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杂志,2023, 第5期: 19720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5.028
凌一波1(), 王斌杰2, 胡一民3, 海那尔·毛地热合曼4, 陈年来5()
Ling Yibo1(), Wang Binjie2, Hu Yimin3, Heinar·Madithermic mann4, Chen Nianlai5()
摘要:
以食葵中熟品种LD5009为材料,在石羊河中游绿洲设3个种植密度(D1:39 990株/hm2,D2:49 990株/hm2,D3:66 660株/hm2)和3个行距(R1:0.7m,R2:0.6m,R3:0.5m),研究密度与行距对向日葵干物质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与行距配置下向日葵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不同。随着密度增加,收获指数先增大后降低(0.32-0.35-0.31)。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转移率随密度增大而增加,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移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D1、D2以R2的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较低,分别为6.58%和8.22%,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分别为3117和3088kg/hm2。向日葵籽粒灌浆过程符合Logistic方程,随着密度的增大,平均灌浆速率从1.72g/(千粒·d)降低至1.06g/(千粒·d),灌浆持续期从47.17d延长至55.84d。随着行距增大,平均灌浆速率先增大后降低[1.39-1.49-1.34g/(千粒·d)],灌浆持续期先降低后增加(51.09-49.74-51.78d)。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向日葵群体有效花盘数和秕籽率增大,单盘粒数、千粒重和单盘粒重降低,各产量构成因子相互作用影响产量形成。石羊河流域绿洲向日葵高产种植适宜密度为49 990株/hm2,适宜行株距配置为0.60m×0.33m。
[1] | 赵明, 王树安, 李少昆. 论作物产量研究的“三合结构模式”.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1(4):359-363. |
[2] | 赵发清, 朱必凤, 马海燕. 作物的生长冗余和生命体的节约原则. 生态学杂志, 1996, 15(1):32-34. |
[3] | 张荣, 孙国钧, 李凤民. 冗余概念的界定与冗余产生的生态学机制.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3(5):844-851. |
[4] | 谢婷婷, 苏培玺, 周紫鹃, 等. 集群种植方式对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23(3):55-61. |
[5] | 徐新霞, 雷建峰, 高丽丽, 等. 行距配置对机采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25(10):1479-1485. |
[6] | 许伟, 买文选, 赵振勇, 等. 栽培密度对新疆蓖麻产量构成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2016, 33(6):1364-1369. |
[7] | 朱云集, 郭汝礼, 郭天财, 等. 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兰考906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21(2):62-66. |
[8] |
冯银平, 沈海花, 罗永开, 等. 种植密度对苜蓿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3):248-256.
doi: 10.17521/cjpe.2019.0157 |
[9] | 黎磊, 周道玮, 盛连喜. 密度制约决定的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 生态学杂志, 2011, 30(8):1579-1589. |
[10] | 郭树春, 李素萍, 孙瑞芬, 等. 世界及我国向日葵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中国种业, 2021(7):10-13. |
[11] | 王鹏, 陈寅初, 李万云, 等. 抗当列向日葵品种(系)植物学性状对产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6(1):38-45. |
[12] | 凌一波, 冯云格, 王斌杰, 等.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向日葵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2(3):155-160. |
[13] | 赵松岭, 李凤民, 张大勇, 等. 作物生产是一个种群过程. 生态学报, 1997, 17(1):100-104. |
[14] | 余娟娟, 谈建鑫, 王江丽, 等. 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复播油葵同化物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4, 51(12):2162-2167. |
[15] |
谢飞, 魏慧, 张凯, 等. 间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甜瓜/向日葵间作系统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沙漠, 2015, 35(3):652-657.
doi: 10.7522/j.issn.1000-694X.2014.00061 |
[16] | 赵全志, 高尔明, 黄丕生, 等. 源库质量与作物超高产栽培及育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2(3):226-230. |
[17] | 刘星, 张书乐, 刘国峰, 等. 连作对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4, 40(7):1274-1285. |
[18] | 张倩, 宋希云, 姜雯.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夏玉米子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4, 22(3):91-97. |
[19] |
张静, 张志, 杜彦修, 等. 不同深耘及施穗肥方式对水稻根系活力、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9):4115-412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19.025 |
[20] | 张永强, 方辉, 陈传信, 等. 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24(5):10-19. |
[21] | 李豪圣, 宋健民, 刘爱峰, 等.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5):243-248. |
[1] | 常世豪, 耿臻, 杨青春, 舒文涛, 李金花, 李琼, 张保亮, 张东辉. 基于BLUP值的夏大豆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5): 1015 |
[2] | 依兵, 刘金刚, 宋殿秀, 王德兴, 赵明珠, 刘晓宏, 孙恩玉, 崔良基. 干旱地区向日葵与谷子间作的土地生产力及种间竞争力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23, (5): 219223 |
[3] | 朱孔艳, 韩升才, 赵榕, 温玉洁, 胡昊驰, 乔益民, 卢佳锋, 曹凯, 许政晗, 包海柱, 高聚林. 向日葵籽粒拮抗核盘菌的内生菌分离筛选及鉴定[J]. 作物杂志, 2023, (5): 280284 |
[4] | 李雨新, 卢敏, 赵久然, 王荣焕, 徐田军, 吕天放, 蔡万涛, 张勇, 薛洪贺, 刘月娥. 京津唐夏玉米区生产现状调研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4): 174181 |
[5] | 张国忠, 李娟, 李毓才, 金寿林, 洪汝科, 黄大军, 普世皇, 施从波, 段自林, 马迪, 陈丽娟. 氮肥减施与移栽密度对杂交粳稻滇禾优615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3): 109115 |
[6] | 李浩然, 李瑞奇, 李雁鸣. 海河平原小麦行距形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作物杂志, 2023, (3): 1219 |
[7] | 郭书磊, 王瑛, 魏良明, 张新, 刘焱, 吴伟华, 卢道文, 雷晓兵, 王振华, 鲁晓民.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 (3): 205214 |
[8] | 马继钰, 王爽, 李云, 郭振清, 王健, 林小虎, 韩玉翠. 种植密度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3, (2): 222228 |
[9] | 乔江方, 张盼盼, 邵运辉, 刘京宝, 李川, 张美微, 黄璐. 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186192 |
[10] | 种浩天, 尚程, 张运波, 黄礼英. 增密减氮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6): 226233 |
[11] | 孙允超, 彭科研, 冯盛烨, 冀传允, 吕鹏, 鞠正春. 宽幅精播中行距与幅宽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5): 130134 |
[12] | 贾秀苹, 卯旭辉, 梁根生, 刘润萍, 刘风, 王兴珍. 向日葵抗盐碱生理生化机制与生长发育特性分析[J]. 作物杂志, 2022, (5): 146152 |
[13] | 石必显, 陶建飞, 高燕, 谢会红, 阿卜力米提·艾尔肯, 程平山, 麦提图尔荪·萨迪克, 沙红. 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复播食葵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5): 195200 |
[14] | 刘继霞, 山军建, 王平. 不同花色观赏向日葵杂交后代主要观赏性状遗传规律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 (5): 5661 |
[15] | 周武先, 李梦歌, 谭旭辉, 汪友元, 王华, 蒋小刚, 段媛媛, 张美德. 播种密度对不同季节半夏生长、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2, (4): 205213 |
|