 赵晶云, 吕新云, 刘小荣, 任海红, 任小俊, 马俊奎. 幼龄核桃林下带状复合间作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1): 1361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